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古韻黃梅 處處鄉音

發布時間:2023-02-03 09:4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新春走基層

  光明日報記者 夏靜 光明日報通訊員 程曉 吳慕楓

  “過年不聽戲,總感覺缺點什麽(me) 。今兒(er) 這戲一聽,真痛快!”正月裏,湖北省黃梅縣獨山鎮張有為(wei) 與(yu) 父母一起看黃梅戲,合著拍子、哼著調子,聽得如癡如醉,“老人都愛黃梅戲,隻要有戲看,一場也不落下!”

  這是黃梅縣“2023賀新春惠民演出月”的首場演出,容納1200人的劇場座無虛席。台上唱,台下和,上至老人,下至小孩,樂(le) 在其中。

  “黃梅戲以抒情見長,韻味豐(feng) 厚,唱腔純樸清新,細膩動人,可謂是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看著久久不願離去的觀眾(zhong) ,黃梅縣黃梅戲劇院院長餘(yu) 文新自豪地說,“正月鬧新春唱大戲是咱黃梅人不可缺少的過年儀(yi) 式感。惠民演出月連續舉(ju) 辦多年,為(wei) 市民送上了豐(feng) 盛的文化大餐。”

  尋著“戲味”,記者漫步在極具東(dong) 方風韻的東(dong) 山問梅村,仍然是戲樂(le) 聲聲。庭院廊簷間一步一景,耳畔傳(chuan) 來悠揚婉轉的曲調,仿佛置身“戲窩”裏。

  “財神賜福咯,迎財神,接財神,財神來了請進門……”精心籌備的年度賀歲大戲《天官賜福》正在歡樂(le) 上演。在古色古香的街頭,演員們(men) 踏著輕盈的步履,衣袂翩躚。經典黃梅戲曲調與(yu) 現代音樂(le) 交響融合,讓遊客耳目一新,大聲叫“好”!

  “不僅(jin) 在劇場,還有街頭快閃、街區巡遊、戲台表演等,隨處都是移動的舞台。”東(dong) 山問梅村景區副總經理馬潔告訴記者,將黃梅戲進行年輕化表達和活化利用,深受遊客喜愛。

  2021年開園後,東(dong) 山問梅村便以黃梅戲為(wei) 主打特色,組織專(zhuan) 業(ye) 戲曲演員,經常在景區演出,讓黃梅戲走上街頭。

  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李述永介紹,通過大大小小各種沉浸式的表演,遊客們(men) 從(cong) 入園一開始就以戲相迎、以戲相伴。

  “在景區表演,更容易拉近觀眾(zhong) 與(yu) 非遺文化的距離。”有著十餘(yu) 年表演經驗的青年演員王振深有感觸,“還能現場教學,遊客情不自禁地哼著調兒(er) ,走著台步,同唱同樂(le) 。”

  在當地,黃梅人對黃梅戲情有獨鍾。《天仙配》《女駙馬》這些傳(chuan) 統經典黃梅戲唱段耳熟能詳,張口就來。

  “春節期間,大戲是線下天天演、線上天天有,場館天天開、城鄉(xiang) 天天樂(le) 。”黃梅縣委宣傳(chuan) 部部長潘郭華介紹,這裏是黃梅戲的故鄉(xiang) ,曆來重視發揮黃梅戲文化優(you) 勢。

  近年來,黃梅縣通過編輯出版黃梅戲校本教材、連續舉(ju) 辦黃梅戲戲迷業(ye) 務培訓班、組織送戲下鄉(xiang) 文化惠民活動等舉(ju) 措,形成了人人喜愛黃梅戲、人人傳(chuan) 唱黃梅戲的良好氛圍。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