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圍感拉滿,年輕人花式擺攤帶來新機遇
看起來和高大上不搭邊的擺攤,正成為(wei) 一些年輕人的“新寵”。白天,他們(men) 西裝革履,出入各大寫(xie) 字樓,在咖啡廳裏談論著大訂單;到了傍晚,有人踩著小高跟,融入人擠人的夜市中,他們(men) 的吆喝聲混入這條小街,此起彼伏。從(cong) 小處來看,這種低成本低門檻的創業(ye) 方式,連帶著生存,也連帶著一種更自由的生活狀態。從(cong) 大的方麵看,其對就業(ye) 與(yu) 消費的拉動,都凸顯著小攤位背後的大能量。
——————————
擺攤,讓一些生活在“兩(liang) 點一線”上的年輕人,多了一個(ge) 點——“拐點”。
靠著3500元起家,通過擺攤及其“衍生經濟”,年入百萬(wan) 元,這是北京90後樂(le) 樂(le) 的經曆。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樂(le) 樂(le) 經營的3個(ge) 連鎖餐飲店倒閉了,欠了200多萬(wan) 元,無奈她開啟了創業(ye) 門檻最低的“擺攤”,沒想到這也讓她的生活出現了拐點,從(cong) “穀底”向上拐,現在她已站在了“山腰”。
一人一車一狗,一邊環遊中國,一邊擺攤,這是90後、毛驢咖啡主理人蘇成功去年2月以來生活的寫(xie) 照。白天,他開著房車去探索一座座城市,到了傍晚,他把車停靠在當地的某個(ge) 集市,打開後備廂,開始賣咖啡。集市結束,後備廂一關(guan) ,房車就是他的第二個(ge) 家。去年,他走了5.3萬(wan) 公裏,相當於(yu) 從(cong) 北京開車到西藏走了18趟。小小的後備廂,讓蘇成功的生活半徑無限延伸,現在他想讓自己的生活軌跡遍布中國。
80後男生任柯與(yu) 朋友投資300萬(wan) 元開餐廳,試營業(ye) 的第一天,疫情來了,餐廳還沒開門,就欠了錢,擺攤成了他“迂回”自救的方式。他說,擺攤的啟動資金還是借的,沒想到後來做得風生水起,與(yu) 朋友兩(liang) 年內(nei) 在長沙的網紅夜市拚出了4個(ge) 攤位。
國家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後,往日的煙火氣已然回歸,各式各樣的攤位前再度人聲鼎沸,與(yu) 春天一起來的,是擺攤人的“春天”,還有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擺攤第一天:五味雜陳
回想起擺攤的第一次,許多人都是五味雜陳,當時的忐忑、掙紮與(yu) 期待,已在心裏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2021年6月的最後一天,也是樂(le) 樂(le) 擺攤的第一天,她扯下一張床單,將20多個(ge) 玩具一包,扛著就往樓下走。可走到樓梯口,卻有點邁不動步了,雖然一直在做心理建設,但畢竟從(cong) 前自己高低是個(ge) 老板,真到擺攤時,還是有點拉不下臉,也不知怎麽(me) 吆喝。
去,麵子和心理上過不去;不去,債(zhai) 主在後麵追,一天又耗過去了……最終天人交戰了一番,樂(le) 樂(le) 硬著頭皮下樓了。到了地方,把床單往空地上一鋪,玩具一擺,不到1分鍾,就賣出去1個(ge) 玩具。“我一看錢進賬了,算了,不緊張了,來吧!”
其實,負債(zhai) 後,樂(le) 樂(le) 找了工作,但一萬(wan) 多元的薪資相較於(yu) 巨大的債(zhai) 務,簡直是杯水車薪,由此她萌生了擺攤的想法。
首戰告捷後,她越賣越順手,突然覺得,找到了方向。後來,每天傍晚6點一下班,她就急急忙忙往回趕,7點就出現在攤位上。忙碌讓她暫時逃離苦悶,因為(wei) 一旦停下來,“-200萬(wan) 元”就像一座大山,重重地壓在她身上。擺攤讓她看到了希望。當然,“擺野攤”隨時都可能被查。2021年9月,那是她還債(zhai) 最難的時段,攤子剛擺上,城管就來了,讓她收攤並要處罰款。罰了款,她就沒錢進貨了。與(yu) 城管商量後,城管讓她把攤收了,隻對她進行了警告。
同樣,第一天擺攤對於(yu) 任柯一樣難忘。2021年6月1日,任柯與(yu) 妻子第一次在夜市推著移動餐車售賣。當時,他總覺得路上所有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盯著他,發抖的手和身體(ti) 都傳(chuan) 達著心裏想著的“丟(diu) 臉”二字。在他的觀念裏,擺攤很丟(diu) 人,家裏除了妻子外沒有一個(ge) 人支持他,父母覺得這是“最沒出息”的謀生方式。
好在第一天上攤的東(dong) 西賣空了,收入3000多元。“那天我的自信心爆棚了,感覺世界都是我的。”他說。
“體(ti) 製內(nei) 瀟瀟灑灑,不如靠自己摸爬滾打”
上一輩人擺攤多是單純為(wei) 了謀生,而現在不少年輕人擺攤有了更多追求。
“體(ti) 製內(nei) 瀟瀟灑灑,不如靠自己摸爬滾打。”任柯在體(ti) 製內(nei) 工作過8年,因為(wei) 不滿足於(yu) “朝九晚五”式的生活,他“裸辭”了,開始創業(ye) 。創業(ye) 遇阻後,他就和妻子謀劃著擺攤,換個(ge) 方式創業(ye) 。他的人生信條是:“隻要能行,絕不躺平。”
說幹就幹,他和妻子決(jue) 定擺攤賣清補涼(海南的一種小吃)的那個(ge) 晚上,就訂了機票去海南學技術,學成回來就開始營業(ye) 了。
擺攤是看天吃飯,最怕刮風下雨。有一次,他們(men) 出攤時,下起了暴雨,一天收入隻有小幾百元。後來,每晚收攤後,他都會(hui) 看天氣預報,天晴就多備點貨,下雨就少備點。
網紅夜市人流量高,攤位費自然也是“網紅價(jia) ”,一個(ge) 兩(liang) 米長的攤位每月除了要交2000元固定租金,還要交每日銷售額的15%。好在之後他們(men) 的銷量一直都很穩定,口碑做起來之後,回頭率也高了。有時一個(ge) 攤位一天收入能到7000元左右。
而開著房車去各地擺攤,對於(yu) 蘇成功來說,不隻是工作,也是生活,用他的話說,是“不負熱愛”。2月10日晚,在北京東(dong) 邊的日落集市,毛驢咖啡攤位前圍滿了人,1分鍾內(nei) 有多個(ge) 顧客下單。今年,隨著蘇成功表妹的加入,攤位上又多了奶茶。
很多時候,賺錢和追求快樂(le) ,總要有一個(ge) “在路上”。去年2月,受疫情衝(chong) 擊,商場經營受到明顯影響,作為(wei) 商場的管理人員,蘇成功的薪水也少了一半。蘇成功一直喜歡到處去旅遊、露營,現在商場經營不好,他便想著出去走走。於(yu) 是他開著房車出發了,累了,就停下來,打開後備廂,衝(chong) 一杯咖啡小憩。很多路人上前問:“賣嗎?”問的人多了,他就兼職賣起了咖啡,沒想到收益不錯。
去年3月,蘇成功幹脆辭職,一邊旅行,一邊擺攤。山西太原、四川成都、西藏……他一路向前,見了許多從(cong) 未見過的風景,也結識了不少新朋友,知道了更多新鮮事。這種模式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慕名來買(mai) 咖啡。在西藏的一個(ge) 月,他出攤10天,賣了4萬(wan) 多元。他說,“把它開出去完全沒受疫情影響,掙得也不少,沒有約束,比工作開心多了。”
同樣想換種方式生活的還有80後男生劉寧(化名),在互聯網優(you) 化大潮下,劉寧所在的公司裁員了,他失業(ye) 了,沒再找工作。他說,“說實話,上班也卷累了,不想太卷了,也不想伺候老板了。”
在樂(le) 樂(le) 的影響下,劉寧開始擺攤賣玩具。2月10日是他第一次擺攤,下午2點,他到集市擺上玩具,當時,人還不算多。晚上才多了起來,每次有人路過,他就吆喝:“來看看玩具,39.9元一個(ge) 。”他說,自己性格開朗,放得開。當天,他就賣出了20多件玩具,收入800多元。“銷量比預期的高。”
當前,“夜經濟”正在點亮“夜京城”,劉寧想要把握住這一波紅利,多賺點零花錢。
95後男孩旭彬是擺攤圈的“準新人”,2月10日,他正在劉寧的攤位學習(xi) 如何賣玩具,那是他從(cong) 重慶飛到北京幫別人賣玩具的第3天。
大學畢業(ye) 後,他找了一份行政工作,工資不高。他說,自己同很多年輕人一樣,一上班就像“行屍走肉”,一下班就“躺平”耍手機,其實心裏很焦慮,但找不到好的賺錢方式。一個(ge) 偶然的機會(hui) ,他刷到了樂(le) 樂(le) 的視頻,萌生了擺攤的想法,但礙於(yu) 麵子,遲遲沒開工。“如果年前擺攤的話,肯定能大賣一波的,沒有幹,超級後悔!”
過完年,旭彬專(zhuan) 門從(cong) 重慶飛到了北京,到現場學習(xi) 如何擺攤。在北京,他沒有一個(ge) 熟人,對他來說,這也是一種挑戰自我的方式。“我已經踏出第一步了”。
95後姑娘張敏(化名)與(yu) 丈夫想要更豐(feng) 富的業(ye) 餘(yu) 生活,從(cong) 去年10月開始,他們(men) 開始了“三天打魚兩(liang) 天曬網”式擺攤。下班後,他們(men) 來到夜市賣小吃,夏天的晚上,有時一天能收入2000元。她說,這樣雖然很辛苦,但很快樂(le) 。
年輕人“湧”入:提升“擺攤圈”“調性”
更多年輕人正在“湧”向“擺攤圈”,並且正在掀起新的擺攤“浪潮”。
任柯感覺,不管是擺攤的人還是攤上的產(chan) 品都越來越年輕化了,這些年輕人提高了擺攤的“調性”,尤其是他所在的網紅夜市,擺攤的00後越來越多。
年輕人正在用不同經營理念顛覆傳(chuan) 統的擺攤。任柯觀察到,年輕人擺攤時,從(cong) 餐車到餐品再到打包袋,都經過精心設計。例如,因為(wei) 食物講求色香味俱全,餐車的燈光一定要用暖色,並尋找最佳的打光角度,吆喝的段子也充滿了設計感,引人入勝……在他看來,“年輕人把氛圍感拉滿了,改變了人們(men) 以前對擺攤的認知,提高了檔次。”
在日落集市,擺攤的大多是年輕人。白天,這些年輕人西裝革履,出入各大寫(xie) 字樓,在咖啡廳裏談論著大訂單;到了傍晚,有人踩著小高跟,融入人擠人的夜市中,他們(men) 的吆喝聲混入這條小街,此起彼伏。
這兩(liang) 年,樂(le) 樂(le) 輾轉於(yu) 北京各大商圈以及各個(ge) 市集,她對擺攤的觀念也有了很大的轉變。從(cong) 前,她覺得,一些缺乏生計手段的人走投無路才去擺攤,掙得很少;實質上,他們(men) 可能比上班的年輕人掙得多許多。尤其是那些在大集上擺攤的“老江湖”,他們(men) 更懂營銷。
擺攤賣咖啡對蘇成功來說,是遊玩之餘(yu) 順手做的一件事,他也說到,擺攤其實是個(ge) “良心活”,首先要用好原材料,把品質保證好。據他介紹,他使用的咖啡機和磨豆機設備超過8萬(wan) 元,一杯咖啡的豆子成本是8元。他說,在酒店管理行業(ye) 摸爬滾打多年,他可以把一杯咖啡的成本做到0.3元,但他不能那樣做,“味道就不一樣了。”
同時,足夠了解自己的產(chan) 品也是攤主的必備素養(yang) 。比如,什麽(me) 奶配什麽(me) 樣的豆子,咖啡才更好喝?對此,蘇成功了如指掌,秘訣“其實就是多做”。因此,他的小攤回頭客達到90%。今年大年初一,他在日落集市的營業(ye) 額不到2000元,但第二天,回頭客就來了,還有人天天來,一直到正月初六,每天的營業(ye) 額都沒下過2000元。
“把擺攤搬到線上”
相較於(yu) 擺攤“老江湖”,年輕人更懂得“花式擺攤”,其中,線上+線下的擺攤模式成了很多年輕人的“標配”。
任柯也是“花式擺攤”的一員,他與(yu) 妻子配合,妻子更多負責擺攤,他更多是通過短視頻或直播分享擺攤經曆以及普及一些擺攤幹貨,例如《幹貨!給新手的幾點忠告》等。
他觀察到,年輕人更注重將抖音、小紅書(shu) 、微信群等線上渠道維護好,一方麵從(cong) 線上引流,吸引C端的消費者來買(mai) 產(chan) 品;另一方麵,吸引B端的客戶來合作、加盟等。他說,這也將他們(men) 與(yu) 上一代擺攤人區別開來,他們(men) 的收入也因此更勝一籌。
起初,任柯做視頻更多的是單打獨鬥,現在他已經有了專(zhuan) 業(ye) 的視頻團隊。另外,他也在線上售賣一些擺攤的課程。他說,最近,人們(men) 擺攤的熱情高漲,一天最多有幾百人來谘詢他如何擺攤。
一邊擺攤,一邊直播,一邊做短視頻是樂(le) 樂(le) 的常態。起初,樂(le) 樂(le) 做自媒體(ti) ,是想給自己留條後路。她的設想是,粉絲(si) 量達到100萬(wan) 人,她就去直播帶貨。但她很快發現,自媒體(ti) 的收入遠低於(yu) 她的預期,一條播放量達30萬(wan) 的短視頻,她才拿到400多元傭(yong) 金。
隨著粉絲(si) 越來越多,她的路子也越走越寬,有人給她介紹免費攤位,也有人給她介紹顧客。不少粉絲(si) 也想擺攤,詢問她如何做、在什麽(me) 地方擺、利潤率多高、怎麽(me) 吆喝,還有不少人想直接找她拿貨。最初,她把這些人直接推給了她的上家,但粉絲(si) 拿到的貨質量參差不齊,賣得不好,又來找她。她知道擺攤起步的難度,也看到了自己做貨源的利潤,於(yu) 是,她著手做起了貨源。“反正能掙錢的,我都做。”
目前,陸續已有1萬(wan) 多人從(cong) 她這裏拿過貨,這些人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中,有的人一天的流水能達到1萬(wan) 元。樂(le) 樂(le) 的倉(cang) 庫也越來越大,從(cong) 200多平方米擴展到了500平方米。
另外,樂(le) 樂(le) 也很注重社群運營,每到一個(ge) 地方擺攤,她就建一個(ge) 群。基本上,每5公裏就建一個(ge) 群,每個(ge) 商圈還建有單獨的群,在群裏通知大家,在哪裏擺攤,有時,也可以提供送貨上門服務。也有顧客買(mai) 著買(mai) 著,就成了玩具代理。
隨著她的玩具“版圖”越鋪越大,收入也越來越高,去年,她的純利潤已經破百萬(wan) 元了。其中,擺攤的純利潤約35萬(wan) 元,做貨源的收入在70萬(wan) 元左右。樂(le) 樂(le) 說,她挺感謝玩具,“去年8月,我還清了債(zhai) 務。”
最低成本的創業(ye) 讓年輕人不“躺平”
“擺攤是一種最低成本的創業(ye) 模式。”任柯很看好擺攤的前景,這種方式對一些資源相對較少但想幹事的年輕人尤其友好。而且,前兩(liang) 年擺攤最大的製約因素是疫情,現在防疫政策調整優(you) 化後,成功的概率又增加了。
然而,擺攤不是買(mai) 彩票,不要想著一蹴而就。任柯認為(wei) ,年輕人不能盲目去擺攤。一旦決(jue) 定去擺攤,要有強大的內(nei) 心,能放下麵子,走出去,幹起來。此外,要線上線下結合,不要覺得自己不夠帥氣或美麗(li) ,就放棄“擺攤+自媒體(ti) ”的模式。
“說實話,擺攤並不能讓人暴富。”樂(le) 樂(le) 提醒,不要因為(wei) 看了她的視頻,就以為(wei) 擺攤人都能年入百萬(wan) 元,從(cong) 而盲目跟風,年輕人不要衝(chong) 動,哪怕隻是投資一兩(liang) 千元,也要謹慎,不能是“你光看見我吃肉,沒看見我挨打”。
擺攤背後的辛苦隻有自己知道。在日落集市,晚上10點,遊人都離去後,擺攤人的收拾工作才剛剛開始。有人需要收拾1個(ge) 小時,回家路上還要1個(ge) 小時,還要為(wei) 第二天出攤做準備……
在沙河大集擺攤時,樂(le) 樂(le) 擺完攤,整理好貨,睡下時已接近淩晨2點。睡兩(liang) 個(ge) 小時,淩晨4點就開著依維柯帶著近250個(ge) 玩具往沙河大集趕,去晚了,大集上的攤兒(er) 都支上了,她的車就進不去了。
“看了就會(hui) ,幹了就廢”是很多擺攤新手的寫(xie) 照。樂(le) 樂(le) 介紹,之前,兩(liang) 個(ge) 玩具代理拿著同樣的貨源在同一個(ge) 位置擺攤,一個(ge) 代理一天隻能賣三四百元,覺得沒什麽(me) 前景,就走了。第二天,另一個(ge) 代理在同位置賣了2000多元。
從(cong) 樂(le) 樂(le) 這裏拿貨的代理,也有許多人是“三天打魚兩(liang) 天曬網”,幹了幾天,似乎沒那麽(me) 賺錢,就不幹了。
“倒閉了。”去年6月,一個(ge) 姑娘與(yu) 閨蜜組團在福州擺攤4個(ge) 月後,宣告她們(men) 的擺攤正式結束,因為(wei) 這次擺攤不僅(jin) 沒讓她們(men) 掙錢,反而虧(kui) 錢了。4個(ge) 月,她們(men) 對擺攤從(cong) 滿腔熱血到身心疲憊。其中,一個(ge) 姑娘談到,以前看到別人靠擺攤日入千元,或者提到東(dong) 西好賣,總是會(hui) 心動一下,現在“死心了”。擺攤靠天吃飯,下雨或者天太熱都沒什麽(me) 客人,周一到周四客人也比較少,周末客流量雖大,但平均下來,利潤也是大不如意。
對攤主來說,涉及選品、選址、銷售等多個(ge) 環節,每一個(ge) 環節都很重要。在選品方麵,樂(le) 樂(le) 建議,新手可以將目標人群更多地集中在女性和小孩身上,選擇不容易損耗的產(chan) 品,選的產(chan) 品要有品質。以賣玩具為(wei) 例,量越大,越好賣,但需要準備一輛車。新手除了要做好吃苦的心理準備,還要打開自己,保持自信,對自己的貨品有底氣。為(wei) 此,她勸退過不少人,特別是有嚴(yan) 重“社恐”的人,這些人,可能就沒那麽(me) 適合。她也會(hui) 攔住那些想辭職擺攤的人,告訴他們(men) 有工作其實是“擺攤”的底氣。
在樂(le) 樂(le) 看來,未來,擺攤前景依然很光明,且會(hui) 持續升級,與(yu) 實體(ti) 店掛鉤。她關(guan) 注到,有一些人還在“擺野攤兒(er) ”,未來,相關(guan) 部門會(hui) 規劃越來越多的特色集市等,讓這些攤主走向正規化,尤其是一些夜間集市作為(wei) 夜經濟的一種,會(hui) 讓城市“亮”起來。隨著這些攤主越做越大,他們(men) 或許會(hui) 選擇開實體(ti) 店。她說,未來如果賣的玩具達到一定規模,她想開一個(ge) 倉(cang) 儲(chu) 玩具店。
擺攤人正在迎來“後疫情時代”的第一個(ge) “春天”。今年,蘇成功打算把擺攤當成“一份事業(ye) ”來幹,北京一些集市正在邀請他常駐,他正在挑選,他打算幹到今年10月,掙些錢,繼續出去周遊。
旭彬已經回到了重慶,過一陣子,他將正式成為(wei) “擺攤圈”的一員。他和女朋友就要結婚了,他希望,通過擺攤多賺一點錢,“給妻子更好的生活。”劉寧想通過擺攤積累更多創業(ye) 經驗,期待未來做大做強,創造更多就業(ye) 機會(hui) 。
每天來找樂(le) 樂(le) 拿貨的人已是去年同期的2-3倍。今年,除了做玩具貨源,她還投資了一個(ge) 遊樂(le) 園、一個(ge) 雪場。過年的時候,僅(jin) 雪場一天的流水就將近20萬(wan) 元,7天的流水已破百萬(wan) 元了。
談到今年的盈利目標,她說,“怎麽(me) 著也得翻倍吧!”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趙麗(li) 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