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對症下藥”

發布時間:2022-12-27 10:4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俞國良(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跨學科平台首席專(zhuan) 家)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國民心理健康素質的一大重要舉(ju) 措。

  近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研究”結果顯示:首先,我國大中小學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對學生群體(ti) 的健康成長造成影響。例如,抑鬱、睡眠問題的檢出率已高達22.2%。其次,由於(yu) 大中小學生處於(yu) 不同的發展階段,其心理與(yu) 年齡特征迥異,麵臨(lin) 的心理問題和壓力也有所差異,因此,不同學段學生群體(ti) 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也存在著顯著區別。例如,本研究中六項指標的檢出率在不同學段的差異均顯著。這意味著與(yu) 成年人不同,大中小學生的心理結構仍處在動態變化過程中,因而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遵循身心發展規律,幫扶其完成所在階段的心理社會(hui) 性任務。最後,經濟區域和所處年份是影響我國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的重要因素。這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依據地域特點靈活開展,同時還可參照社會(hui) 大事件,針對性地鞏固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從(cong) 而防微杜漸。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對症下藥”。對症下藥,意味著提供與(yu) 大中小學生心理特點、發展需要相匹配的專(zhuan) 業(ye)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通過引進專(zhuan) 業(ye) 高校師生、心理健康工作者以及心理學家,為(wei) 學生提供專(zhuan) 業(ye) 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而不能為(wei) 節省開支等原因由沒有心理健康服務資質的老師兼任。

  第二,大中小不同學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具體(ti) 內(nei) 容和實施方法應該各有側(ce) 重,不應千篇一律,或弄錯重點。例如,針對初高中群體(ti) 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著重緩解其學業(ye) 壓力、考試焦慮、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針對小學生群體(ti) 的心理健康教育,則應著重幫助其建立良好的睡眠衛生習(xi) 慣。

  第三,根據不同地域特點及時代特色針對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不同的心理症狀表現,其嚴(yan) 重程度與(yu) 後果也不盡相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體(ti) 察不同問題的症狀表現,及時進行教育幹預。如對於(yu) 僅(jin) 表現出睡眠問題的學生,可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谘詢等,防止其心理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對於(yu) 表現出自殺未遂等嚴(yan) 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則應盡早轉接精神專(zhuan) 科醫院尋求治療。

  同時,要麵向社會(hui) 層麵,關(guan) 注整體(ti) 國民心態的培育。

  從(cong) 不良外部行為(wei) 表現入手,探求解決(jue) 個(ge) 體(ti) 內(nei) 部情緒痛苦乃至痛苦來源的思路與(yu) 方法。如在治療思路上,心理健康服務的終極追求並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完善自我,從(cong) “以疾病為(wei) 導向”轉向“以健康為(wei) 導向”。在治療方法上,不僅(jin) 可以使用係統脫敏法弱化不良行為(wei) 表現,還可利用認知行為(wei) 療法、正念療法等,幫助個(ge) 體(ti) 緩解內(nei) 在痛苦,正視痛苦來源,從(cong) 而培養(yang) 積極心理品質,促進個(ge) 性發展和人格完善,不斷增強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培育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hui) 心態,應研究社會(hui) 心理規律,著力消除焦慮迷茫、失衡偏激、怨天尤人等不良社會(hui) 心態,使人們(men) 正確認識社會(hui) 和自我,進而正確處理個(ge) 人與(yu) 社會(hui) 的關(guan) 係,為(wei) 個(ge) 人幸福、社會(hui) 穩定、國家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