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皖美三部曲》:書寫大地的豐厚與秀美

發布時間:2023-02-24 09:46:00來源: 人民日報

  美源於(yu) 生活。斯雄新著《皖美三部曲》較好地體(ti) 現了豐(feng) 富與(yu) 和諧之美。全套書(shu) 包括《徽州八記》《江淮八記》《皖韻八記》三本,圍繞安徽曆史人文展開筆墨,從(cong) 琅琊山到小崗村,從(cong) 五禽戲到宣紙製作……話題林林總總,無不折射出這塊土地的人傑地靈。

  《皖美三部曲》體(ti) 現了曆史與(yu) 現實的結合。作為(wei) 媒體(ti) 人,作者在講述江淮故事、描畫徽風皖韻、展示皖江水的澎湃、凸顯江淮人的豪情時,將新聞與(yu) 文化、曆史與(yu) 現實自然融匯於(yu) 筆端,作品的廣度和厚度隨之拓展。比如,在《淩家灘記》中,作者記述淩家灘遺址發掘過程的同時,寫(xie) 出了中華玉文化禮製規範的博大,既有新聞報道的真切,又有曆史散文的縱深。《“七仙女”記》回溯神話傳(chuan) 說,品味戲曲劇種,傳(chuan) 奇與(yu) 現實相融,藝術與(yu) 人生交織,五味雜陳,八音交響。書(shu) 中的其他篇章,如《安茶續香記》《構樹扶貧記》等側(ce) 重新聞現實性,也不乏對曆史文化的回望;《中都城記》《杏花村記》《桃花潭記》等文史鉤沉之作,貫穿作者立足現實的深入思考。

  江淮大地滋養(yang) 著作者,作者以自己的筆墨為(wei) 這片土地傳(chuan) 神畫像。《皖美三部曲》體(ti) 現出作者由現象求本質的內(nei) 在追求。《槐林記》《王家壩記》《江淮運河記》《宣紙記》等篇章,用心講述江淮兒(er) 女的奮鬥故事,展現勞動之美和創造的詩意。《六尺巷記》呼喚禮讓精神,《天柱山記》思考修身齊家,《淠史杭治水記》辯證對待人與(yu) 自然。作者從(cong) 江淮大地的外在形貌洞察內(nei) 在精神,注重由表及裏地表現這片土地的曆史與(yu) 當下,唱響徽山皖水、徽風皖韻的讚歌。

  既豐(feng) 富多樣,又有所旨歸,生活如此,文章也是這樣。《皖美三部曲》寫(xie) 曆史寫(xie) 當下,寫(xie) 江淮文化的豐(feng) 富樣貌,同時貫穿著作者對曆史人物、當代生活的體(ti) 察與(yu) 感悟,喚起讀者情感共鳴;由現象求本質的寫(xie) 作追求,則使文章具有思辨特點。說到底,作者對江淮土地的愛,使其捧出《皖美三部曲》,以滿滿真情展現這片大地的豐(feng) 厚與(yu) 秀美。

  值得一提的是,為(wei) 更好適應當代讀者閱讀需求與(yu) 出版傳(chuan) 播特點,《皖美三部曲》不僅(jin) 圖文並茂,而且配有朗讀音頻和微視頻。比如,《“七仙女”記》講述經典黃梅戲,黃梅戲演員韓再芬擔任朗讀者,吸引許多黃梅戲粉絲(si) ;“家家戶戶有網機,老老少少會(hui) 漁網”,《槐林記》記述作者在“中國漁網第一鎮”安徽巢湖槐林鎮的所見所聞,所配短視頻為(wei) 讀者直觀呈現當地人穿梭於(yu) 織網機間的生動景象。在《皖美三部曲》中,數字視聽語言與(yu) 書(shu) 中文字相得益彰,拓展了人們(men) 的閱讀邊界,是融媒出版的一次探索。韓 露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