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教練員崗位,助力學校體育發展
作者:熊丙奇
近日,國家體(ti) 育總局、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hui) 辦公室、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等四部門聯合出台了《關(guan) 於(yu) 在學校設置教練員崗位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其中指出,學校可根據工作實際,設立專(zhuan) (兼)職教練員崗位,參與(yu) 體(ti) 育教學和訓練工作。《意見》適用於(yu) 義(yi) 務教育階段學校、普通高中、職業(ye) 院校、普通高校。
根據教育部測算的數據,在我國義(yi) 務教育階段,按照體(ti) 育學科占總課程比例11%和體(ti) 育教師每周課時15節計算,體(ti) 育教師缺編約12萬(wan) 人,尤其是鄉(xiang) 村小學、初中和教學點,體(ti) 育教師缺編問題較為(wei) 突出。設立專(zhuan) (兼)職教練員崗位,是解決(jue) 學校體(ti) 育教師缺口的重要措施,也有利於(yu) 豐(feng) 富學校體(ti) 育教學內(nei) 容、推進學校體(ti) 育教學改革與(yu) 發展。
2020年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ti) 育工作的意見》提出,要補齊師資、場館、器材等短板,促進學校體(ti) 育均衡發展。該政策明確,要在大中小學校設立專(zhuan) (兼)職教練員崗位;建立聘用優(you) 秀退役運動員為(wei) 體(ti) 育教師或教練員製度;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購買(mai) 服務方式,與(yu)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機構等社會(hui) 力量合作向中小學提供體(ti) 育教育教學服務,緩解體(ti) 育師資不足問題。但在現實中,設立專(zhuan) (兼)職教練員崗位麵臨(lin) 現實阻力。
一是受編製和專(zhuan) 業(ye) 技術崗位總量及結構比例限製。我國體(ti) 育教師配備不足,主要受製於(yu) 編製,有的地方是因教育投入不足而編製不足,有的是編製失衡,如語文、數學教師超編,藝術、體(ti) 育教師嚴(yan) 重缺編。因此,要緩解體(ti) 育師資不足問題,首先必須解決(jue) 編製和專(zhuan) 業(ye) 技術崗位總量及結構比例問題。此次發布的《意見》就提出,學校設立專(zhuan) 職教練員崗位,“在核定的編製和專(zhuan) 業(ye) 技術崗位總量及結構比例內(nei) 設置,專(zhuan) 崗專(zhuan) 用,納入專(zhuan) 業(ye) 技術崗位進行管理”“各地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門應在專(zhuan) 業(ye) 技術崗位總量及結構比例方麵給予支持”。
二是一些學校並不重視體(ti) 育教學以及體(ti) 育教學改革。受應試教育追求升學率的影響,“體(ti) 育老師短缺”與(yu) “體(ti) 育課被占用”,是我國學校體(ti) 育麵臨(lin) 的兩(liang) 大困境,其結果都是沒有保障開齊開足體(ti) 育課。如果學校不重視體(ti) 育教學,本就短缺的體(ti) 育教師還經常讓給其他學科教師上課,也就沒有動力去設立專(zhuan) (兼)職教練員崗位。
設立專(zhuan) (兼)職教練員崗位,更重要的價(jia) 值是改革學校體(ti) 育教學,提升體(ti) 育教學質量。體(ti) 育課本應該是學生們(men) 最喜歡的課之一,然而不少學生卻怕上體(ti) 育課,因為(wei) 一上課就是訓練跑跳,枯燥乏味。為(wei) 促進學校重視體(ti) 育,近年來,在國家的整體(ti) 部署下,我國各地都把體(ti) 育納入中考,但出現有的學校以應試思維對待體(ti) 育教學的傾(qing) 向,上體(ti) 育課圍繞中考體(ti) 育項目進行訓練。
體(ti) 育教學要培養(yang) 學生的體(ti) 育運動興(xing) 趣與(yu) 技能,對學生更有吸引力的教學方式,應是成立運動隊或俱樂(le) 部,如足球隊、籃球隊、遊泳隊等等,由學生自主選擇一個(ge) 或多個(ge) 運動隊,參加訓練與(yu) 比賽。這樣充分實現體(ti) 教融合,也可發現體(ti) 育拔尖苗子。這需要有體(ti) 育運動場地、設施,更需要專(zhuan) 業(ye) 教練員帶隊進行訓練、指導。
“雙減”之後,我國義(yi) 務教育學校都推出課後服務,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課後服務不得進行集中補課,而要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藝術、體(ti) 育、科技等活動,也需要大量的專(zhuan) (兼)職師資。師資隊伍的建設,直接關(guan) 係到課後服務的質量與(yu) 持續推進。其中,除了設立專(zhuan) (兼)職教練崗外,還可以通過靈活的方式增加師資力量,如聘請退休體(ti) 育教師、退役運動員到學校帶隊,以及購買(mai) 校外第三方機構的服務。如此,在上好體(ti) 育課的基礎上,讓課後服務中的體(ti) 育活動蓬勃開展,並打造學校體(ti) 育運動的特色,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體(ti) 育發展新局麵。(熊丙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