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創作要堅守品質意識(新語)
近年來,一首首經典老歌借助豐(feng) 富多樣的文化節目、晚會(hui) 舞台、影視劇以及網絡平台持續流傳(chuan) ,廣為(wei) 傳(chuan) 唱,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衡量一個(ge) 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經典老歌之所以能經久不衰,就是因為(wei) 作品本身立得住、傳(chuan) 得開、留得下,唱出了時代的呼聲、唱出了人民的心聲。具備品質意識、融入文化內(nei) 涵、錘煉藝術精品,這樣創作出的音樂(le) 作品,才能曆經歲月的淘洗,擁有更長久的生命力。
隨著我國音樂(le) 產(chan) 業(ye) 迅速發展,原創音樂(le) 的數量也在持續增長。行業(ye) 統計顯示,我國新歌創作的數量從(cong) 2019年的23.7萬(wan) 首,增長到2021年的114.5萬(wan) 首,相當於(yu) 平均27秒就誕生一首新歌。然而,大量湧現的新作之中,真正讓人印象深刻、廣為(wei) 傳(chuan) 唱的高品質歌曲並不多。短視頻平台時長短、節奏快的特點,更使得部分音樂(le) 創作趨向“短平快”,品質難以得到保障。
好的音樂(le) 作品從(cong) 何而來?品質是衡量音樂(le) 創作的基準線。根據騰訊音樂(le) 數據研究院的《金曲研究實驗》報告,受到人民群眾(zhong) 喜愛的是兼具品質底線、持久的流傳(chuan) 度的歌曲。要在致敬經典、回味老歌的同時,支持原創音樂(le) 、鼓勵品質佳作,同時提升音樂(le) 行業(ye) 環境,支持有潛力的原創音樂(le) 人發展,建立良好的音樂(le) 生態,孕育更多的優(you) 質作品。
音樂(le) 創作保持品質意識,需要創作者的堅守。音樂(le) 作品也是文化產(chan) 品,衡量文藝創作的內(nei) 容質量,不能僅(jin) 僅(jin) 用數據流量、產(chan) 出數量等指標考量。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這是文藝工作者應堅持和貫徹的創作精神。音樂(le) 創作者應靜下心來、潛心創作,確保作品的文化內(nei) 涵和藝術價(jia) 值。同時,音樂(le) 創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回歸藝術創作的初衷,重視音樂(le) 創作在發揮社會(hui) 功能、提升大眾(zhong) 審美等方麵的作用。
音樂(le) 創作提升品質標準,離不開全行業(ye) 的守護。從(cong) 市場來看,各個(ge) 音樂(le) 平台要鼓勵原創作品,培育高品質歌曲,從(cong) 創作到宣發等環節為(wei) 創作者保駕護航。近年來,一些音樂(le) 平台推出扶持計劃,行業(ye) 也陸續發起原創音樂(le) 扶持基金,為(wei) 有潛力的年輕創作者提供保障,發掘原創音樂(le) 的新方向。行業(ye) 需要堅持把提高質量作為(wei) 文藝作品的生命線,扶持真正有時代性、創新性、藝術性的音樂(le) 作品,助力原創音樂(le) 的繁榮生長。
動人的旋律,朗朗上口的詞曲,總能讓人產(chan) 生共鳴。高品質音樂(le) 的創作絕非一朝一夕,需要各方麵的共同努力。希望湧現更多展現民族文化特質、彰顯中國精神與(yu) 中國力量的精品佳作,讓更多人聽到好歌、愛上好歌,感受音樂(le) 的無窮魅力。司 思
(作者為(wei) 中國音樂(le) 學院藝術管理係副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