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鄭州登封觀星台:石表寓精心 星台留古製

發布時間:2023-02-23 09:37:00來源: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張雨晴):“石表寓精心,氤氳南北變寒暑。星台留古製,會(hui) 合陰陽交雨風。” 2月21日下午,在位於(yu) 鄭州登封的觀星台景區,“寫(xie) 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 網絡主題宣傳(chuan) 活動采訪團成員見到了這樣一副對聯。

  據了解,此副對聯貼在觀星台的大門外,高度概括了觀星台“晝測日影,夜觀極星”預測天氣變化和周公測影台“正日景,驗四時”的作用,同時也說明了它們(men) 的科學價(jia) 值。

  觀星台景區位於(yu) 登封市告成鎮告成村,包含周公測景台、元代觀星台兩(liang) 處天文文物。這裏四季分明、農(nong) 業(ye) 發達、地理位置居中,是中國古代天文活動的中心。

  周公測景(通“影”)台是西周文王四字、周公(姬旦)營建洛陽時,在登封告成以土圭之法測日影、求地中、驗四時季節變化的古天文儀(yi) 器。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太史監南宮說(悅)仿周公舊製,將原土台木表改為(wei) 石台石表。

  周公測景台是我國古代天文曆法圭表側(ce) 影的重要實物見證,也讓登封成為(wei) 二十四節氣農(nong) 耕、民俗等文化的核心發源地。

  “我身後的觀星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台。元朝統一中國後,為(wei) 了恢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任用郭守敬進行曆法改革。郭守敬在觀星台采集數據、製作儀(yi) 器,通過多方努力,於(yu) 1280年製定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部曆法——《授時曆》。”登封市旅遊服務中心副主任朱建平介紹說,在《授時曆》中,中國古聖先賢準確測得一個(ge) 太陽年的長度為(wei) 365天5時49分12秒。這一數據結果,與(yu) 302年後的公曆(指1582年《格裏高利曆》)僅(jin) 差25.92秒。

  伴隨著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觀星台下的圭表默默走過了千年歲月。在現在、在未來,它仍將堅守於(yu) 此,通過身上或長或短的日影,將聖人先賢的智慧結晶傳(chuan) 達給世人。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