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蹲點日記丨白鶴展翅 水電爭鋒
央廣網北京12月21日消息(記者溫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新時代新征程新偉(wei) 業(ye) ·蹲點日記》本期推出《白鶴展翅,水電爭(zheng) 鋒》。
12月7日 晴
一大早,白鶴灘水電站工程技術部主任黃誌勇就領著我來到了一個(ge) 名叫“馬脖子”的觀景平台。
黃誌勇指著289米高的拱形大壩說,我們(men) 麵前的壩體(ti) 相當於(yu) 100層樓高。哪有普通水泥泵車能澆築這麽(me) 高大的建築?白鶴灘大壩從(cong) 一開始就沒有使用水泥泵車。纜車纜繩、吊罐施工,堪稱一絕!
黃誌勇:橫跨壩子(河穀)設了1000多米的纜繩,白鶴灘大壩總共要澆築803萬(wan) 方混凝土,平均每天要澆築600多罐。
世界壩工界有個(ge) 說法叫做“無壩不裂縫”,溫度裂縫是世界性難題。但我麵前的白鶴灘大壩壩體(ti) ,內(nei) 外平整如鏡。工程建設部主任汪誌林笑著說:這些堅硬的混凝土裏,藏著6000支溫度計。
汪誌林:我們(men) 在壩體(ti) 裏邊埋設了很多溫度計,控製智能通水係統,減少溫差,混凝土就不會(hui) 裂縫。
12月8日 晴
站在壩上,明晃晃的陽光曬得人暖暖的。通常,水電站大壩兩(liang) 側(ce) 都有發電廠房,但我仔細找了找,卻發現兩(liang) 側(ce) 都是布滿鉚釘、鋪砌水泥的懸崖峭壁。白鶴灘電廠黨(dang) 委書(shu) 記羅紅俊看出了我的疑問,原來,發電機組和值班機房都“藏”在水麵下200多米深處、大壩兩(liang) 側(ce) 的山體(ti) 內(nei) 部。我們(men) 坐電梯來到了地下一層的廠房。
羅紅俊:雖然我們(men) 在地下生活工作,但是我們(men) 的感受和在地麵上是一樣的。雖然是在水底200多米,但是整個(ge) 安全是有保障的。
12月9日 晴
江邊的樹林裏,依稀看得見白鶴翻飛的倩影。天藍、地綠、水清,庫區兩(liang) 岸的生態環境也變好了。汪誌林說,十多年前,他剛到這裏時,因為(wei) 太幹燥,好多人水土不服。
汪誌林:我們(men) 剛來的時候,到了12月份,很多人適應不了,嘴唇開裂、鼻孔都是血絲(si) 。但現在你看,水庫形成以後整個(ge) 濕度環境都改善了,濕度大概是百分之五十幾到六十幾,這是最適宜人生活的濕度。所以從(cong) 人與(yu) 自然的角度來說,也是更加和諧了。
在白鶴灘駐守10多年,汪誌林已青絲(si) 染白發。他指著不遠處,白鶴灘鎮的居民們(men) 正在栽植過去難以成活的三角梅。他相信,金沙江兩(liang) 岸人們(men) 的生活將會(hui) 發生更多的變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