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帶火春節近郊遊
1月17日是農(nong) 曆臘月二十六,魯中山區陽光燦爛,年味漸濃。家住山東(dong) 省濟南市萊蕪區雪野街道的返鄉(xiang) 大學生劉瀟,和同學一起來到齊長城錦陽關(guan) 段。遠處大地蒼茫,劉瀟登上齊長城遺址,不禁感慨:“上千年之前修建規模這麽(me) 龐大的建築,真了不起。”
齊長城作為(wei) 世界文化遺產(chan) 中國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有準確遺跡可考、保存狀況較好的古代長城,具有重要的曆史文化、科學研究及旅遊觀賞價(jia) 值。借助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契機,近年來濟南市嚴(yan) 格貫徹“保護為(wei) 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妥善保護齊長城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滄桑古樸的曆史風貌。同時,結合沿線生態休閑資源、鄉(xiang) 村旅遊資源進行開發建設,全麵提升齊長城文化旅遊品牌的內(nei) 在價(jia) 值和外在形象。
過去幾年,濟南市投入2000餘(yu) 萬(wan) 元,加強對齊長城重要點段修繕保護及展示,先後開展源頭保護展示、源頭主題標識雕塑建設、齊長城錦陽關(guan) 、青石關(guan) 及東(dong) 門關(guan) 保護等10餘(yu) 項工程,其中源頭保護工程將“高強無機纖維材料”用於(yu) 夯土層牆麵保護,創造了岩土文物保護新經驗。
著眼於(yu) 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濟南市開展齊長城(錦陽關(guan) 段)保護利用項目,著力打造集文化休閑、娛樂(le) 、觀光、體(ti) 驗於(yu) 一體(ti) 的旅遊景區。項目已被列為(wei) 國家“十四五”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重點項目,並爭(zheng) 取2022年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8000萬(wan) 元。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項目已成立工作專(zhuan) 班,總體(ti) 規劃通過專(zhuan) 家評審,完成項目工程招投標,中標單位全麵進場,完成齊長城遺址博物館公示、地上附屬物評估,開始拆除地上附屬物;完成遊步道路基整理,開始樣板路施工。
為(wei) 豐(feng) 富齊長城沿線旅遊業(ye) 態,濟南市加強原有景區提檔升級,包括大峰山景區、九如山景區、七星台景區、香山景區、雪野湖省級旅遊度假區及馬套村、石子口、臥雲(yun) 鋪等旅遊特色村項目,建設國家3A級以上景區30餘(yu) 家,馬套村、房幹村等全國、省級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12個(ge) ,同時在長城沿線建設了若穀山居、時養(yang) 山居等主題民宿98個(ge) 。
濟南市徒步登山愛好者趙溫煥告訴記者,冬季是北方徒步登山的淡季,一個(ge) 是風景的可看性不足,再一個(ge) 就是雨雪天氣影響。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讓濟南市更加注重保護齊長城,包括沿線的文化旅遊資源。今年春節,他所在的“驢友協會(hui) ”,組織了3場徒步登山活動,主要是攀登齊長城周邊的山脈,感悟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成果。
為(wei) 豐(feng) 富近郊遊內(nei) 容,濟南市圍繞齊長城沿線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加強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通達南北、貫穿東(dong) 西的區域連接線路。以“景點+鄉(xiang) 村”模式打造旅遊環線,完善多樣化交通方式。啟動S103旅遊公路建設,S317等國道、省道改擴建,優(you) 化齊長城沿線旅遊交通環境。
同時,濟南市還加強沿線交通幹線、水係等周邊生態修複,實施疏林地補植、殘次林更新、山體(ti) 林相改造,2023年底前完成可綠化空間的造林綠化。
憑借春節民俗活動受熱捧的環境,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濟南市實施齊長城非遺文化傳(chuan) 承。在尊重非遺原真形式和文化內(nei) 涵的前提下,開展藝術創作、產(chan) 品開發、旅遊活動等。挖掘、搜集、整理國內(nei) 外上千件有關(guan) 民間文學孟薑女傳(chuan) 說故事的文物、文獻史料、書(shu) 籍、唱本、圖書(shu) 、唱片、故事傳(chuan) 說、民間小調等,出版發行《孟薑女傳(chuan) 說研究》一書(shu) ,極大豐(feng) 富了齊長城相關(guan) 的文化旅遊產(chan) 品供給。
相關(guan) 部門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前後,齊長城濟南段有望吸引上萬(wan) 名遊客,同時帶動周邊的自駕遊、民宿產(chan) 業(ye) 等。(蘇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