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激勵社會投資助推東北振興

發布時間:2023-02-13 10:26: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馬慶斌

  日前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提出,推動東(dong) 北地區優(you) 化質量發展環境,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和質量振興(xing) 。當前,對於(yu) 東(dong) 北地區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如何科學精準製定投資政策,對於(yu) 盡快扭轉東(dong) 北地區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經濟發展動力疲弱的局麵,推動東(dong) 北地區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更好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的相關(guan) 要求具有重大意義(yi) 。

  過去幾年,東(dong) 北地區經濟發展活力弱於(yu) 其他區域,三省人均GDP和地區GDP兩(liang) 個(ge) 指標低於(yu) 全國平均增速,地區GDP總量在全國占比降幅明顯,成為(wei) 我國現階段南北區域分化現象中備受關(guan) 注的地區。新年伊始,東(dong) 北三省設定了積極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各地掀起項目建設熱潮,以搶先抓早推動重大項目為(wei) 抓手,以重大項目引領投資優(you) 化,力爭(zheng) 帶動實體(ti) 經濟快速複蘇,支撐全年經濟目標實現。東(dong) 北三省分別出台了進一步穩經濟的若幹措施以提振市場信心,增強發展預期。在這些政策措施中,激勵社會(hui) 投資的政策尤其得到市場關(guan) 注。

  總體(ti) 上看,東(dong) 北地區城鄉(xiang) 生產(chan) 和生活設施更新相對滯後;各省研發經費R&D占GDP比重和近10年的研發經費增長率明顯低於(yu) 全國平均水平,遠低於(yu) 多數中西部省份;“雙一流”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資源優(you) 勢尚未轉化為(wei) 創新能力,尤其是與(yu) 本地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脫節現象突出;常住人口外流和老齡化等問題突出。

  綜合國內(nei) 外經濟發展環境,當前是東(dong) 北地區增強經濟發展的重要窗口期。投資需要遵循市場規律和瞄準問題導向,考慮投什麽(me) 、投哪裏、誰來投和如何投等問題,讓市場主體(ti) 立竿見影地感受到地方政府“真刀真槍”地優(you) 化營商環境。長期來看,企業(ye) 有了“真金白銀”的收入預期,才能實現真正做到提振信心,增強預期,營造“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東(dong) 北經濟發展環境。

  第一,要緊扣“三穩”,突出穩就業(ye)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今年要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工作。東(dong) 北地區在投資項目安排上,既要考慮水利、石化能源和汽車基地等重大項目,更好發揮對穩經濟的拉動作用,也要多安排一些冰雪項目、海綿城市、地下管廊、社區設施維修和社區養(yang) 老育幼醫療以及小型商業(ye) 等“小而精”城市更新項目,創造擴大就業(ye) 的直接需求。受財政支付能力和政府隱性債(zhai) 務的影響,該地區社會(hui) 領域、民生保障方麵的基礎設施欠賬多,需要加大投資力度,特別是多爭(zheng) 取國家專(zhuan) 項債(zhai) 。

  第二,要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zheng) 力。在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綠色化數字化等技術改造、重要能礦勘探開發和增儲(chu) 上產(chan) 以及新能源體(ti) 係建設,糧食產(chan) 能提升等方麵加大投資力度。在陸路、航空、水運口岸的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提升綏芬河等口岸中歐班列的開行質量和出入境效率方麵,以及增加口岸建設和跨境產(chan) 業(ye) 園區等方麵做好政策儲(chu) 備。加大中日中韓合作示範區等園區的升級改造等,提升國際技術和產(chan) 業(ye) 合作的承載能力,打造東(dong) 北亞(ya) 區域合作新平台。

  第三,研究推動東(dong) 北融入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通道建設。加快研究推動東(dong) 北地區海陸大通道規劃論證和建設,增強東(dong) 北地區作為(wei) 俄羅斯遠東(dong) 地區、蒙古、日本和韓國等國際經貿通道的作用。加大綏芬河、延邊、琿春等城市的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平台的謀劃和建設,加大口岸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增強東(dong) 北地區出海能力的投資,對於(yu) 構建東(dong) 北地區開放型經濟體(ti) 係具有重大作用。

  第四,激活東(dong) 北沉澱的創新資源。設立可以將東(dong) 北雄厚的工業(ye) 基礎和教育、創新資源有效結合起來的多元化平台,積極承接、聚集其他地區轉移來的技術資源,運用到東(dong) 北地區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多元場景中,將東(dong) 北的大學、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和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特色經濟相融合,推動“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實現地區循環。設立更多職業(ye) 培訓資助和高端人才獎勵等人才計劃。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