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細胞克隆技術助力超高產長壽奶牛高效繁育
【科技前沿】
本報楊淩1月31日電(記者張哲浩、李潔)近日,由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奶牛種業(ye) 創新團隊培育的“克隆奶牛”在寧夏靈武出生,實現了千裏之外的超級奶牛在異地“重生”。這是國內(nei) 首次采用體(ti) 細胞克隆技術對現存群體(ti) 中的百噸優(you) 良個(ge) 體(ti) 進行種質複原保存,並用於(yu) 良種奶牛高效繁育,取得了體(ti) 細胞克隆技術在良種奶牛培育中擔當核心和關(guan) 鍵角色的新突破。
初生的克隆奶牛重56.7kg,體(ti) 高76cm,體(ti) 斜長113cm,出生後半小時開始進食初乳,臨(lin) 床檢查健康,體(ti) 型花色與(yu) 體(ti) 細胞供體(ti) 奶牛一致。目前,基地已經陸續出生了3頭克隆牛。“此次體(ti) 細胞克隆項目將原本個(ge) 體(ti) 是分散存在於(yu) 不同養(yang) 殖場、超過4胎、年產(chan) 奶量在18噸以上、終生產(chan) 奶量大於(yu) 100噸的超級奶牛,通過采集耳緣組織,培養(yang) 皮膚成纖維細胞,核移植生產(chan) 克隆胚胎,並進行胚胎移植,成為(wei) 百噸明星牛群體(ti) 的核心成員。”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靳亞(ya) 平介紹。
首批體(ti) 細胞克隆胚胎項目共移植了120頭,克隆胚移植初檢妊娠率達42%,200天以上在孕率達17.5%,處於(yu) 國際先進水平,是繼2022年10月奶牛活體(ti) 采卵-體(ti) 外胚胎生產(chan) (OPU-IVP)技術應用取得成功後,在奶牛良種繁育技術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體(ti) 細胞克隆技術在新領域的應用,避免了引進活牛的生物安全風險,極大地挽救了瀕臨(lin) 淘汰的優(you) 質種質資源,為(wei) 實現國內(nei) 適應性和抗逆性良好的超級奶牛重生和擴群,形成超高產(chan) 奶牛育種群體(ti) ,選育國內(nei) 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良種母牛和後備種公牛提供了優(you) 質資源。”靳亞(ya) 平說。
長期以來,我國奶牛良種對國外的依賴度高達70%,國內(nei) 奶牛群體(ti) 中適應性良好、終身奶產(chan) 量超過100噸的超級奶牛總量不足萬(wan) 分之五,且非常分散,很難參與(yu) 到有計劃有目標的選育選配,良種選育的珍貴資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最終造成國內(nei) 優(you) 良奶牛遺傳(chuan) 資源流失。
“我們(men) 實施超級奶牛克隆的目標就是將分散在國內(nei) 不同區域養(yang) 殖場,且適應性好、抗逆性強、超高產(chan) 的奶牛種質資源集中,以細胞和活體(ti) 兩(liang) 種形式保存起來,並引進國際優(you) 良種公牛精液,通過對克隆牛實施活體(ti) 采卵-體(ti) 外胚胎生產(chan) 技術,快速擴群並建立國內(nei) 超級奶牛核心群體(ti) ,開辟良種奶牛繁育新賽道,進一步提升核心種源自主培育能力,提高奶牛的良種繁育效率和群體(ti) 覆蓋率。”靳亞(ya) 平說,這既是支撐寧夏奶業(ye) 快速健康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需要,也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具體(ti) 實踐。
近年來,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奶牛種業(ye) 創新團隊在靳亞(ya) 平教授的帶領下,圍繞製約我國奶業(ye) 健康發展的關(guan) 鍵瓶頸,開展了一係列良種奶牛快速繁育技術研發,建立了奶牛卵巢功能與(yu) 子宮容受性調控技術,完善了奶牛活體(ti) 采卵、卵母細胞體(ti) 外成熟、體(ti) 外受精、單精子注射、胚胎培養(yang) 和胚胎移植技術體(ti) 係、幹細胞技術克隆技術體(ti) 係以及奶牛繁殖障礙性疾病等重大疫病防控技術體(ti) 係。
“我們(men) 計劃用2到3年的時間,通過克隆技術、活體(ti) 采卵體(ti) 外胚胎生產(chan) 和性控技術,建立一個(ge) 上千頭的超級奶牛核心群體(ti) ,將為(wei) 我們(men) 後續培育自主的種公牛和良種奶牛種質資源提供重要支撐,為(wei) 破解我國奶牛良種依賴國外的‘卡脖子’問題奠定堅實基礎。”靳亞(ya) 平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