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農村 紮實調研(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曾雲(yun) 英代表——
根植農(nong) 村 紮實調研(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本報記者 施 鈺
一大早,裹緊外套,手裏拿著手機、筆記本和一遝半指厚的建議草稿,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笏石鎮岐厝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曾雲(yun) 英就出門了。這幾天,她正忙著在周邊各村走訪群眾(zhong) 、收集意見。
曾雲(yun) 英一邊聽,一邊在筆記本上記下要點。“到底是不是這麽(me) 回事?亟須解決(jue) 的難點有哪些?提的建議合不合適?這些都需要我多方了解,反複調研、梳理。”
曾雲(yun) 英最關(guan) 心的還是鄉(xiang) 親(qin) 們(men) 。自2013年開始,她已連續擔任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先後提出建議、議案120多件,其中不少都與(yu) 農(nong) 村有關(guan) 。
近些年,村裏常有老人被子女接去城裏照顧,但過不了多久,老人又會(hui) 回村,這引起了曾雲(yun) 英的注意。曾雲(yun) 英在走訪調研中發現,農(nong) 村老人往往不習(xi) 慣與(yu) 子女在城市居住,囿於(yu) 麵子也不願離家去養(yang) 老院生活,農(nong) 村養(yang) 老問題日益突出。“要讓老人們(men) 安享晚年,就要加快提升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水平。”為(wei) 此,曾雲(yun) 英多次提交建議,提出要加快推進農(nong) 村居家養(yang) 老服務建設、提高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機構管理能力等。
此外,曾雲(yun) 英還在村裏發起組建了一支40多人的誌願服務隊,為(wei) 獨居且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理發、打掃衛生、陪診等服務。
“解決(jue) 農(nong) 村養(yang) 老問題也離不開醫療服務保障能力的提升。”曾雲(yun) 英介紹:“走訪中,一些村裏老人向我反映在家門口看病還是有困難。基層醫療水平還有待提升,村醫隊伍還需加強建設。”
養(yang) 老、醫療、教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曾雲(yun) 英密切關(guan) 注的領域,都與(yu) 農(nong) 村群眾(zhong) 切身利益密切相關(guan) 。“長期在農(nong) 村工作、生活,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願意對我說心裏話。作為(wei) 來自農(nong) 村、紮根農(nong) 村的人大代表,我有責任和義(yi) 務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發聲。”曾雲(yun) 英說。
記者手記
在田間地頭傾(qing) 聽訴求
談及自己提出各項建議的緣由,曾雲(yun) 英聊了不少自己和身邊群眾(zhong) 生動的故事。這些,都來源於(yu) 她一直以來紮根農(nong) 村、深入調研的真實經曆。
代表從(cong) 群眾(zhong) 中來,自然應當深深紮根在人民群眾(zhong) 之中。廣大代表在履職中認真傾(qing) 聽基層百姓的聲音,努力了解群眾(zhong) 的所思所想所盼,對人民群眾(zhong) 的悲歡冷暖感同身受,調研紮實、建議務實,才能幫助群眾(zhong) 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16日 06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