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菜籃子”生產供應 節後部分蔬菜品種價格下行
央視網消息:來關(guan) 注“菜籃子”生產(chan) 供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最新數據顯示,1月份全國“菜籃子”指數為(wei) 127.35,環比上漲8.22點,同比上漲2.15點,其中蔬菜價(jia) 格呈現季節性上漲。
1月份,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全國批發均價(jia) 為(wei) 每公斤5.73元,環比上漲22.2%,同比上漲8.9%。分品種看,環比價(jia) 格漲幅較大的包括青椒、菜花、生菜、油菜。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分析預警團隊蔬菜首席分析師張晶:一月份蔬菜價(jia) 格季節性上行,主要原因是冬季蔬菜供應主要以設施蔬菜和南菜北運蔬菜為(wei) 主,那麽(me) 生產(chan) 成本和運輸成本都相對較高,此外就是節日效應拉動了節前備貨的需求,蔬菜消費比較旺盛。
張晶分析,當前全國蔬菜在田麵積穩中有增,1月份氣象條件對蔬菜生長總體(ti) 有利。雖然春節期間大風降溫天氣導致南方局地露地蔬菜受凍,但大部分地區沒有出現強降雪,且天氣晴朗、光照充足,加之各地提早采取了加固大棚、覆蓋保溫等措施,設施農(nong) 業(ye) 受影響有限,預計未來蔬菜生產(chan) 供應有保障。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分析預警團隊蔬菜首席分析師張晶:當前,全國蔬菜在田麵積6922.3萬(wan) 畝(mu) ,同比增加了101.2萬(wan) 畝(mu) ,穩中有增的一個(ge) 趨勢,未來10天,蔬菜主產(chan) 區的氣溫主要是較常年同期偏高或接近常年同期,預計後期的蔬菜供應有保障,價(jia) 格將逐步轉為(wei) 季節性下行。
市場最新的蔬菜價(jia) 格如何呢?春節後有哪些新變化呢?來看記者在北京市場的探訪。
記者在北京新發地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蔬菜交易區看到,市場內(nei) 車輛往來繁忙,商戶穀誌龍正在指揮工人裝貨卸貨,他告訴記者,近期,豆角、黃瓜、茴香等春節熱銷的蔬菜品種價(jia) 格回落明顯,主要原因是節日效應減弱以後,需求有所減弱,而供應在增加。
商戶介紹,春節後,大白菜、大蔥的價(jia) 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山東(dong) 、河北冬儲(chu) 大白菜庫存充足,近期大量出庫,另外,湖北新采收大白菜的上市量也有所加大。新發地市場數據顯示,1月30日,市場蔬菜加權平均價(jia) 為(wei) 每公斤4.76元,比1月29日下降0.42%。在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部分蔬菜像圓白菜、白蘿卜、生薑等價(jia) 格依然堅挺。
北京新發地市場蔬菜商戶宋笑:(生薑)現在七元多(一斤),跟去年同期(相比)漲了有五元一斤,因為(wei) 產(chan) 量低、種植的(麵積)也少。
記者了解到,一月份,新發地市場每天蔬菜的供應量在1.9萬(wan) 噸左右,大白菜、土豆、茄子、西紅柿主要品類供應量充足。
北京新發地市場負責人童偉(wei) :價(jia) 格受到節日效應影響比較明顯,在除夕左右達到高點,隨後開始回落,預計元宵節過後價(jia) 格將回歸到正常水平。
而在上海,記者走訪了多家菜場發現,蔬菜、肉類等價(jia) 格已從(cong) 節前的高位逐漸回落,各類春菜也開始陸續上市。
節後的菜場裏,各類綠葉菜紛紛唱起了“主角”。在上海市金山區蒙山路菜場,脆嫩的當季竹筍、新鮮水嫩的草頭、蓬蒿、米莧、水芹以及小青菜等,讓不少市民的菜籃子裏都盛上了“春天的味道”。
攤主介紹,年後綠葉菜銷量比春節期間上漲一到兩(liang) 成,而市民喜愛的本地香椿、空心菜等將在3到4月份上市。未來隨著天氣逐漸回暖,上海本地蔬菜供應增多,預計蔬菜價(jia) 格將會(hui) 繼續下跌。(央視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