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3000元收回2800元”,偽慈善為何總是禁絕不了
作者:秦川
據報道,近日,在某短視頻平台,一個(ge) 名為(wei) “雲(yun) 南波波”的短視頻主播稱資助涼山一名貧困老人3000元。然而,事情很快出現了反轉。老人表示,雖然主播給她了3000元,但是拍完視頻後又收回2800元……當地多名村民及村幹部確認,該主播在村裏拍攝的多條視頻內(nei) 容均為(wei) “自導自演”。目前,涉事的短視頻賬號已經被封禁,該主播也被行拘。
如此自導自演,主播博眼球吸粉、靠流量變現的行為(wei) ,說白了就是騙錢。這種行為(wei) 以慈善之名弄虛作假,玷汙慈善形象,還構成了雙重欺騙,既欺騙了老人,也欺騙了為(wei) 其打賞的網友。
愚弄老人,其行可鄙,消費善心,惡莫大焉。具體(ti) 到這一案例,其惡劣之處不止於(yu) 此。報道提供了一個(ge) 細節,老人表示,這名主播第一次來的時候,還找她借了500元,說用來拍視頻。當時,她借了400元給主播,拍完視頻又還了回來。老人說,因為(wei) 語言不通,她也不知道主播拍視頻的目的是什麽(me) 。蒙騙一個(ge) 善良的老人,給她遭受的心理陰影恐怕短期內(nei) 不會(hui) 消除。
更值得鄙薄的是,該主播在另一個(ge) 視頻中稱,當地一對姐弟兩(liang) 人每天上山背柴,平時隻能吃土豆,而且姐姐因為(wei) 沒有戶口,雖然成績很好,但隻能在家中放羊。調查顯示,姐姐表示,該主播告訴她,要是能拍視頻,就能夠得到衣服和錢,“這些都是那個(ge) 叔叔教的。”事實證明,該主播所稱的姐弟兩(liang) 人輟學並不屬實。
相關(guan) 部門已經對其依法行政拘留,令人拍手稱快。但仍需追問,當地已經多次發生類似事件,甚至同一主播三番兩(liang) 次頂風作案,問題究竟出在哪裏?如何有效遏製此類亂(luan) 象?一方麵,應依法嚴(yan) 懲。像此類欺詐行為(wei) ,是否涉嫌詐騙?如果觸犯了刑法中的詐騙罪,就應該付出更嚴(yan) 厲的代價(jia) 。對於(yu) 這類主播來說,通過炮製在涼山“做慈善”的短視頻,又能吸粉又能變現,獲利頗豐(feng) 。如果違法成本過低,他們(men) 在畸形利益驅動之下必然鋌而走險,難以有效消除此類詐捐現象。
另一方麵,應強化防範。此類事件一出,短視頻平台大都采取封號處理。這種處理當然是應該的。問題是,平台有沒有基本的甄別機製?能否建立有效的防範機製?平台應及時采取措施,例如啟動一鍵叫停機製,不能等到輿情關(guan) 注到之後才有作為(wei) 。
以慈善之名做出傷(shang) 害慈善的事,以幫助弱者之名做出傷(shang) 害弱者的事,這樣的行為(wei) 於(yu) 法不容。依法嚴(yan) 懲,強力防範,方能有效遏製此類亂(luan) 象。類似事件一再發生,平台有責任築牢相關(guan) 的防範意識和應對機製。如果平台也受流量所驅動,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麽(me) 此類亂(luan) 象就難以絕止。而對於(yu) 網友來說,碰到此類視頻也要留個(ge) 心眼,不要輕易打賞。(秦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