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科技點亮新旅途 智慧景區更留客

發布時間:2022-12-27 10:4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魯元珍

  在首鋼工業(ye) 遺址感受虛擬現實博物館,在雲(yun) 端體(ti) 驗“全景故宮”真實場景,分時預約,共享導遊,數字藏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旅遊過程也變得更加“智慧”。近日,由光明日報社、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指導,光明網主辦的“2022智慧旅遊創新企業(ye) 和項目推選與(yu) 宣傳(chuan) 活動”結果揭曉,10家智慧旅遊企業(ye) 和20項智慧旅遊項目脫穎而出。這份名單既包括北京慕田峪長城、江蘇恐龍園、廣東(dong) 華僑(qiao) 城歡樂(le) 穀等智慧旅遊景區和企業(ye) ,也包括一係列獨具創新創意的智慧旅遊項目,充分反映了近年來智慧旅遊發展的最新實踐成果,為(wei) 發展智慧旅遊提供了示範標杆。

  提升景區管理和服務水平

  在北京慕田峪長城景區的可視化大數據分析平台上,景區實時預約數據、客源地分析、智慧停車場實時剩餘(yu) 車位等數據一目了然。“我們(men) 不僅(jin) 可以實時掌握遊客預約訂票情況,及時調整服務接待工作,還可以監測環境、天氣等指標,保證景區安全運行。”北京市慕田峪長城旅遊服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羅星說道。

  智慧預約預訂、智慧旅遊停車、智慧遊客分流、智慧導覽講解……在此次推選出的智慧旅遊創新企業(ye) 和景區中,打造智慧旅遊平台和係統成為(wei) 趨勢,不僅(jin) 讓景區實現更高效的管理,為(wei) 遊客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也讓旅遊監管更加信息化、智慧化。

  貴州華旅推出分時預約方案,根據黃果樹景區重要堵點、易發生擁堵的節點,智慧控製實時入園遊客數量,使景區人群擁堵、排隊太久的問題得到了改善。在天山天池智慧旅遊景區,AR數字導覽係統實現了在地圖上查看景點實時畫麵、景點講解等功能,已向遊客提供上萬(wan) 次服務。還有景區通過數字化手段提供更好的適老化服務,如泰山“無證明智慧景區”以數據核驗替代實體(ti) 證明證件,針對老年遊客推出“老年關(guan) 懷版”網絡購票服務。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旅遊營銷與(yu) 電子商務係教授鍾櫟娜表示,此次評選的項目對於(yu) 加快推進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在旅遊領域的應用普及,發揮智慧旅遊推動旅遊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起到了重要示範引領作用。

  提供更豐(feng) 富的遊覽體(ti) 驗

  今年夏天,在石家莊的滹沱河藝術生態島,一個(ge) 光影主題的露營地成為(wei) 當地度假休閑“網紅打卡地”。“白天燒烤野餐、感受自然風光,晚上還可以欣賞震撼的光影藝術、打卡做任務,真是一次特別的露營體(ti) 驗。”一位遊客在網上記錄道。

  在此次入選的智慧旅遊創新項目中,有不少體(ti) 驗類項目備受關(guan) 注。如洛陽的無上龍門沉浸體(ti) 驗館,打造裸眼5D的逼真效果,為(wei) 人們(men) 呈現了不一樣的龍門石窟;故宮博物院的“全景故宮”,運用全景攝影技術把故宮搬到了雲(yun) 端,在故宮全景場景中融入故宮文化知識,上線以來累計觀眾(zhong) 訪問量超1400萬(wan) 人次;首鋼1號高爐工業(ye) 遺址公園打造了超大虛擬現實體(ti) 驗中心,讓遊客體(ti) 驗到虛擬現實博物館、沉浸式劇場、全息酒吧等數十款沉浸式體(ti) 驗項目。

  AR、VR、裸眼3D、全息投影……一係列數字技術在旅遊領域的應用,催生了更加多樣化的旅遊新業(ye) 態。博物館的文物“活起來”,景區遊覽更具交互性,線上線下旅遊相互結合,讓遊客的體(ti) 驗更加豐(feng) 富立體(ti) 。“智慧旅遊的發展為(wei) 遊客提供了更優(you) 質、更智能化、更個(ge) 性化的旅遊服務和體(ti) 驗,豐(feng) 富了旅遊產(chan) 品供給,促進了旅遊產(chan) 業(ye) 消費升級。”鍾櫟娜說。

  打造智慧旅遊價(jia) 值生態鏈

  “旅遊產(chan) 業(ye) 的智慧化發展,不是單純的科技成果的搬運,要實現產(chan) 業(ye) 和技術的有機結合,讓技術能夠推動和引領行業(ye) 發展,解決(jue) 產(chan) 業(ye) 發展中存在的痛點難點。”近日,一場針對提名企業(ye) 和項目的路演答辯會(hui) 在線上線下聯合舉(ju) 行,作為(wei) 評審之一的文化和旅遊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業(ye) 表示。

  評審專(zhuan) 家指出,最終遴選出的智慧旅遊創新項目種類多樣,既有智慧景區分時預約方案等智慧旅遊管理項目,也涉及數字藏品、沉浸式體(ti) 驗等最新信息技術成果,還有景區標識數智化、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雲(yun) 平台等涉及智慧營銷及管理的軟硬件項目,充分反映了今年智慧旅遊領域的最新實踐成果。

  “我們(men) 的智慧旅遊服務引擎項目可以在別的景區做複製。”新疆天池管理委員會(hui) 宣傳(chuan) 教育法規處處長劉文藝表示,目前,天山天池景區的AR雲(yun) 鏡係統、AR數字導覽係統等已推廣至泰山、玉龍雪山及阿勒泰草原石城等景區。

  “智慧旅遊”發展之路通向何方?“生態”一詞或可為(wei) 之注解。“沉浸式、虛擬式或者遊戲化等各種各樣的智慧體(ti) 驗產(chan) 品發展潛力巨大,但若不衍生出一個(ge) 很好的生態,它們(men) 就隻是一種小眾(zhong) 群體(ti) 的遊戲體(ti) 驗。”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副教授葛軍(jun) 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智慧旅遊一直在路上。其本質是旅遊行業(ye) 相關(guan) 主體(ti) 根據需求創新利用信息技術,構建用戶主體(ti) 、技術開發、場景應用三位一體(ti) 的新型旅遊行業(ye) 生態圈。下一步,如何打造智慧旅遊的價(jia) 值生態鏈是我們(men) 要繼續探索的問題。”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