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優化課堂教學 提升思政課學習實效

發布時間:2022-12-26 10:58: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作者:畢鬆、王慶忠、秦相平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dong) )馬克思主義(yi) 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作為(wei) 山東(dong) 省重點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力求打造高質量的課堂教學體(ti) 係,在新形勢下不斷進行優(you) 化課堂教學的探索,積極借鑒廣大兄弟院校的經驗,貫通融合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紮實完善集體(ti) 備課製度,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動態改革課堂學習(xi) 評價(jia) 方式,使學生提高課堂學習(xi) 的效率和質量,更好地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和塑造情感,為(wei) 培養(yang) 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素養(yang) 打下了堅實基礎。

  紮實完善集體(ti) 備課製度

  著力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經過多年的總結和在實踐中的不斷完善,學院形成了貫通“課前—課中—課後”、打破教學團隊界限的定期集體(ti) 備課製度。

  在課前,各個(ge) 教學團隊組織開展調研問卷的製作和發放、召開師生課前座談會(hui) 、教學內(nei) 容準備匯報等活動,充分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教學的基本內(nei) 容和時事政治的最新發展,並加以結合和分析。根據教師的專(zhuan) 長,每門課的教學團隊選派2—3位教師進行一個(ge) 教學節段的說課和展示,校內(nei) 外專(zhuan) 家和教學團隊所有成員進行點評和學習(xi) ,確定最終的學期課堂教學設計方案。在課程進行過程中,根據不同課程的進度,每結束兩(liang) 個(ge) 教學專(zhuan) 題,各個(ge) 教學團隊分別進行一次討論會(hui) ,反饋學生課堂學習(xi) 的狀態、質量和效率,分析研判已授專(zhuan) 題的經驗和問題,為(wei) 下兩(liang) 個(ge) 專(zhuan) 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提出改進措施。在課後,每個(ge) 教學團隊采取“分專(zhuan) 題匯報+典型案例剖析+負責人概括”的方式,對學期教學進行分析,並隨機邀請不同班級的學生參與(yu) 學期課堂教學總結會(hui) ,傾(qing) 聽學生對於(yu) 思政課課堂教學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除此之外,就不同思政課共同涉及的熱點問題,不同教學團隊不定期舉(ju) 行跨教研室聯合備課會(hui) 。例如“綱要”教學團隊和“概論”教學團隊就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精神進課堂進行了線上集體(ti) 研討;“形勢與(yu) 政策”教學團隊和“道法”教學團隊就“青年人的理想與(yu) 使命”這一專(zhuan) 題設計了一體(ti) 化的教學方案;“原理”教學團隊和“概論”教學團隊就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的新發展共同撰寫(xie) 課堂教學輔助材料;等等。通過跨教學團隊集體(ti) 備課模式,學院教師從(cong) 不同角度加深對重大課程教學問題的理解,開拓了課堂教學的視野,豐(feng) 富了課堂教學的視角,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水平。

  積極創新課堂教學形式

  不斷提高學生參與(yu) 度

  傳(chuan) 統的課堂教學多為(wei) 講授式和填鴨式的,造成了學生“抬頭率”低和參與(yu) 感差的情況,不能完全調動“00後”學生的學習(xi) 興(xing) 趣和積極性。針對這一情況,學院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ti) ”的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活動,形成“師生互動,生生協作,學研一體(ti) ,教學相長”的融合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新模式。

  改變講授式教學的方式。教學團隊在課堂教學設計時就改變“平鋪直敘”的授課方式,在每個(ge) 專(zhuan) 題開講之初,拋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學習(xi) 專(zhuan) 題相關(guan) 理論思考解決(jue) 方案。在講授過程中,更多列舉(ju) 生活中的案例作為(wei) 論據,拉近課堂與(yu) 生活的距離;推廣研討式教學。將學生分為(wei) 若幹個(ge) 平行小組,督促學生在課上就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啟發學生多維探究,使學生在觀點碰撞中進行深度思考;加強談話式教學形式的運用。設計專(zhuan) 門的課堂教學環節,讓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並向教師發問,使師生在充分的多人對話過程中全麵認識每個(ge) 專(zhuan) 題的內(nei) 容。通過教學形式的豐(feng) 富,課堂的吸引力得到提升,學生們(men) 沉浸課堂的程度加深,課上學習(xi) 效果得到更好的保障。

  綜合運用現代教學手段

  拓展學生知識獲取渠道

  學院不同的教學團隊一致認為(wei) ,要提升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必須借助於(yu) 現代教學手段。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在提升學生學習(xi) 思政課效率方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信息技術為(wei) 支撐,學院建設並不斷完善“大思政課”,調動社會(hui) 教育資源嵌入課堂教學。學院充分利用智慧樹、對分易、雨課堂和慕課等平台,使課堂不斷現代化、信息化和多元化,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從(cong) 多個(ge) 渠道接收知識。現代信息技術提供了豐(feng) 富的課程資源、優(you) 質的教學平台、新穎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學院各課程組充分貫通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線上平台進行教學,保證了課堂教學的秩序和質量。為(wei) 了配合現代化課堂教學的實施,學校專(zhuan) 門打造了智慧型教室。目前,學校建設多樣的智慧教室51間、多屏幕互動教室6間。在智慧教室中,師生能夠實現電子板書(shu) 一鍵帶走,可以進行視頻會(hui) 議、高清錄播、實時直播,打破了課堂教學的時空束縛,為(wei) 師生不斷反思提供了幫助。此外,學院專(zhuan) 門打造VR體(ti) 驗館,使學生足不出戶就能在思政課課堂中實現“重走長征路”、遊覽紅色景點,身臨(lin) 其境感受崢嶸歲月。從(cong) 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來看,自學院各個(ge) 教學團隊開展“信息技術嵌入課堂”實驗以來,借助新技術的優(you) 勢,教師和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任務更加清楚了,對如何上好和學好思政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這大大增強了教學團隊的動力和信心,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xi) 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學生也愈發能夠感受到思政課的獨特魅力。

  全麵改革考核評價(jia) 方式

  動態跟蹤課堂學習(xi) 質量

  針對課堂教學活動的不斷豐(feng) 富和現代教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學院經過多輪研討,形成了貫穿線上線下、協調“標準答案”考核與(yu) “非標準答案”考核的思政課課堂學習(xi) 考核評價(jia) 新方式。

  通過開課前的調研,學院了解不同專(zhuan) 業(ye) 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知識儲(chu) 備情況,並以此為(wei) 依據設計課堂教學考核方案;不同的教學小組根據所授班級實際情況設計課堂討論、隨堂測試、主題討論、問題研究展示、“我來講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小組辯論等考核活動,並明確課堂教學中不同考核方式的評價(jia) 標準和分數比例,優(you) 化課堂學習(xi) 成績的構成比例,尤其對於(yu) 開放性考核,設定基本的評價(jia) 原則,打破學生長期形成的“一考定成績”的思維定式,督促學生更積極地參與(yu) 課堂活動;開展線上平台的建設,統籌國內(nei) 、省內(nei) 、市內(nei) 、校內(nei) 和學院的相關(guan) 資源,建立並完善線上綜合測評係統,不斷更新試題庫,加強對學生課堂學習(xi) 效果的動態檢測。經過改革,學生能夠慢慢形成課前預習(xi) 課程內(nei) 容、課上積極參與(yu) 學習(xi) 和課下反思課堂所學的良好習(xi) 慣,改變了以往“考前突擊學習(xi) ,考後基本忘光”的學習(xi) 狀態,教學團隊也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xi) 情況,學生課堂學習(xi) 效率大大提高,學習(xi) 質量明顯改善,學習(xi) 能力顯著提升。(畢鬆、王慶忠、秦相平)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