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笑氣犯罪,如何追責
作者:張田勘
據媒體(ti) 報道,2023年2月1日,江蘇連雲(yun) 港一名14歲少女被3名男子帶進一家賓館,在後者的哄騙和逼迫下吸食笑氣身亡。2月9日,連雲(yun) 港市政府相關(guan) 部門回應稱,犯罪嫌疑人已到案,女孩吸食的笑氣未列入毒品行列,不屬於(yu) 毒品。
盡管笑氣目前在中國不屬於(yu) 毒品,但利用笑氣犯罪同樣應當受到法律的懲治。而且,銷售和使用笑氣是有法可依的。笑氣早就列入《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因此,販賣和吸食笑氣均屬違法犯罪行為(wei) 。根據規定,目前司法機關(guan) 對於(yu) 沒有經營許可,非法買(mai) 賣笑氣的行為(wei) 可以“非法經營罪”追究刑事責任;對於(yu) 持有、吸食笑氣的,由公安機關(guan) 按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guan) 規定,以非法使用危險物質給予治安行政處罰。
然而,這隻是對銷售和使用笑氣的一般處罰。對於(yu) 已經利用笑氣致人死亡的,還應按刑法治罪。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shang) 造成嚴(yan) 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這樣的處罰涉及對人傷(shang) 害和致死的因果關(guan) 係。笑氣對人的健康和生命構成危害。笑氣的學名是一氧化二氮(N O),是一種無色略帶甜味的氣體(ti) ,有輕微麻醉作用,吸食後會(hui) 讓臉部肌肉失控形成笑容,由此得名。
由於(yu) 笑氣有讓人放鬆、愉快和產(chan) 生幻覺的作用,因而風靡於(yu) 酒吧、KTV等娛樂(le) 場所,並被一些吸毒人員當成毒品的替代品,引誘年輕人吸食,導致很多人沉迷其中,難以自拔。這也體(ti) 現了笑氣的成癮性,其長期的危害不可忽視。
更嚴(yan) 重的是,笑氣也可能造成急性致命傷(shang) 害。笑氣能導致吸食者體(ti) 內(nei) 嚴(yan) 重缺氧,特別是大腦,吸食的濃度越高、劑量越大越容易出現窒息死亡。根據女孩父母和醫院透露的情況,在吸食笑氣後,女孩很快昏迷抽搐。之後女孩被送到醫院後,醫院認定女孩已經呼吸心跳驟停長達2小時,最終不治身亡。
由於(yu) 笑氣易於(yu) 購買(mai) 、價(jia) 格便宜,其已成為(wei) 全球第7大流行濫用藥物。笑氣對身體(ti) 和生命的危害如此之大,而且又容易獲得,且主要對年輕人造成傷(shang) 害,世界各國對笑氣相當警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在中國,笑氣並沒有列入《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品種目錄》,也沒有作為(wei) 毒品管製。其中有一些理由:一是認為(wei) ,與(yu) 其他毒品相比,笑氣對身體(ti) 的損害程度相對較低,隻有在吸食過量的情況下才會(hui) 導致窒息死亡;二是笑氣在醫療、食品、工業(ye) 等領域應用廣泛,一旦納入毒品管製,會(hui) 限製其在各行各業(ye) 的正當使用,不能因噎廢食。
不過,也有一些人提議將笑氣列入《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品種目錄》,一是保護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為(wei) 依法懲治販賣和吸食笑氣行為(wei) 提供法律依據。
目前,在大量青少年吸食笑氣的情況下,其危害已經日益凸顯,即便是一般吸用,也會(hui) 造成健康問題。“全球毒品調查”報告表明,4%的吸食笑氣者曾出現過四肢麻木、眩暈等症狀。因此,對笑氣的管理可以借鑒一些國家的經驗。
目前對笑氣管理最為(wei) 嚴(yan) 格的是英國。笑氣在英國已經納入《精神刺激物質法案》管理。2016年1月該法案在英國議會(hui) 獲得通過,同年5月26日開始生效。法案規定,笑氣屬於(yu) “可刺激或抑製人中樞神經係統……影響人精神和情感狀態”的刺激物,以消遣刺激為(wei) 目的的生產(chan) 、銷售、進口、持有等行為(wei) 均屬違法,違者最高可處以7年監禁。同樣嚴(yan) 格管控笑氣的還有日本。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行政令,於(yu) 2016年2月18日以後,在日本全麵禁止除醫療等目的之外所有笑氣的生產(chan) 流通和販賣。美國30多個(ge) 州對笑氣也有明確的法律監管。大多數州將銷售、運輸、贈送、購買(mai) 非醫學使用的笑氣等行為(wei) 定為(wei) 違法,並有相應的處罰。
對此,我國可以根據國情來製定管理措施。即便是不把笑氣列入《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品種目錄》,也應當製定法規,對銷售、購買(mai) 、運輸和使用笑氣進行管理,或者對《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進行修訂,如個(ge) 人購買(mai) 笑氣要在18歲以上,並出示身份證。對於(yu) 醫用和工業(ye) 使用笑氣的購買(mai) 等,需提供采購申請和批準,而且工業(ye) 用笑氣也需要將笑氣(一氧化二氮)與(yu) 二氧化硫混合後方可銷售和使用。如此,可能會(hui) 減少笑氣的濫用,並保護更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張田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