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裏,我們這樣幹⑥】加速!加速!新年科技創新隻爭朝夕
【春天裏,我們(men) 這樣幹⑥】
光明日報記者 楊舒
新年伊始,一周內(nei) 長征係列運載火箭4戰4捷!開啟了高密度發射的大幕。
70次宇航發射!這是中國航天人為(wei) 自己在2023年定下的目標,將再一次刷新中國航天的年發射紀錄!
作為(wei) 一線人員,鄭州航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電纜網事業(ye) 部副部長劉振鵬切身感受到了我國航天事業(ye) 的“加速”——“過去,生產(chan) 線上一個(ge) 型號幹幾年;現在,一年就能升級更新幾個(ge) 型號。這不,春節假期沒完,我們(men) 就早早趕回來開工了!”
這“加速”,不僅(jin) 在九天蒼穹。這個(ge) 春天,無論是在量子尺度的微觀世界,還是在長城內(nei) 外的千裏沃野,“加快、再加快”,是萬(wan) 千鉚足幹勁的科技工作者的心聲。
大年初七,安徽合肥,我國首條量子芯片生產(chan) 線上已是一片繁忙,光刻、刻蝕、鍍膜……潔淨無塵環境下,一道道程序有條不紊。實驗室內(nei) ,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科研團隊,正圍著4台量子計算機緊鑼密鼓地加緊調試。要知道,春節前夕,“悟空芯”量子芯片剛剛在這裏誕生。
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賈誌龍一口氣報出一連串數字,讓人真切感受到這場量子科學賽道上的爭(zheng) 分奪秒——
“從(cong) 去年1月生產(chan) 線投入運營開始,我們(men) 導入了24台量子芯片生產(chan) 相關(guan) 的工藝設備,孵化出了3套自主研發的量子芯片專(zhuan) 用設備,生產(chan) 了1500多個(ge) 批次流片試製的產(chan) 品,最終交付了多個(ge) 批次的量子芯片以及量子放大器等。縮短周期、提高質量,很快,國產(chan) 量子計算機‘悟空’就將在這裏麵世!”
“起升,轉臂,對孔,落位。”2月1日14點06分,北京懷柔,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儲(chu) 存環第一個(ge) 預準直單元R06MP1安裝就位。在這條周長1300餘(yu) 米的隧道裏,這樣的預準直單元總計將安裝288個(ge) 。
“HEPS儲(chu) 存環隧道設備安裝工作正式啟動,是HEPS快速向前推進的一個(ge) 新起點。”在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工程總指揮潘衛民的話語間,關(guan) 鍵詞也是“加速”。
“建成後,這條HEPS儲(chu) 存環將成為(wei) 世界第三大光源加速器、國內(nei) 第一大加速器。而這座形似一個(ge) 巨型放大鏡的HEPS,將是世界上發射度最低、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之一,成為(wei) 又一個(ge) 為(wei) 國家重大需求和前沿基礎研究探測微觀世界的‘國之利器’。”目標在前,潘衛民須臾不敢放鬆,“下一步,將是更廣範圍和更深層次的攻堅。”
同樣沒有“歇”過“一口氣”的,還有浙江之江實驗室自主研製的智能計算數字反應堆。集智能超算、類腦計算等於(yu) 一身,這個(ge) 大科學裝置的綜合算力達到E級以上,相當於(yu) 上千萬(wan) 台家用計算機加在一起的算力。
借助這強大算力,中國科學院東(dong) 北地理與(yu) 農(nong) 業(ye) 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馮(feng) 獻忠正帶領團隊,通過基因測序、模擬計算等方法,嚐試為(wei) 大豆育種全麵提速。
能有多快?“正常來講,育成一個(ge) 大豆品種要10年,在這裏,至少可以縮短3到5年。由此帶來的,是革命性的變化!”馮(feng) 獻忠對記者說。
科技競爭(zheng) ,唯快不破。眼下,這裏的智能計算數字反應堆已和國家天文台等20多家院校機構深度合作,6支交叉學科團隊已然建立,新的一年,將超前布局天文、基因、新材料等前沿領域,開啟新的賽跑。
最近兩(liang) 個(ge) 月,在海南三亞(ya) 崖州灣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每天踩著僅(jin) 僅(jin) 一腳寬的田埂,去試驗田裏觀察水稻的長勢,是老“南繁人”魏興(xing) 華的頭等大事。
“水稻加代育種,是加速培育優(you) 質水稻品種的關(guan) 鍵。我們(men) 的研究所在杭州,冬季不能種水稻,但在這裏可以。所以說,在‘南繁’的每一天都不能耽誤!”作為(wei)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種質庫的負責人,從(cong) 上世紀90年代開始,每年冬季他都要來到三亞(ya) 為(wei) 水稻育種“加速”。
2021年,崖州灣科技城就9個(ge) 研究方向79個(ge) 重大攻關(guan) 項目向社會(hui) 發榜,魏興(xing) 華“揭榜掛帥”——目標是培育出適合輕簡栽培的水稻種質資源。他們(men) 計劃在3年時間內(nei) 培育出耐低溫、耐直接播種的水稻性狀,從(cong) 而減少播種環節、提高水稻的種植效率。
簽下“軍(jun) 令狀”,明確時間表,魏興(xing) 華的科研腳步越走越快——“我們(men) 的目標是培育出農(nong) 戶容易種、喜歡種的品種,用少的勞力和投入就能生產(chan) 出更多、更好的糧食。”
就在這個(ge) 春天,創新X係列首發星——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SATech-01)獲得我國首幅太陽過渡區圖像、國際迄今最亮伽馬暴等一批科技成果;“天智二號”D星升空,我國衛星“智能化”加速;破解宇宙中古老化石的奧秘,中國科學家成功構造銀河係內(nei) 雙白矮星星族……
就在這個(ge) 春天,國產(chan) 大型水陸兩(liang) 棲飛機“鯤龍”AG600M(1003、1006架)成功轉場,拉開了新一年科研試飛的序幕;水空跨域巡航器原型機“同濟飛魚”甫一亮相,受到國際關(guan) 注;“海基一號”石油鑽采平台300米級深水導管架模式成功,在強台風中穩穩立住……
“加速,做一些世界上從(cong) 來沒有人做過的事!加速,為(wei)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麵對記者,馮(feng) 獻忠的一番話道出了全速奔跑的科研人員心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