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售電媒機暗藏玄機成誘捕野生動物“利器” 專家提醒“電媒捕鳥”涉嫌違法 網絡平台需加強監管
因為(wei) 近期有出遊的計劃,家住北京市豐(feng) 台區的張錚研究起了一項自己此前從(cong) 未了解過的“技術”——“電媒捕鳥”法。
所謂“電媒捕鳥”,指利用電媒機播放不同鳥類的叫聲來吸引其同伴,並通過設置陷阱來獵捕的一種方式。
記者調查後發現,當前在電商平台有不少店鋪在售賣誘捕野生鳥類的“黑科技”,既有專(zhuan) 門的“媒音卡”,也有電媒機這種一體(ti) 機,用來“輔助”購買(mai) 者捕鳥。
中國法學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陳音江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類似電媒機這種設備,如果具備“電子誘捕裝置”特性,則涉嫌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guan) 法律法規,相關(guan) 部門應對此類產(chan) 品加大監管力度,電商平台也應及時甄別並下架相關(guan) 產(chan) 品。
電媒機實則“暗藏玄機”
“黑脖挑遇”“野雞引山”“白麵呼聲”……這些晦澀難懂的詞語讓普通人看得一頭霧水,但在一些“內(nei) 行人”看來,這些詞語背後很可能就意味著一次“大豐(feng) 收”。
這些詞來自一張電媒機播放列表圖,據張錚介紹,其中的每一組詞都代表著一種鳥類或禽類的特定聲音,有些代表覓食,有些代表尋伴,還有些代表求偶,但不論哪一種聲音,其目的都是為(wei) 了引來同類種群,再借由其他工具進行獵捕。
相比在野外“亂(luan) 碰”,“電媒捕鳥”更為(wei) 精準,在圈子裏也逐漸成為(wei) “主流”,因此,能模擬鳥類聲音的電媒機自然成為(wei) 必備工具之一。
記者在某電商平台搜索“電媒機”關(guan) 鍵字後,發現不少店鋪都在出售這種機器,有些店鋪月銷量可達上百台。
在一家標有“十年老店”的店鋪內(nei) ,記者發現電媒機價(jia) 格在100多元至700多元不等,區別主要是設備型號和配件內(nei) 容等。在產(chan) 品介紹中,店家宣稱電媒機是一種帶擴音效果的音樂(le) 播放器,主要用於(yu) 廣場舞、戶外導遊、健身等用途。但隨機器附贈的戶外迷彩罩、遠程遙控器等配件則處處顯露出這種設備“暗藏玄機”。
記者注意到,多款電媒機產(chan) 品中均配有存儲(chu) 卡,商家特意標注了“卡內(nei) 已下載您需要的聲音”字樣。記者就此詢問店鋪客服,客服人員則諱莫如深地表示,“懂的人都懂”。
店鋪評價(jia) 區的買(mai) 家評論則沒有這麽(me) “謹慎”,一些買(mai) 家直接曬出了商家附贈的“音頻列表”,上麵有150多種不同種類的聲音,包括麻雀、野雞、鷓鴣等多種鳥禽。值得注意的是,列表中有近一半聲音被標注為(wei) 紅色,說明顯示,紅色部分“實戰”效果最好,有些甚至在聲音後麵特別提醒要“下好套用”。
還有的買(mai) 家直接在產(chan) 品下麵留言詢問店內(nei) 是否有捕鳥網等“配套”產(chan) 品出售,商家則留言提醒要與(yu) 客服人員私聊。
電媒誘捕恐涉嫌違法
從(cong) 當前網絡出售的電媒機提供的音頻來看,竹雞、麻雀、野雞、鷓鴣等這些常見的動物,成為(wei) 被獵捕的“目標群體(ti) ”。記者查閱資料後發現,上述幾種動物均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jia) 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屬於(yu) 國家“三有”保護動物。
“列入‘三有’保護動物名錄的動物受到法律保護,任何捕殺、出售、食用的行為(wei) 均屬違法。”北京市盛廷律師事務所律師崔慧平介紹說,根據2022年4月9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guan) 於(yu) 辦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非法獵捕“三有”保護動物價(jia) 值在1萬(wan) 元以上的,達到刑事立案標準,構成非法獵捕陸生野生動物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製或者罰金。未達到刑事立案標準的,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相關(guan) 規定,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沒收獵捕物和違法所得,並處以罰款。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禁止使用毒藥、爆炸物、電擊或者電子誘捕裝置以及獵套、獵夾、地槍、排銃等工具進行獵捕。
因此,在北京雲(yun) 嘉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占領看來,當前網絡出售的電媒機是否涉嫌違法,關(guan) 鍵要看這些機器是否具備類似“電子誘捕裝置”的特性。
趙占領解釋稱,單就電媒機這類擴音播放設備而言,並非屬於(yu) 法律禁止銷售的產(chan) 品,因此商家銷售時如果未作特別宣傳(chuan) ,比如特別說明可以利用此類設備去捕捉一些野生動物,則難以認定其銷售行為(wei) 違法。對買(mai) 家而言,隻是單純購買(mai) 電媒機行為(wei) 也難以認定違法,但如果購買(mai) 電媒裝置並進行誘捕,則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可被處以獵獲物價(jia) 值二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獵獲物或者獵獲物價(jia) 值不足五千元的,並處一萬(wan) 元以上十萬(wan) 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陳音江對此表示認同,他注意到現實情況中,買(mai) 家購買(mai) 類似工具大多是用於(yu) 捕捉野生動物。在司法實踐中,用於(yu) 捕捉獵殺野生動物的電媒裝置也會(hui) 被認定為(wei) 違法產(chan) 品。因此,相關(guan) 部門應對此類產(chan) 品給予高度關(guan) 注,加大監管力度。
需強化網絡平台責任
“電媒雖好,還得會(hui) 用,向各位分享夜間電媒使用幹貨。”在某短視頻平台,一名主播手持兩(liang) 台迷彩電媒機向他的粉絲(si) 們(men) 介紹使用技巧,“最好配合兩(liang) 台使用,一台負責播放聲音招引獵物,切記單曲循環,讓它們(men) 適應這個(ge) 聲音,另一台持續播放音量較小的雜音,作用是掩蓋腳步聲和皮筋回彈的聲音……”
該名主打戶外用品介紹的主播擁有10多萬(wan) 粉絲(si) ,記者注意到,在他的短視頻小店中,售賣產(chan) 品主要為(wei) 戶外電媒機和彈弓、皮筋、鋼珠等,在評論區內(nei) ,甚至有買(mai) 家直接曬出了用彈弓“爆頭”獵物的血腥畫麵。
“電媒實戰技巧”“電媒使用教學”“電媒捕鳥幹貨分享”……在短視頻平台,類似這樣的“經驗分享貼”並不鮮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一些人對獵捕的興(xing) 趣。
“‘電媒捕鳥’是個(ge) 屢禁不止的問題,網絡平台應當負起應有的責任。”陳音江指出,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禁止網絡平台、商品交易市場等,為(wei) 違法出售、購買(mai) 、食用及利用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或者禁止使用的獵捕工具提供展示、交易、消費服務。電子商務法第十三條也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應當符合保障人身、財產(chan) 安全的要求和環境保護要求,不得銷售或者提供法律、行政法規禁止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務。考慮到當前網絡出售的電媒裝置很多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實質已成為(wei) 誘捕野生動物的“利器”,涉嫌違反多部法律,電商平台應當對此類產(chan) 品的上架銷售等進行嚴(yan) 格審查,發現問題應及時予以下架並將線索上報給相關(guan) 主管部門。
為(wei) 逃避監管,當前不少商家會(hui) 將電媒機偽(wei) 裝成普通音樂(le) 播放器名義(yi) 出售,隱蔽性較強。對此,陳音江建議發揮社會(hui) 共治的力量,平台要暢通消費者舉(ju) 報投訴通道,鼓勵消費者主動向平台和相關(guan) 部門舉(ju) 報線索,平台和相關(guan) 部門應及時反饋核查線索,甄別後確屬出售違規產(chan) 品,應采取相應懲處措施。
“短視頻平台應加大對上傳(chuan) 作品和直播間內(nei) 容的審查力度,對於(yu) 一些敏感詞匯,有違公序良俗的內(nei) 容,甚至是涉嫌違法違規的視頻內(nei) 容應當堅決(jue) 予以屏蔽或下架,並對相關(guan) 當事人賬號等進行處理。”趙占領指出,網絡平台應積極向相關(guan) 監管部門提供線索並協助相關(guan) 部門針對“電媒捕鳥”等問題進行打擊,發揮社會(hui) 合力淨化網絡環境。(記者趙晨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