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戲劇創作不可放逐表達意識

發布時間:2023-02-24 09:52: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戲劇是人類古老的藝術形式,數千年來綿延至今,派生出不同的類型、風格、流派等,可以說蔚為(wei) 大觀。其中,針鋒相對的觀點、迥然有別的藝術實踐對話共存,也是一道風景。總的來說,持不同理論主張、開展不同藝術實踐的戲劇人普遍注重戲劇的表達意識,即認為(wei) ,戲劇的思想內(nei) 容、舞美設計等是創作者主體(ti) 精神、生命體(ti) 驗、生活經驗等的表達與(yu) 投射,凝結著創作者特定的文化、藝術訴求。說得直白一點,一部戲總得說點什麽(me) ,哪怕表現的是荒誕甚至空虛,那也是有所表達的。

  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實踐並不總是與(yu) 理論期待相符合,有些作品的表達意識相當淡漠,故事情節千篇一律,人物塑造千人一麵,台詞中充斥著大話、空話、套話,甚至將報紙、文件上的話成套、成段堆砌到劇本之中,在拾人牙慧、牙牙學語中,窺見思想的空洞、思考的闕如和態度的敷衍。有時,這類作品的主創還會(hui) 以絢麗(li) 的聲光電等手段,掩蓋表達意識的不足。令人稍覺慰藉的是,這類放逐了表達意識的、機械生產(chan) 式的作品,幾乎不會(hui) 受到觀眾(zhong) 和市場的認可,甚至很少有人看,其造成不良影響的範圍是很有限的,隻是浪費了人力物力資源,仍很不妥。

  戲劇創作放逐表達意識,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與(yu) 無人問津的作品相比,藝術內(nei) 核不堅固但觀眾(zhong) 數量龐大的作品更值得注意。隨著戲劇發展的多元化,不少作品越來越強調觀眾(zhong) 的參與(yu) 、互動,無論劇本創作還是舞台設計,都為(wei) 觀眾(zhong) 的介入留足了空間。這類作品以創新的姿態挖掘戲劇的新的可能性,探索戲劇概念的邊界,值得鼓勵,然而一旦過於(yu) 強調互動性,戲劇自身邏輯的完整性難免遭到破壞,創作主體(ti) 的表達意識必然要向觀眾(zhong) 的參與(yu) 和選擇讓步,二者如何調和,非常考驗創作者的智慧和經驗。

  在某種浪潮洶湧之時,保持一定的克製和定力十分可貴。跨界融合沒有問題,分寸、尺度至關(guan) 重要。當戲劇大幅度、全方位地向觀眾(zhong) “敞開”,其文學意味、表達意識被稀釋乃至消解,戲劇和遊戲、劇本殺、視覺秀等其他藝術形式、娛樂(le) 方式的差異及邊界就逐漸變得模糊不清。有些作品,說它是戲劇,它似乎擊穿了“第四堵牆”,侵入了觀眾(zhong) 的心理屏障;說它是遊戲,它又很難像純粹的遊戲那樣讓觀眾(zhong) 毫無顧忌地投入,畢竟與(yu) 看過劇本的職業(ye) 演員一起演戲,這種壓力對觀眾(zhong) 來說太大了些,很難放得開;說它是舞台秀、燈光秀,其科技含量、視聽效果又很難達到觀眾(zhong) 期待的“大秀”的水平。

  那麽(me) ,問題就來了。放逐表達意識而一味追求與(yu) 觀眾(zhong) “打成一片”,戲劇究竟獲得了解放還是陷入了尷尬?這個(ge) 問題不容易回答,但可以做進一步、長時段觀察。把自己“創新”成其他事物,這是否是戲劇創新的理想途徑?這個(ge) 問題也不容易回答,但值得認真考量。

  在筆者看來,文藝工作者應該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時時刻刻將觀眾(zhong) 放在心中,這完全正確且非常必要。但是,尊重觀眾(zhong) 、為(wei) 觀眾(zhong) 服務,並不意味著放逐自身表達意識,把劇本“寫(xie) 作權”交給觀眾(zhong) ,僅(jin) 將戲劇視為(wei) 讓觀眾(zhong) 遊樂(le) 其中的一場真人秀,怎麽(me) 樂(le) 嗬、怎麽(me) 新鮮,就怎麽(me) 來。真正的創新應該是有內(nei) 涵的,而不是讓藝術堅守讓位於(yu) 商業(ye) 邏輯、讓精神共鳴讓位於(yu) 感官刺激。文藝作品、文化產(chan) 品終歸不同於(yu) 一般的商品,僅(jin) 僅(jin) 滿足消費者物質層麵的“使用需求”是不夠的。縱然不能一律要求戲劇為(wei) 觀眾(zhong) 啟智潤心,也至少應該提供些許精神對話的場域、心靈慰藉的溫度、審美愉悅的空間。做好本職工作,守護好文藝、文藝工作者的職責,這才是真正將觀眾(zhong) 放在了心上。哪怕創作者的追求僅(jin) 是娛樂(le) 觀眾(zhong) ,內(nei) 涵較為(wei) 豐(feng) 富、表達意識較強的作品,也往往能夠達到更好的娛樂(le) 效果。

  總之,對於(yu) 戲劇創作來說,形式可以千變萬(wan) 化,理念可以不斷更迭,但一定的表達意識總不該缺席。(夕君)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