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論壇】多措並舉促進深度合成技術向善發展

發布時間:2023-02-06 09:5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

  作者:馬麗(li) 霞(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高級工程師;汪壽陽,係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的重要部署,為(wei) 以人工智能等新興(xing) 技術驅動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作為(wei) 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應用,深度合成近年來風頭正勁,AI語音助手、虛擬人、數字人、AR購物、影像修複等在文藝、傳(chuan) 媒、醫療、社交等多個(ge) 領域造福著社會(hui) ,成為(wei) 促進數字經濟“虛實融合”的關(guan) 鍵性技術。

  不過,正如很多科技突破都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副產(chan) 品”,深度合成在展露出可觀經濟價(jia) 值的同時,也暴露出破壞性“潛力”,通過深度合成偽(wei) 造的視頻、音頻進行誣陷、誹謗、詐騙、勒索等違法行為(wei) 近年來層出不窮。尤其在互聯網經濟領域,深度合成技術能夠生成真偽(wei) 難辨的虛假信息,帶來身份認證、信息存儲(chu) 等環節的技術難題,導致數字經濟發展麵臨(lin) 新的安全隱患。要求加強監管的呼聲近年來日漸高漲。

  為(wei) 促進深度合成技術向上向善發展,世界各國紛紛出台法律法規,對深度合成技術進行規約。在《網絡信息內(nei) 容生態治理規定》《網絡音視頻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規章的基礎上,近日,國家網信辦等三部門聯合發布《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並於(yu) 今年1月10日起正式實施,其中明確了深度合成內(nei) 容的用途、標記、使用範圍以及濫用處罰,這意味著深度合成將迎來規範化發展的關(guan) 鍵期。為(wei) 新興(xing) 技術劃定適當的使用框架是一項“技術活”,容易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亂(luan) 的困局。如何推動智能技術向善發展,最大限度地趨利避害,還需從(cong) 幾個(ge) 方向持續發力——

  促進深度合成技術向善發展,需完善規則,強化技術風險防控的法治保障。應當圍繞國家信息安全和數字經濟安全、社會(hui) 治理以及保護公民合法權益,對深度合成服務劃定合理開發使用的“綠線”和禁止性的“紅線”,建立分級分類製度。一方麵,加大深度合成服務應用程序推廣前的審核力度,尤其是高風險產(chan) 品和服務,確保技術應用的服務形式和服務範圍符合國家有關(guan) 規定。另一方麵,要明確互聯網平台尤其是社交媒體(ti) 的內(nei) 容審核義(yi) 務,推動其建立虛假消息篩查機製,禁止上傳(chuan) 可能危害國家安全或造成負麵社會(hui) 影響的深度合成製品。此外,還要充分賦予用戶知情權和選擇權,通過用戶“投票”倒逼行業(ye) 各類不規範行為(wei) 的整治。

  促進深度合成技術向善發展,需構建體(ti) 係,實現技術應用安全的常態化監管。在以人工智能新興(xing) 技術為(wei) 主的算法服務安全應用監管中,普遍存在各主體(ti) 之間權責不明確、數據信息傳(chuan) 遞過程不可控和缺乏社會(hui) 監督等問題,亟須明確責任主體(ti) ,貫徹常態化信息監管措施。首先,要確定深度合成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的主體(ti) 責任,厘清界限,激活市場主動規約的積極性,使信息內(nei) 容的生產(chan) 源頭公開透明、權責分配公正公平。其次,要對深度合成內(nei) 容進行合成前、合成後、發布後和傳(chuan) 播後的全流程監管,追蹤合成內(nei) 容的真實性,控製信息傳(chuan) 遞的風險。再次,要完善深度合成技術的應用體(ti) 係,引入理性中立的第三方專(zhuan) 業(ye) 機構,完善行業(ye) 標準,推動行業(ye) 自律。最後,還應暢通用戶投訴、舉(ju) 報渠道,確保以主流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強化信息內(nei) 容的安全規範。

  促進深度合成技術向善發展,還需探索機製,提升技術風險治理的整體(ti) 水平。新興(xing) 技術的敏捷、精準治理,需要多方合力、多措並舉(ju) ,構建多方協同治理模式。對於(yu) 政府部門,要推動從(cong) 傳(chuan) 統管理向“包容審慎”治理轉變,倡導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給予新技術必要的發展時間與(yu) 試錯空間,以更為(wei) 靈活的治理方式適應數字經濟的發展特點。對於(yu) 從(cong) 業(ye) 人員,要加強科技倫(lun) 理教育和法律法規培訓,建立係統性的科技倫(lun) 理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鼓勵開展深度合成與(yu) 深度檢測的技術對抗演練,以技術之道還治技術之險,從(cong) 源頭防範深度合成的安全應用風險。對於(yu) 公眾(zhong) ,要加強新興(xing) 技術科普教育特別是對特定群體(ti) 數字鴻溝的彌合,提升技術應用在公眾(zhong) 中的透明度,增強公眾(zhong) 對合成媒體(ti) 防偽(wei) 的警惕度和辨識能力。在全球經濟複蘇的當下,相信深度合成等新興(xing) 人工智能技術必將邁著更加穩健的步伐迎接一個(ge) 全麵數字化的世界。

  《光明日報》( 2023年02月06日 02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