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糧食穩產增產底氣從哪裏來

發布時間:2023-02-24 09:51:00來源: 經濟日報

  安徽:振興(xing) 種業(ye) 提高良種覆蓋

  本報記者 梁 睿

  今年的安徽政府工作報告把糧食產(chan) 量目標從(cong) 去年的800億(yi) 斤以上上調到了820億(yi) 斤以上。糧食增產(chan) ,安徽底氣何在?

  糧食要增產(chan) ,種子是關(guan) 鍵。2022年以來,安徽聚焦打造種業(ye) 強省目標,全麵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ye) 創新攻關(guan) 、企業(ye) 扶優(you) 、基地提升、市場淨化”五大行動,打出推進育種自主創新、加強種業(ye) 基地建設、爭(zheng) 取財政資金扶持、強化金融資本支持“組合拳”,種業(ye) 振興(xing) 取得了良好成效。安徽農(nong) 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種業(ye) 集聚效應開始顯現。比如,宿州依托國家玉米改良中心科研優(you) 勢,打造畝(mu) 產(chan) 800公斤的玉米高產(chan) 示範點,輻射帶動大麵積增產(chan) 。“2023年,我們(men) 將進一步擴大複合種植麵積。通過3年至5年選育畝(mu) 產(chan) 260公斤以上高蛋白大豆品種並在宿州市推廣示範5000畝(mu) 以上。”宿州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楊戰傑說。

  推進大托管,生產(chan) 現代化。以淮南市鳳台縣古店鄉(xiang) 古店村為(wei) 例,2022年,古店村午季托管耕地1200畝(mu) 種植水稻,平均節約成本105元/畝(mu) ,畝(mu) 均增收約140元。村集體(ti) 單季通過托管服務收入6萬(wan) 元。目前,大托管模式已成為(wei) 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最新組織形式,得到迅速推廣。阜陽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改革與(yu) 合作經濟指導科科長陸地表示,作為(wei) 糧食主產(chan) 區,2023年,阜陽市將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大托管”服務模式,大力發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會(hui) 化服務,全年新增“大托管”麵積120萬(wan) 畝(mu) 以上、總麵積達550萬(wan) 畝(mu) 。

  小田變大田,有效增良田。近年來,安徽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鼓勵各地結合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等項目及市縣出台獎補政策推動等,因地製宜開展“小田變大田”改革試點。通過田埂壟溝複耕、廢棄溝塘治理、生產(chan) 道路整合等方式,零散邊角地塊得到利用,普遍增加3%至10%左右的耕種麵積。比如,淮北市濉溪縣五溝鎮廟前村結合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實施改造耕地1萬(wan) 畝(mu) ,增加有效耕種麵積747畝(mu) ,耕種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馬鞍山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陳鵬告訴記者,2019年以來,馬鞍山通過“小田變大田”,田塊數量由9.57萬(wan) 塊減少到2.93萬(wan) 塊,減幅達69.4%,平均田塊麵積由1.3畝(mu) 擴大到4.2畝(mu) ,有效耕種麵積增加約3700畝(mu) ,預計到2025年將增加有效耕種麵積約1.2萬(wan) 畝(mu) 。根據《安徽省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規劃》,到2025年,安徽省建成6250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改造提升630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為(wei) 糧食增產(chan) 打下堅實基礎。

  “我們(men) 堅決(jue) 抓好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力爭(zheng) 中國飯碗多裝安徽糧。”安徽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廳長盧仕仁表示,安徽正在謀劃新一輪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運用市場化、產(chan) 業(ye) 化方式探索糧食增產(chan) 新路徑。

  新疆:優(you) 化種植結構保障產(chan) 量

  本報記者 耿丹丹

  新疆是農(nong) 業(ye) 大區。近年來,新疆以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為(wei) 總抓手,持續推動農(nong) 業(ye) 強區建設,已初步形成以糧、棉、果、畜特色農(nong) 業(ye) 為(wei) 重點的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格局,糧食總產(chan) 量連年增長。2022年,新疆糧食總產(chan) 量1813.5萬(wan) 噸,較上年增加77.7萬(wan) 噸,增量居全國第一。其中,玉米畝(mu) 產(chan) 最高達1663.25公斤,創造了全國玉米高產(chan) 紀錄。

  作為(wei) 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重要的糧倉(cang) ,第四師可克達拉市連續10年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認定為(wei) 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chan) 基地,2022年可克達拉市糧食平均單產(chan) 660餘(yu) 公斤/畝(mu) 。兵團第四師可克達拉市黨(dang) 委書(shu) 記、政委李成盛表示,2023年,第四師可克達拉市將持續在優(you) 質量、擴增量、提產(chan) 量上下功夫,加大科技創新,積極開展糧食作物高產(chan) 創建,力爭(zheng) 總產(chan) 超過100萬(wan) 噸。

  塔額盆地是新疆的糧食主產(chan) 區域之一。塔城地區2023年力爭(zheng) 實現糧食播種麵積450萬(wan) 畝(mu) 以上,產(chan) 量360萬(wan) 噸以上。“今年我們(men) 將開展耕地質量提升行動,示範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麵積達250萬(wan) 畝(mu) 以上,開展深耕深鬆整地作業(ye) 麵積100萬(wan) 畝(mu) ,全地區推廣小麥、玉米等主要農(nong) 作物綠色高質高效集成技術麵積680萬(wan) 畝(mu) 。”塔城地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蔣煥偉(wei) 表示。

  糧食安全是農(nong) 業(ye) 發展的底氣所在。新疆耕地麵積超過1億(yi) 畝(mu) ,總體(ti) 規模位居全國第五位,加強耕地保護,對糧食穩產(chan) 增產(chan) 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yi) 。近年來,新疆加快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完善農(nong) 田基礎設施建設,夯實了糧食安全基礎。截至目前,新疆已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5003萬(wan) 畝(mu) ,其中,2022年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715.38萬(wan) 畝(mu) ,超出國家下達任務71.38萬(wan) 畝(mu) 。

  “新疆水資源總量834.4億(yi) 立方米,居全國前列,但製約新疆農(nong) 業(ye) 發展的是,水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尹飛虎表示,新疆將加強水資源優(you) 化配置,係統推進重大水資源配置和調蓄工程建設,提高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以水定地、因地製宜擴大耕地種植麵積,係統謀劃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統籌實施高效節水灌溉。

  今年,新疆堅決(jue) 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力爭(zheng) 通過優(you) 化糧食生產(chan) 布局和種植結構,增加糧食種植麵積,實施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和以小麥、玉米為(wei) 重點的糧食單產(chan) 提升工程,增加糧食種植麵積480萬(wan) 畝(mu) ,糧食產(chan) 量力爭(zheng) 達到2000萬(wan) 噸左右,為(wei) 全國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四川:規模經營提升種糧收益

  本報記者 劉 暢

  四川是全國13個(ge) 糧食主產(chan) 省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的糧食主產(chan) 省。今年1月份,四川印發了《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cang) ”行動方案》,將實施一係列政策措施,實現農(nong) 業(ye) 現代化強省目標。2023年,四川將確保糧食播種麵積穩定在9500萬(wan) 畝(mu) 以上,糧食產(chan) 量穩定在715億(yi) 斤以上。

  當前,正處在由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向現代農(nong) 業(ye) 、從(cong) 農(nong) 業(ye) 大省向農(nong) 業(ye) 強省跨越的關(guan) 鍵階段的四川,提出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嚴(yan) 守耕地紅線,集中力量探索整市整縣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健全種糧農(nong) 民收益保障機製等多項舉(ju) 措,不斷推進糧食生產(chan) 提質增效。

  保護耕地的意識有多強,聽聽一線種植戶怎麽(me) 講。“從(cong) 最初在陳河社區承包400畝(mu) 土地到現在的1295畝(mu) ,我眼見一片片撂荒地複墾,小田並大田,大型機械也有了用武之地,我們(men) 要和田長一起,保護好每一塊耕地,決(jue) 不讓良田好土丟(diu) 一分、少一寸。”成都市大邑縣陳河社區的種糧大戶曾旭說,守田、護田就是捂住了自家的錢袋子。

  圍繞守牢該省耕地保護紅線,四川提出加快健全耕地保護長效機製,強化源頭管控並切實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引領作用,嚴(yan) 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製度,從(cong) 嚴(yan) 從(cong) 實監督執法。

  “2022年,四川遭遇了高溫幹旱天氣,我們(men) 合作社的農(nong) 田依然保持高產(chan) ,就是得益於(y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極大改善了灌溉條件。”成都市大邑縣旭成農(nong) 作物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萬(wan) 富旭告訴記者,旭成專(zhuan) 合社所在的安仁鎮天府糧倉(cang) 糧油產(chan) 業(ye) 園區已實現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全覆蓋,園區道路通達度、灌溉保證率均達到100%。

  截至2022年,四川已累計建成的高標準農(nong) 田5400餘(yu) 萬(wan) 畝(mu) 。今年,四川將高質量完成425萬(wan) 畝(mu) 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年度任務,堅決(jue) 打好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的攻堅戰。

  四川三潤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滕章華在德陽市中江縣流轉了1370畝(mu) 土地種植小麥、水稻。他告訴記者,目前每畝(mu) 地每年可獲得補貼100元。“引進良種提高產(chan) 量,全程機械化提高效率,規模化種植提高產(chan) 值。現在還可以享受很多惠農(nong) 政策,比如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穀種植補貼等,好的政策讓我們(men) 種糧更有底氣!”滕章華說。

  圍繞提高種糧收益等問題,四川還提出支持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在產(chan) 糧大縣全覆蓋開展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把中央和省級財政對糧食生產(chan) 機具購置補貼比例提高到40%,新評定的省星級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中糧油園區數量占比原則上不低於(yu) 40%。

  “四川正在推動糧食生產(chan) 由數量增長為(wei) 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四川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副廳長肖小餘(yu) 介紹,在生產(chan) 方式上,四川將積極發展綠色、生態、高效模式,強化科技支撐,提升機械化生產(chan) 水平。在經營方式上,將小戶分散經營轉到規模化、集約化、產(chan) 業(ye) 化經營上來,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ti) ,開展全程社會(hui) 化服務。在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上,抓好品種培優(you) 、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chan) “三品一標”提升行動。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