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故鄉”裏 漢風撲麵來
漢武帝頒布《太初曆》確定了春節的時間,可以說漢長安城是春節的“故鄉(xiang) ”,承載著漢文化的基因。兔年春節期間,眾(zhong) 多市民和遊客走進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漢長安城,耍社火、吼秦腔、逛大集,傳(chuan) 統年俗浸潤文化之根,大遺址“活”了起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濃濃的年味之中愈加親(qin) 切鮮活。
劉先生一家是西安本地遊客,大年初一,他們(men) 來到了漢長安城未央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觀看了社火、秧歌、花車表演後意猶未盡,希望親(qin) 身體(ti) 驗漢文化風韻,於(yu) 是繼續參加了“漢宮紀”沉浸式漢文化主題體(ti) 驗活動,走遍中央官署、滄池、明渠、前殿等未央宮內(nei) 重要的遺址點。
在活動設置的“織室”內(nei) ,劉先生的女兒(er) 搖起紡車體(ti) 驗漢代紡織技術,還向在場扮演官吏的演藝人員請教漢代的叩首禮儀(yi) 。她表示:“我目前在美國讀研究生。無論在世界哪個(ge) 地方,漢文化始終是我們(men) 中國人的根。這次過春節回來就是想深度體(ti) 驗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今天我不僅(jin) 看到精彩的年俗節目,還感受到2000年前就領先世界的漢代傳(chuan) 統手工藝,非常開心。”
未央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深入挖掘漢長安城遺址文化內(nei) 涵,高質量闡釋活化遺址價(jia) 值、講好文化故事。據悉,作為(wei) 以大遺址為(wei) 場景、體(ti) 驗類別豐(feng) 富、體(ti) 驗類領域全麵的漢文化主題體(ti) 驗項目,“漢宮紀”在今年春節文旅活動上啟動,讓遊客一日千年,踏上大漢“穿越”之旅。
李下壕街區是漢長安城以遺址保護為(wei) 前提,圍繞遺址範圍內(nei) 的三農(nong) 資源打造的漢文化主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通過保留李下壕村的原始村落風貌,傳(chuan) 承延續鄉(xiang) 土文化,推動大遺址融入現代生活。春節期間,舞龍舞獅、鼓舞、竹馬、旱船、踩高蹺等社火表演在此巡遊,或驚險、或幽默的表演引起觀眾(zhong) 陣陣歡呼。秦腔傳(chuan) 統劇《下河東(dong) 》等劇目輪番上演,附近村鎮的居民和遊客聚攏在戲台下,喝茶看大戲。
戲台前,觀眾(zhong) 李先生正陪著從(cong) 上海回來的哥哥、嫂子和侄女聚精會(hui) 神地觀看秦腔表演。“我們(men) 是專(zhuan) 門開車從(cong) 曲江過來看戲的。我哥哥在上海工作好多年了,就喜歡看咱陝西的秦腔,感覺有氛圍、有情懷。”李先生說,哥哥要看看地道的陝西風俗,所以就帶他們(men) 來漢長安城,聽秦腔、看社火、吃美食,一應俱全。“雖然離開西安好多年,但隻要聽到秦腔就不由自主地心潮澎湃,所以這次在春節假期要好好地過過戲癮。”李先生的哥哥說。
同樣,在李下壕街區大樸茶院裏,市民寇丹從(cong) 紅泥小火爐上拿了一個(ge) 烤得熱乎乎的橘子,吹了吹又揉了揉,剝出橘瓣與(yu) 閨蜜分享。這不是她們(men) 第一次圍爐煮茶,但一邊煮茶一邊看大戲卻是頭一次。寇丹說:“今年流行圍爐煮茶,這本身就是傳(chuan) 統文化回歸。雖然秦腔我聽不太懂,但是感覺很有氣氛。我剛才還拍了小視頻發朋友圈,好多人點讚留言,還問這是哪兒(er) 。我便把漢長安城及這裏的春節活動‘安利’給了很多人。”
漢城湖曾為(wei) 漢長安城護城河,如今仍是西安城市防洪的保障工程。漢城湖景區經過多年建設,在提升人居環境的同時,著力展示傳(chuan) 播漢文化、水文化。春節期間,漢城湖組織“漢禮”係列活動,對漢代禮儀(yi) 進行生動再現。一進漢城湖,傳(chuan) 統年味兒(er) 撲麵而來,漢服愛好者穿著古裝遊園、留影。在大風閣前的廣場上,“漢武帝”帶領“皇後”“群臣”巡遊,遊客爭(zheng) 相合影。
在景區大風閣前,漢服愛好者可欣淡紫色的古風裝扮在人群中十分亮眼。“春節前看到漢城湖有漢風巡遊活動,我與(yu) 同樣愛好漢服的小夥(huo) 伴就來了。我穿的服裝、戴的首飾都是根據自身氣質和喜好采購的。”可欣平時就很喜歡中國古典文化,現在正在學習(xi) 篆書(shu) 和古琴,談到漢城湖的氛圍,她說:“漢長安城的春節活動多、文化氛圍濃鬱,很有傳(chuan) 統感。我覺得我們(men) 要以各種形式傳(chuan) 承中國文化。”
“好幾年春節都沒有好好出來玩了,今年來到漢城湖,發現年味兒(er) 十足,節目也多,有祈福遊園活動、蹴鞠體(ti) 驗等諸多活動,非常熱鬧。” 在附近居住的西安市民王女士說。
漢長安城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ge) 國際大都會(hui) 和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都城,是中國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曆時最長的都城,是漢民族文化形成過程中的中心。漢長安城遺址是我國迄今規模最大、保存最為(wei) 完整、遺跡最為(wei) 豐(feng) 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遺址之一,是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wei) 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國家級大遺址。
如今的漢長安城,曆史與(yu) 現代交融,遺址區與(yu) 村莊共生發展,把遺址保護與(yu) 區域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讓千年遺址煥發新的生機活力,成為(wei) 獨樹一幟的城市休閑文化空間。兔年新春之際,漢長安城未央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李下壕街區、漢城湖景區三大板塊聯動,市民和遊客在充滿傳(chuan) 統年味兒(er) 的活動中歡歡喜喜過大年,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以滿滿的文化自信彰顯著中華民族精神標識。(秦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