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告別假期“腹”擔,你需要懂“腸”識

發布時間:2023-02-03 09:4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張曉華

  “春節假期,我的‘腹’擔太重了!”

  “說出來都不好意思,回到老家,我竟然‘水土不服’。”

  “每年春節都要準備很多止瀉藥,就擔心孩子吃壞東(dong) 西鬧肚子。”

  春節期間,大家難免經不住美食的誘惑,胡吃海塞、營養(yang) 過剩、飲食油膩辛辣,因而導致腸胃功能失調從(cong) 而腹瀉,再加上作息時間紊亂(luan) 、食物蛋白過敏、氣候、藥物、疾病等因素的影響,讓本就不堪重負的胃腸道耐受能力變得更差。當我們(men) 在吃吃喝喝的同時,是否關(guan) 注過腸道健康?當出現腹瀉情況時,該如何科學評估、合理用藥呢?

  腸道出故障,可能引發其他問題

  根據《2022年腹瀉人群腸道健康白皮書(shu) 》(以下簡稱《白皮書(shu) 》)數據顯示,一個(ge) 人的腸道一生平均要處理65噸食物和飲料,相當於(yu) 12頭大象的重量,約99%的營養(yang) 物質都是由腸道吸收。此外,腸道還是人體(ti) 最大的排毒器官和免疫器官,許多疾病起初會(hui) 通過腸道來表現症狀,是名副其實的人體(ti) “衛兵”。

  當腸道出現故障,體(ti) 內(nei) 消化、吸收、免疫、神經係統都會(hui) 出現問題,造成體(ti) 臭、口臭、皮膚晦暗、皮膚過敏、發疹及色素斑、心情煩躁、抑鬱等問題。據介紹,臨(lin) 床上根據病程可分為(wei) 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兩(liang) 大類,病程短於(yu) 4周為(wei) 急性腹瀉,超過4周或長期反複發作為(wei) 慢性腹瀉。除了病程長短,病史、大便特點、病理生理改變、內(nei) 鏡、活檢等都是鑒別診斷的重要依據。從(cong) 病因學方麵又分為(wei) 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其中感染性腹瀉發病率一直高居我國腸道傳(chuan) 染病首位。國家衛健委全國法定傳(chuan) 染病疫情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丙類感染性腹瀉發病數超過130萬(wan) 例,發病率達到94.3/10萬(wan) 人,居丙類傳(chuan) 染病報告第3位,僅(jin) 次於(yu) 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

  “腹瀉不會(hui) 要命”“腹瀉不用吃藥”“腹瀉就吃抗生素”“藥物混用,效果加倍”“腹瀉都是由細菌引起的”“一旦止瀉立即停藥”……正因為(wei) 腹瀉很常見,很多人便認為(wei) 不治療也沒什麽(me) 問題。事實上,腹瀉若不及時醫治、調理,會(hui) 嚴(yan) 重危害人體(ti) 健康。如嚴(yan) 重或持續性的腹瀉會(hui) 出現電解質紊亂(luan) ,惡性心律失常,嚴(yan) 重時會(hui) 引發猝死;慢性腹瀉合並便血、消瘦在中老年人群中屬於(yu) 報警症狀,需要做胃腸鏡檢查,及早發現病變,篩查早癌;對於(yu) 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還可能誘發惡性心血管事故。

  “大家對於(yu) 腹瀉要有高度的重視,在家裏備藥很有必要。”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nei) 科主任醫師王化虹提醒,如果一兩(liang) 天內(nei) ,腹瀉超過三次小於(yu) 七次,可以使用一些藥物治療:如蒙脫石散對於(yu) 緩解症狀很有幫助。如果兩(liang) 三天後,依然發生腹瀉,同時伴有發燒,則可能發生了感染性腹瀉,就需要去醫院接受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告別“腹”擔,科學用藥很關(guan) 鍵

  “許多患者一旦腹瀉,就吃‘消炎藥’,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對的。老百姓常說的‘消炎藥’通常是抗生素,隻有細菌性感染腹瀉才需要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王化虹說,濫用抗生素不僅(jin) 無益腹瀉治療,反而給身體(ti) 帶來更大傷(shang) 害,如會(hui) 破壞人體(ti) 免疫力,使細菌產(chan) 生耐藥性,而且抗生素在殺死有害細菌的同時也可能影響腸道菌群,從(cong) 而使其他致病菌乘虛而入,加重病情,降低治療效果。

  很多老年人在出現腹瀉時,往往憑借以往經驗,服用常規止瀉藥進行治療,或自行選擇中藥治療。其實,老年人腹瀉原因較為(wei) 複雜,有可能是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發出的特殊信號,若未及時發現幹預,將會(hui) 造成病情拖延,引發嚴(yan) 重後果。

  王化虹表示:“腹瀉需要對症治療、科學用藥。中藥講究辨證施藥,建議患者在醫師指導下,根據不同腹瀉類型使用。對待抗生素需保持謹慎態度,不應濫用抗生素類藥物,最好先進行大便常規檢查、明確致病菌種類後再遵醫囑服用合適的抗生素。”

  那麽(me) 不同類型的腹瀉,該如何治療和用藥呢?

  在止瀉藥物的選擇上,《成人急性感染性腹瀉診療專(zhuan) 家共識(2013年)》《感染性腹瀉臨(lin) 床路徑(2016版)》等國內(nei) 指南指出,蒙脫石散是治療感染性腹瀉的基礎藥物之一,其療效確切且無明顯毒副作用,安全性良好。“多項循證醫學證據證明,益生菌能有效減少抗生素相關(guan) 性腹瀉的發生。因此蒙脫石散與(yu) 益生菌常聯用,進一步提高腹瀉療效。”王化虹說。

  從(cong) 出現腹瀉開始,患者應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之後可飲用含糖電解質飲料以及進食蘇打餅幹、肉湯等,少量多餐。若患者屬於(yu) 感染性腹瀉,需在醫生指導下選用蒙脫石散加益生菌進行止瀉治療,使用抗生素需檢查明確細菌感染類型,中藥、抗生素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若患者屬於(yu) 非感染性腹瀉,則建議聯合使用蒙脫石散加益生菌進行治療。

  《白皮書(shu) 》建議,對於(yu) 孕婦、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特殊群體(ti) ,遇到腹瀉時一定要高度重視,及時就醫,謹遵醫囑,切忌盲目服藥或停藥,同時加強胎兒(er) 和身體(ti) 指標監測、記錄。

   小兒(er) 腹瀉,須補水和預防脫水

  近年來,隨著發展中國家口服補液鹽的廣泛應用、母乳喂養(yang) 率提高、營養(yang) 和衛生保健措施改善,兒(er) 童腹瀉致死率明顯降低。在我國,53.7%的腹瀉發生於(yu) 5歲以下兒(er) 童,平均每年發生2.5~3.38次腹瀉。

  腹瀉會(hui) 影響人體(ti) 營養(yang) 吸收,進一步導致抵抗力下降;尤其是慢性腹瀉會(hui) 加重兒(er) 童體(ti) 內(nei) 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微量元素的缺失,造成營養(yang) 不良,從(cong) 而影響兒(er) 童生長發育並引發更多疾病;還有可能引發病毒性心肌炎、腸套疊、腸梗阻等情況,對兒(er) 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

  “小兒(er) 腹瀉是由多種病原、多種因素引起的症候群。”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兒(er) 科主任醫師徐樨巍建議,“重要的是補水和預防脫水,並在此基礎上縮短腹瀉時間,恢複正常排便。建議選用蒙脫石散快速止瀉並保護胃腸黏膜。”蒙脫石散隻在腸道發揮作用,並不進入血液,不會(hui) 加重腎髒負擔,而且市麵上還有水果口味的思密達蒙脫石散,孩子較易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抗感染治療及中醫藥治療,考慮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中藥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專(zhuan) 家提醒,不建議家長自行用藥,應在臨(lin) 床醫師指導下正確用藥。

  降低腹瀉發病率是一個(ge) 亟待解決(jue) 的綜合性公共健康問題,需要所有人樹立起腸道健康的防護意識。同時要認識到,保護腸道健康,藥物治療並非首選,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方式、定期規範合理的檢查,才是腸道良好工作的最佳保障。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