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拎穩“油瓶子” 我國大豆迎麵積、單產、總產量“三增”

發布時間:2023-02-02 10:18: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超出預期”——去年是中國實施大豆和油料產(chan) 能提升工程的第一年,盤點收獲,成效可觀。大豆播種麵積增至1.54億(yi) 畝(mu) ,為(wei) 1958年以來最高水平;產(chan) 量達到405.7億(yi) 斤,同比增長23.7%;大豆自給率較上年提高3個(ge) 百分點。

  進入2023年,大豆油料擴種還有哪些新舉(ju) 措?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日前表示,擴大豆、擴油料,今年再擴種1000萬(wan) 畝(mu) 以上,確保大豆油料產(chan) 能和自給率穩步提升,拎穩中國人的“油瓶子”。

  大豆產(chan) 量創曆史新高

  在黑龍江省肇東(dong) 市五站鎮東(dong) 安村,聊起上一年的收成,開順現代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單玉恒挺開心。“去年我們(men) 開展米豆輪作,在上年播種玉米的地塊擴種100畝(mu) 大豆,既實現了大豆增產(chan) ,也培肥了土壤,這讓我們(men) 今年種地更有盼頭。”單玉恒說。

  2022年,肇東(dong) 市通過在米豆輪作區增加大豆種植麵積以及在地下水超采區、寒地井灌稻區推進水改旱、稻改豆試點等舉(ju) 措擴種大豆。肇東(dong) 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我們(men) 優(you) 選了4個(ge) 大豆品種向農(nong) 戶推廣,成立大豆種植專(zhuan) 家指導組,到各鄉(xiang) 鎮開展大豆技術培訓,落實大豆種植麵積較上年翻了一番。”

  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大的大豆產(chan) 區,大豆種植麵積常年占全國40%以上,商品率達80%以上。黑龍江省農(nong) 科院綏化分院研究員景玉良說,去年,黑龍江省大豆播種麵積7397.5萬(wan) 畝(mu) ,占全國的48%,比上年增加1565.9萬(wan) 畝(mu) ,增長26.9%;大豆產(chan) 量達到190.7億(yi) 斤,占全國的47%,增加46.9億(yi) 斤,增長32.6%,為(wei)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特別是大豆供給作出了積極貢獻。

  大豆是城鄉(xiang) 居民的重要食物來源。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前,中國大豆種植麵積、總產(chan) 都居世界首位,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國仍是大豆淨出口國。進入新世紀,受國內(nei) 飼用油用需求拉動,中國大豆進口持續快速增長,最高突破1億(yi) 噸,中國大豆自給率最低降至15%以下。據分析,盡管目前中國大豆總產(chan) 仍居世界第四位,種植麵積居第五位,國產(chan) 大豆完全可以滿足國人食用需求,但由於(yu) 中國大豆進口數量巨大、進口來源過於(yu) 集中,適當發展國內(nei) 大豆生產(chan) 、更好統籌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日益迫切。

  為(wei) 增強大豆油料供給保障能力,去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擴大大豆油料生產(chan) 作出全麵部署,提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chan) 能提升工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大豆播種麵積1.54億(yi) 畝(mu) ,比上年增加2742.5萬(wan) 畝(mu) ,增長21.7%;大豆單產(chan) 132公斤/畝(mu) ,每畝(mu) 產(chan) 量比上年增加2.1公斤,增長1.6%;產(chan) 量405.7億(yi) 斤,比上年增加77.8億(yi) 斤,增長23.7%。其中麵積明顯超過2020年1.48億(yi) 畝(mu) 的階段高點,是1958年以來最高水平,產(chan) 量更是創曆史新高。初步測算,2022年中國大豆自給率比上年提高3個(ge) 百分點。

  “大豆從(cong) 全產(chan) 業(ye) 鏈上影響了糧食安全,所以要千方百計擴種大豆,提高大豆產(chan) 能。”景玉良認為(wei) ,在全球新冠疫情持續衝(chong) 擊和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大豆擴種增產(chan) 、自給水平提升,對於(yu) 全方位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以國內(nei) 穩產(chan) 保供的確定性應對各種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意義(yi) 十分重大。

  政策更給力,技術有支撐

  “以前玉米和大豆分開種,現在兩(liang) 行玉米套種四行大豆,玉米、大豆‘聚’在一起,每畝(mu) 玉米株數跟往年基本持平,既保證了玉米不減產(chan) ,又收獲了200多斤大豆,這是實實在在的大豐(feng) 收。”江蘇省連雲(yun) 港市東(dong) 海縣曲陽鎮農(nong) 技站站長張海鵬算了算賬:賣糧錢再加上國家補貼,一畝(mu) 田淨收入1100元左右。

  連雲(yun) 港市財政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去年,連雲(yun) 港統籌中央安排耕地輪作試點和省級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推廣補貼資金1600萬(wan) 元,對農(nong) 戶給予補助,支持完成全市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5萬(wan) 畝(mu) ,建設百畝(mu) 攻關(guan) 方11個(ge) 、千畝(mu) 示範片6個(ge) ,以點帶麵示範種植,推動帶狀複合種植技術成熟化、本地化。

  2022年,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在黃淮海、西北、西南地區推廣,中央財政對此進行專(zhuan) 項補貼,加大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和農(nong) 機購置補貼支持力度,穩定農(nong) 民種植收益預期。同時,在部分主產(chan) 縣開展大豆完全成本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新建大豆油料9個(ge) 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10個(ge) 產(chan) 業(ye) 集群和9個(ge) 產(chan) 業(ye) 強鎮。

  政策更給力,技術有支撐。平均畝(mu) 產(chan) 544.6斤!去年秋收期間,黑龍江省綏化市傳(chuan) 來捷報,500畝(mu) 連片“綏農(nong) 82”大豆測產(chan) 結果高出全省大豆平均畝(mu) 產(chan) 1倍多。景玉良介紹,在過去3年的科技攻關(guan) 中,黑龍江省農(nong) 科院通過聚合育種技術選育了23個(ge) 高產(chan) 、優(you) 質大豆新品種,“綏農(nong) 82”是這些品種中的代表之一。“去年,‘綏農(nong) 82’大豆長勢不錯,對推動黑龍江省大豆產(chan) 業(ye) 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景玉良說。

  內(nei) 蒙古自治區大豆種植麵積占全國10%以上,約3/4在呼倫(lun) 貝爾。其中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常年大豆種植麵積達400萬(wan) 畝(mu) 以上,占呼倫(lun) 貝爾大豆種植麵積的40%左右。去年,該旗大豆種植喜迎豐(feng) 收,總產(chan) 量比上年增長約60%。

  去年以來,圍繞大豆油料擴種,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農(nong) 業(ye) 部門加強農(nong) 技推廣,成立了由種管、農(nong) 藝、農(nong) 機、科教、新型經營主體(ti) 、社會(hui) 化服務等技術骨幹為(wei) 成員的工作指導組,在備耕、春耕等關(guan) 鍵階段,組織近百名農(nong) 技人員跟進指導服務,及時解決(jue) 農(nong) 民實際問題。“旗農(nong) 牧局春播前就舉(ju) 辦了多次擴種大豆培訓班,並派技術人員一對一幫扶合作社,推廣適用技術,推薦優(you) 良大豆品種。去年,合作社大豆種植畝(mu) 產(chan) 、總產(chan) 都實現了增長。”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龍運農(nong) 機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辛再學說。

  推動提升大豆自給率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那麽(me) ,今年大豆種植如何推進?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將堅持把糧食生產(chan) 作為(wei) “三農(nong) ”工作的首要任務,以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為(wei) 抓手,全力保持糧食穩產(chan) 增產(chan) 好勢頭。在目標任務上,重點是“兩(liang) 穩兩(liang) 擴兩(liang) 提”。其中,擴大豆、擴油料,今年再擴種1000萬(wan) 畝(mu) 以上,確保大豆油料麵積穩定在3.5億(yi) 畝(mu) 以上、力爭(zheng) 再擴大。

  2022年,在全力以赴完成大豆擴種任務的基礎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組織開展全國大豆高產(chan) 競賽,聚焦小麵積創高產(chan) ,帶動大麵積均衡增產(chan) ,探索挖掘大豆單產(chan) 潛力的技術路徑。近日,2022年全國大豆高產(chan) 競賽結果公布: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第四師的春播大豆畝(mu) 產(chan) 442公斤、江蘇響水縣的夏播大豆畝(mu) 產(chan) 368.3公斤、山東(dong) 禹城市的複合種植大豆畝(mu) 產(chan) 165.1公斤,分別創全國大豆不同種植模式高產(chan) 紀錄。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表示,下一步,將全麵總結各地大豆高產(chan) 競賽的好經驗好做法,充分用好這些篩選出來的高產(chan) 樣板,以點帶麵帶動大麵積均衡增產(chan) 。2023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在繼續實施全國大豆高產(chan) 競賽的基礎上,將分類型組織開展全國油菜高產(chan) 競賽,分區域選出一批可複製、易推廣的高產(chan) 典型和模式,推進國家大豆和油料產(chan) 能提升工程向縱深發展。

  從(cong) 中央到地方,大豆擴種還有不少新看點——《“十四五”全國種植業(ye) 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力爭(zheng) 大豆播種麵積達到1.6億(yi) 畝(mu) 左右,產(chan) 量達到2300萬(wan) 噸左右,推動提升大豆自給率;新疆提出擴大大豆等油料作物種植麵積;黑龍江明確加強黑龍江國家級大豆種子基地建設。

  景玉良認為(wei) ,接下來,應抓好新品種創製、種質創新、產(chan) 量提升、麵積落實和集聚發展。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生物育種,加強高產(chan) 優(you) 質大豆新品種選育,保證大豆種源自主可控;加大對大豆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的支持力度,深化探索實踐大豆節本增效技術方案;通過充分挖掘新增耕地、新增大豆播種麵積、合理輪作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大豆擴種潛力。(記者 邱海峰)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