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非遺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3-02-09 10:20:00來源: 中國旅遊報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公布了66個(ge) 2022年“非遺工坊典型案例”。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聯係緊密。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力度。非遺作為(wei) 文化遺產(chan) 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相互助力。我國各地非遺資源燦若星辰,廣大鄉(xiang) 村是優(you) 質資源的富集地。近年來,全國許多地方深入挖掘傳(chuan) 承、創新利用當地非遺資源,積極推動非遺融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充分發揮非遺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獨特作用,全麵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人才共發展,讓非遺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大放異彩。

  非遺之花紮根民間,致富之路就在腳下。各地各部門應積極探索非遺融入和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效機製舉(ju) 措,在非遺產(chan) 業(ye) 培育中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整體(ti) 規劃,加強政策支持,以非遺工坊為(wei) 重要載體(ti) 和抓手,帶動非遺工坊及當地非遺項目提升產(chan) 品設計、創新營銷思路、打造過硬品牌,以非遺發展帶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升級,不斷提升非遺產(chan) 品的市場競爭(zheng) 力,讓非遺成為(wei) 帶動農(nong) 民增收、拓展農(nong) 村就業(ye) 渠道的增長點,進而助力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ye) 協會(hui) 等社會(hui) 資源,搭建非遺技藝傳(chuan) 承產(chan) 學研工坊,完善非遺繼續教育體(ti) 係,定期開展技能培訓,培育鄉(xiang) 村文化和旅遊能人、鄉(xiang) 村工匠、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等,讓非遺在人民群眾(zhong) 的當代實踐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促進更多非遺保護成果惠及人民群眾(zhong) 。

  創新非遺好產(chan) 品,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增添新活力。強化保護意識,統籌協調非遺保護與(yu) 經濟發展、城鄉(xiang) 建設、社會(hui) 治理、民生改善等之間的關(guan) 係,深入挖掘非遺蘊含的思想理念、傳(chuan) 統美德、人文精神等,采取多種措施讓非遺留下來、傳(chuan) 得開、走出去,為(wei) 當代百姓生活和地方文化發展提供智慧和滋養(yang) ,用時代精神激發傳(chuan) 統非遺新活力。讓非遺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培育一批非遺旅遊體(ti) 驗基地,打造一批非遺研學旅遊產(chan) 品和演藝作品,建設一批非遺特色景區,創新“非遺+直播”“非遺+文創”“非遺+教育”“非遺+旅遊”等模式,大力開展非遺技藝推廣宣傳(chuan) 及傳(chuan) 承活動,讓群眾(zhong) 更加深入了解、認同和熱愛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讓“久居深閨”的非遺“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今天,深入開展非遺保護傳(chuan) 承,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遺資源,可以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增添“非遺”新活力、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新的動能。(潘鐸印)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