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元旦、春節假期將至 確保菜籃子供應充足價格平穩

發布時間:2022-12-27 10:58:00來源: 經濟日報

  元旦、春節假期將至,重點時段重要民生商品市場供應備受關(guan) 注,源頭端的蔬菜生產(chan) 是否穩定?蔬菜的產(chan) 銷對接如何?記者探訪了蔬菜生產(chan) 大省山東(dong) 的幾處“菜園子”。

  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有保障

  “我今天裝了10多噸的辣椒、西紅柿,準備送往石家莊蔬菜市場。前段疫情期間需要3個(ge) 多小時,現在2個(ge) 多小時就能到,來回方便多了。”談到近期運輸蔬菜情況,貨運司機王學振滿臉輕鬆。

  近日,在山東(dong) 聊城市莘縣魏莊鎮康淨莊村蔬菜交易市場,記者看到黃瓜、西紅柿、圓椒、茄子等蔬菜交易火熱。據了解,莘縣當季在田蔬菜麵積達19萬(wan) 畝(mu) 左右,主要是日光溫室蔬菜和露地越冬蔬菜,當前,該縣蔬菜生產(chan) 已經恢複正常。為(wei) 了保障蔬菜供應,莘縣組織100餘(yu) 名農(nong) 技專(zhuan) 家深入田間地頭,針對冬季氣溫逐漸降低對蔬菜生產(chan) 帶來的影響開展農(nong) 技指導,確保蔬菜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為(wei) 了應對未來不可預測的極端天氣,莘縣引導全縣120餘(yu) 座蔬菜恒溫庫進行蔬菜儲(chu) 存,當前蒜苔、大蒜、洋蔥、山藥、西蘭(lan) 花等農(nong) 產(chan) 品庫存充足,能夠保證蔬菜集得快、調得出,穩定市場供給。

  山東(dong) 省德州市臨(lin) 邑縣也加大對農(nong) 產(chan) 品種植戶養(yang) 殖戶的技術指導力度,技術員進村入戶指導生產(chan) ,幫助種養(yang) 戶解決(jue) 生產(chan) 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該縣成立專(zhuan) 門的農(nong) 產(chan) 品保供組織機構,保障交通運輸順暢,確保農(nong) 產(chan) 品及時運往各大城市。當前,該縣6萬(wan) 畝(mu) 高溫蔬菜大棚正值收獲期,主要品種為(wei) 西紅柿,日產(chan) 10萬(wan) 斤左右,全部順利外銷。

  在位於(yu) 山東(dong) 省臨(lin) 沂市沂南縣蘇村鎮的蘇村北於(yu) 蔬菜交易市場,裝運工人正把黃瓜、萵苣、白菜、芹菜等蔬菜進行裝箱、打包,這些蔬菜將送往全國各地。“作為(wei) 全國最大的黃瓜交易市場,我們(men) 擁有11000戶的種植戶。黃瓜大量上市時,每天收購量會(hui) 達到70萬(wan) 斤至100萬(wan) 斤,所以在做好現有蔬菜收購的基礎上,我們(men) 也在提前進行產(chan) 銷對接和人員調整,為(wei) 即將到來的黃瓜收購做準備。”沂南縣蘇村鎮蔬菜交易市場總經理王磊表示。為(wei) 了穩產(chan) 保供,沂南縣對蔬菜產(chan) 業(ye) 全過程提質升級,大力推廣工廠化育苗、高效設施農(nong) 業(ye) 種植、專(zhuan) 業(ye) 化銷售,走出了一條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高效農(nong) 業(ye) 發展道路。

  據沂南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楊玉武介紹,目前企業(ye) 市場和運輸行業(ye) 逐步恢複,該縣蔬菜銷售渠道暢通,田頭收購價(jia) 格穩步回升,目前全縣以萵苣、白菜等為(wei) 主的大宗蔬菜日上市量112.4萬(wan) 斤。

  多措並舉(ju) 穩供應

  近日,在山東(dong) 省樂(le) 陵市化樓鎮東(dong) 高村凱強蔬菜合作社種植大棚裏,高新華和妻子紀翠英正忙著將一捆捆芹菜打捆、稱重、裝車。1100斤白菜經過嚴(yan) 格消殺後,將閉環轉運至樂(le) 陵市德百、澳林、濱海、銀座四家重點保供企業(ye) 。

  “真是多虧(kui) 了政策支持,我們(men) 的白菜、芹菜已經全賣完了!”凱強蔬菜合作社董事長趙開強告訴記者,今年合作社種植了10萬(wan) 多斤白菜,不料因疫情運輸受阻一度滯銷。“受疫情影響,不少種植戶都遇到了‘賣菜難’的問題。”樂(le) 陵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黨(dang) 組成員王吉俠(xia) 說,“為(wei) 此我們(men) 積極協調產(chan) 區和銷區構建‘點對點’對接關(guan) 係,鼓勵各地組織商超、社區門店等商業(ye) 網點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經營主體(ti) 直接對接,實現直采直供。”樂(le) 陵市還專(zhuan) 門成立了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工作機製,加強交通疏導,確保物流運輸暢通。“按以往價(jia) 格監測數據,隨著元旦春節‘雙節’臨(lin) 近,蔬菜價(jia) 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伴隨冬季天氣持續轉冷,蔬菜生產(chan) 成本相應增加,在‘雙節’效應及寒潮、雨雪天氣影響下,預計樂(le) 陵市蔬菜價(jia) 格整體(ti) 仍維持小幅季節性上行趨勢。”樂(le) 陵市發展和改革局工會(hui) 主席王瑞鵬分析認為(wei) 。

  山東(dong) 省禹城市安仁鎮趙集村孫國義(yi) 家裏有兩(liang) 個(ge) 大棚,現在正是西紅柿收獲的季節,這兩(liang) 天拉貨的車來到大棚裏,他正忙著采摘。“這兩(liang) 天西紅柿價(jia) 格不斷上漲,現在西紅柿每斤一塊七八,行情一天比一天好。”他說,現在全國各地交通暢通了,菜隨收隨賣,很方便。

  在山東(dong) 省濱州市惠民縣麻店鎮萬(wan) 家聯村武李自然村的種植大棚內(nei) ,一株株綠油油的小菠菜生機盎然。“小菠菜屬於(yu) 精品菠菜,主要發往南方,價(jia) 格在每斤2.5元左右,而一旦長成大菠菜後,價(jia) 格便降到了1元左右,一上一下相差很大。”菜農(nong) 王振娥介紹,近期麻店鎮農(nong) 技站組織專(zhuan) 人對接鎮域各瓜菜代辦,及時聯係外地客商。目前,已打通了500噸菠菜的銷售渠道。

  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市場信息處副處長範群英告訴記者,近期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定點批發市場蔬菜日交易量總體(ti) 平穩,略有上升。同時,山東(dong) 批發市場蔬菜價(jia) 格保持平穩運行。

  多重保險穩價(jia) 格

  作為(wei) 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山東(dong) 壽光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園年交易量超450萬(wan) 噸。壽光積極發揮穩供保價(jia) “壓艙石”作用,物流園根據蔬菜供求關(guan) 係及市場蔬菜交易實際情況,及時與(yu) 全國同級市場的聯動與(yu) 溝通,及時進行蔬菜資源調配,保障供應,穩定價(jia) 格。

  除了跨區域調配,“價(jia) 格指數”是當地物流園保供的又一“法寶”。物流園聯合浙江工商大學編製了“中國·壽光蔬菜價(jia) 格指數”。這個(ge) 以蔬菜為(wei) 主題的價(jia) 格及流通指數,覆蓋了12大類114中類233小類蔬菜,已成為(wei) 全國蔬菜價(jia) 格和交易趨勢的風向標,可以準確反映不同蔬菜品種價(jia) 格的日變動、周變動、月變動,通過數據分析為(wei) 市場預警,讓商戶、菜農(nong) 有所參考,銷售、種植也更加“有譜”。在物流園每個(ge) 大廳頂上,都懸掛著巨大的電子屏幕,上麵滾動顯示著當日各種蔬菜的價(jia) 格。通過及時發布蔬菜價(jia) 格信息,使得市場交易更加透明。為(wei) 確保“雙節”期間的蔬菜供應,壽光物流園積極組織園區商戶加大蔬菜調劑力度,利用2000多家客戶和渠道資源,穩步提高到園的蔬菜供應量。“物流園日常儲(chu) 備蔬菜量穩定在5000噸左右,壽光本地地產(chan) 菜還有10000噸左右,如果遇到緊急情況需要調配蔬菜,我們(men) 完全有能力迅速組織力量,完成保供任務。”壽光市商務局副局長張學文說。

  莘縣也積極發揮價(jia) 格指數監測平台和全國價(jia) 格監測可視化平台作用,每天匯總縣內(nei) 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量、品種、銷量、價(jia) 格信息,實時抓取全國平台電商銷售數據和重點地區交易信息,科學調控原產(chan) 地蔬菜價(jia) 格。“今年蔬菜價(jia) 格總的來說產(chan) 地價(jia) 格偏低,但大中城市超市價(jia) 格接近常年。預計元旦春節蔬菜產(chan) 地價(jia) 格會(hui) 有小幅上升,但由於(yu) 今年天氣良好和蔬菜播種麵積穩定,上漲幅度不會(hui) 太大。”莘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多種經營辦公室負責人苗紀忠說。

  “山東(dong) 是我國重要的設施蔬菜生產(chan) 基地,設施蔬菜播種麵積和總產(chan) 均居全國首位。隨著‘雙節’臨(lin) 近,蔬菜價(jia) 格將呈現穩中有升的趨勢。下一步隻要沒有大規模災害性天氣發生,蔬菜穩產(chan) 保供沒有問題。眼下,山東(dong) 正加強生產(chan) 指導,積極搭建平台,暢通運銷渠道,切實保障城鄉(xiang) 居民消費需求。”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中心作物一部研究員高中強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