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讓西紅柿更有滋味兒
消費者想吃何種味道的西紅柿,種植者就能把它種成什麽(me) 味道。這一場景發生在山東(dong) 省德州市天衢新區智慧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裏。春節期間,該園區“西紅柿可定製新滋味”的新聞登上熱搜。
什麽(me) 是“可定製新滋味”的西紅柿?它是如何生產(chan) 出來的?
德州財金智慧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工程師付文琦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我們(men) 用科技可讓西紅柿的口感提升得更好,並使產(chan) 量提高。
在占地33.6公頃、約相當於(yu) 47個(ge) 足球場的植物工廠內(nei) ,付文琦向記者梳理了一顆“可定製口味”西紅柿的成長之旅。
“五分甜一分酸,是西紅柿口感的最佳糖酸比。”付文琦表示,為(wei) 實現這種口感,就需要種子與(yu) 陽光、雨露的配合。
在園區裏,技術人員播下一顆種子,在濕度90%左右、積溫達到88℃時,幼苗萌發了。每天8小時的“陽光浴”讓其鉚足勁兒(er) 成長——藤蔓每天攀爬2.5厘米,果實孕育而出。
糖分的形成關(guan) 鍵在水肥和光照。每天清晨,當太陽升起時,輻照傳(chuan) 感器便開始追蹤,累積光照達到每平方厘米100焦時,觸發灌溉係統,大約三分鍾之內(nei) 便完成了對所有植株澆灌100毫升營養(yang) 液的目標。
二氧化碳濃度關(guan) 係著植物的產(chan) 量。當清風徐來,傳(chuan) 感器便感知到了風力和風向,大棚天窗變動角度,內(nei) 外空氣定時定量融合到了一起。
溫度變化左右著果實的生長進程。當溫度升高、濕度下降時,氣象盒子傳(chuan) 感器接收信號,控製器發出指令,遮陽布合攏,高壓噴霧灑下甘露。
夜幕降臨(lin) 時,水肥機定時定量灌溉,地熱風管機啟動,用暖流抵禦嚴(yan) 寒。
此外,無土栽培技術、熊蜂授粉技術、綠色防控技術的運用,使得果實更安全更新鮮。而這種智慧化數字化的種植模式,使得西紅柿掛果達到了20多穗,產(chan) 量也是普通大棚的3到4倍。
那麽(me) ,上述種植環境是如何實現的?
記者注意到這座植物工廠裏近700個(ge) 各式各樣的傳(chuan) 感器,1700多個(ge) 控製器每天都能產(chan) 生2000多萬(wan) 條數據,自動化接管了綠色工廠。
與(yu) 西紅柿打了近30年交道的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侯麗(li) 霞向記者表示:“從(cong) 口味來看,大體(ti) 可分為(wei) 兩(liang) 類,即甜味兒(er) 重一些的西紅柿或者酸味兒(er) 重一些的西紅柿。”侯麗(li) 霞介紹,西紅柿要實現酸甜可口的目標,品種選擇和種植環節都很重要。
記者了解到,這兩(liang) 年,侯麗(li) 霞和同事們(men) 研發的“嘉紅100”新品種以150萬(wan) 元技術服務費轉讓給了企業(ye) ,並在2021年獲得“浙江精品番茄評選”金獎,其酸甜可口在市場上廣受歡迎。
記者 王延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