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2月13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對穩經濟、保民生具有“壓艙石”的作用,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首要任務,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頭等大事。
全力抓好糧食生產(chan)
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糧食生產(chan) 。過去一年,我國克服了疫情、極端天氣疊加國際糧價(jia) 劇烈波動、農(nong) 資價(jia) 格高企多重衝(chong) 擊的嚴(yan) 峻形勢,糧食生產(chan) 再奪豐(feng) 收,大豆和油料擴種超出預期,糧食產(chan) 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生豬生產(chan) 保持穩定,全年肉蛋奶、果菜魚供應量足價(jia) 穩,飯碗端得更穩、更好、更牢,為(wei) 穩預期、穩物價(jia) 、穩信心提供了重要支撐。
“但是也要看到,我國人口基數龐大,消費不斷升級,糧食需求仍在剛性增長,全球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強,所以端牢飯碗的壓力越來越大。必須多措並舉(ju) 、綜合發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中央農(nong) 辦主任、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說。
要全力抓好糧食生產(chan) ,在目標上要重點穩住麵積、主攻單產(chan) 、力爭(zheng) 多增產(chan) ,確保全國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一是穩住麵積和產(chan) 量。推動南方省份發展多熟製糧食生產(chan)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再生稻,實施大豆玉米單產(chan) 提升工程;同時,擴種大豆油料,紮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支持東(dong) 北、黃淮海地區開展糧豆輪作,穩步開發利用鹽堿地種植大豆,“多油並舉(ju) ”擴麵增產(chan) ;二是提升產(chan) 能。抓緊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努力推動糧食產(chan) 能早日邁上新台階;三是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nong) 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並舉(ju) 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豐(feng) 富食物品種來源。
向科技要產(chan) 量要產(chan) 能
在措施上,要重點強化“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的物質基礎。一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嚴(yan) 格耕地用途管控,堅決(jue) 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持續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逐步把15.46億(yi)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要發展現代化農(nong) 業(ye) 設施,有效克服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靠天吃飯、抗自然災害能力差的不確定性,更好保障糧食安全。二是強化科技裝備支撐。推動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深入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加快農(nong) 業(ye) 科技自立自強,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製有機融合,向科技要產(chan) 量、要產(chan) 能。
在政策上,重點是健全農(nong) 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yi) 的機製保障。要進一步健全價(jia) 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ti) 的農(nong) 業(ye) 政策支持體(ti) 係,充分調動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合理確定稻穀最低收購價(jia) ,穩住農(nong) 民種糧預期,守住“穀賤傷(shang) 農(nong) ”的底線;穩定稻穀補貼,完善玉米大豆生產(chan) 者補貼,提高大豆補貼力度,完善農(nong) 資保供穩價(jia) 應對機製,確保農(nong) 民種糧不吃虧(kui) 。逐步擴大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實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降低糧食生產(chan) 經營風險,給種糧農(nong) 民吃下“定心丸”。同時,還要出實招健全主產(chan) 區利益補償(chang) 機製,增加產(chan) 糧大縣的獎勵資金規模,讓種糧大縣在財政上不吃虧(kui) ,充分調動地方重農(nong) 抓糧積極性。唐仁健表示,今年繼續把經國務院同意的糧食生產(chan) 目標任務下達各省份,分品種壓實種植麵積。嚴(yan) 格省級黨(dang) 委和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製考核,以責任落實推動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
守住管好“大國糧倉(cang) ”
統籌做好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調控,是穩定市場的“定海神針”。穩妥推進中央戰略儲(chu) 備增儲(chu) 和調節儲(chu) 備充實,壓實地方儲(chu) 備責任,加強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建設,確保在極端情況下能依靠國內(nei) 產(chan) 能和儲(chu) 備吃得飽、挺得過。強化儲(chu) 備和購銷領域監管,堅決(jue) 懲治糧倉(cang) 蛀蟲,守住管好“大國糧倉(cang) ”。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軍(jun) 認為(wei) ,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還應做好生豬、棉花、甘蔗、橡膠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的保供穩價(jia) 工作。加強化肥等農(nong) 資生產(chan) 、儲(chu) 運、進出口調控,確保農(nong) 資穩定供應。深入實施農(nong) 產(chan) 品進口多元化戰略,加強境外糧食生產(chan) 、倉(cang) 儲(chu) 物流、加工采購等全產(chan) 業(ye) 鏈布局,推動貨港航企業(ye) 協同聯動,培育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大糧商,提高我國在農(nong) 產(chan) 品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和定價(jia) 權。
李軍(jun) 表示,保障糧食安全,還要樹立“減損就是增產(chan) ”的理念,深入實施糧食節約行動,健全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機製,持續推進全鏈條節約減損。深入實施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行動,壓減豆粕用量,有效應對外部供應的不確定性。持續開展“光盤行動”,提倡健康飲食,科學合理膳食,既可有效減輕供給壓力,也可減少資源使用。(劉 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