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推動產能再上新台階

發布時間:2023-02-16 10:00: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首要任務。去年我國糧食生產(chan) 再獲豐(feng) 收,為(wei) 穩定經濟大盤提供了重要支撐。但糧食需求仍在剛性增長,端牢飯碗的壓力越來越大。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糧食生產(chan) ,確保全國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穩住麵積、主攻單產(chan) 、力爭(zheng) 多增產(chan) 。記者獲悉,下一步,相關(guan) 部門將抓緊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加力擴種大豆油料,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努力推動糧食產(chan) 能早日邁上新台階。

  推動產(chan) 能再上新台階

  一年之計在於(yu) 春。眼下,全國春耕備耕正由南到北陸續展開,為(wei) 奪取全年糧食豐(feng) 收奠定基礎。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頭等大事。我國糧食產(chan) 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特別是去年克服疫情災情、國際糧價(jia) 劇烈波動和農(nong) 資價(jia) 格高企等多重不利因素,再奪豐(feng) 收,為(wei) 穩預期、穩物價(jia) 、穩信心提供了重要支撐。

  中央一號文件繼續把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放在首位,要求確保全國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穩住麵積、主攻單產(chan) 、力爭(zheng) 多增產(chan) ,實施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

  “要集中必要資源力量和手段,努力推動糧食產(chan) 能早日邁上新台階。一千億(yi) 斤一個(ge) 台階,就意味著到1.4萬(wan) 億(yi) 斤以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說。

  提產(chan) 能大豆玉米是關(guan) 鍵。“近年來,受疫情、國際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全球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受到衝(chong) 擊,我國糧食與(yu) 棉油糖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的穩定安全供給麵臨(lin) 一定挑戰,特別是食用油等對外依存度較高。在此背景下,提高這些產(chan) 品的國內(nei) 產(chan) 能就顯得非常迫切。”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韓一軍(jun) 說。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實施玉米單產(chan) 提升工程。唐仁健表示,將加力擴種大豆油料,紮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支持東(dong) 北、黃淮海地區開展糧豆輪作,穩步開發利用鹽堿地種植大豆,多油並舉(ju) 來擴麵增產(chan) 。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保障糧食安全,在措施上重點要強化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的物質基礎。

  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完成高標準農(nong) 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務,重點補上土壤改良、農(nong) 田灌排設施等短板,製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的實施方案。

  旱澇保收、高產(chan) 穩產(chan) 的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chan) 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guan) 鍵舉(ju) 措。到2022年底,全國累計建成10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占我國19.18億(yi) 畝(mu) 耕地的一半以上。

  “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12年強調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今年對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務,首次將‘製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的實施方案’寫(xie) 入其中。”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郭軍(jun) 說。

  郭軍(jun) 表示,持續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不僅(jin) 要建好,還要用好管好,統籌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健全長效管護機製,加強黑土地保護和坡耕地綜合治理。

  同時,還要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和裝備支撐。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推動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深入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加快先進農(nong) 機研發推廣。“加快農(nong) 業(ye) 科技自立自強,聚焦提高單產(chan) ,逐個(ge) 品種拿出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製集成組裝的綜合性解決(jue) 方案,向科技要產(chan) 量、要產(chan) 能。”唐仁健說。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4%。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整體(ti) 水平已經邁入世界第一方陣。核心種源和新品種培育、底盤技術、丘陵農(nong) 機等領域都取得了階段性突破。部分原創科技成果領跑世界。

  “科技創新是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中國社科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應該在政策機製上創新突破,積極吸引集聚國際優(you) 秀農(nong) 業(ye) 科技人才、團隊、資源等創新要素,統籌國內(nei) 國外兩(liang) 個(ge) 市場和全球科技資源,實現農(nong) 業(ye) 大國向農(nong) 業(ye) 強國的跨越。

  健全機製保障調動兩(liang) 個(ge) 積極性

  提高糧食產(chan) 能還要“強政策”,健全農(nong) 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yi) 的機製保障,調動和提升農(nong) 民種糧和主產(chan) 區抓糧積極性。

  2022年,我國糧食生產(chan) 逆勢奪豐(feng) 收,離不開一係列超常超強的糧食生產(chan) 支持政策。其中,中央繼續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三次向實際種糧農(nong) 民合計發放400億(yi) 元一次性補貼,比2021年翻了一番;增加產(chan) 糧大縣獎勵,擴大輪作資金規模;安排70億(yi) 元支持夏糧促壯穩產(chan) ,安排100億(yi) 元支持秋糧抗高溫幹旱,有力地調動了農(nong) 民生產(chan) 的積極性。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合理確定稻穀最低收購價(jia) ,穩定稻穀補貼,完善農(nong) 資保供穩價(jia) 應對機製。健全主產(chan) 區利益補償(chang) 機製,增加產(chan) 糧大縣獎勵資金規模。逐步擴大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

  “以價(jia) 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ti) ’的扶持政策體(ti) 係來保障種糧農(nong) 民的生產(chan) 成本,讓農(nong) 民種糧不吃虧(kui) ;以逐步完善的利益補償(chang) 機製讓主產(chan) 區抓糧經濟上得實惠。”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曹慧說。

  此外,唐仁健表示,今年繼續把經國務院同意的糧食生產(chan) 目標任務下達各省(區、市),分品種壓實種植麵積。嚴(yan) 格省級黨(dang) 委和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製考核,以責任落實推動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