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走出“證明我媽是我媽”式困境,辦法總比困難多

發布時間:2023-02-28 10:18:00來源: 工人日報

  【工人日報社評】

  政策也好、改革也罷,越到基層越容易遇到複雜的具體(ti) 問題,而現實顯然沒有“一招鮮”的解決(jue) 辦法。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盡最大努力幫助百姓排憂解難,這樣的服務意識應當成為(wei) 職能部門的共識與(yu) 追求。

  據2月26日《南方都市報》報道,2月23日,吉林長春市一名網友發視頻稱,家人為(wei) 了證明“我奶奶是我姑姑的媽媽”,陷入了“證明我媽是我媽”的困境。該網友說,他的叔叔在當地派出所、政務服務中心等地來回奔波了20多天,派出所工作人員表示,戶籍係統無法查到二人戶口交集軌跡,不能出具有關(guan) 證明;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曆史原因找不到檔案,確實沒有辦法”。經媒體(ti) 報道後,當地公安局督辦此事,目前問題已解決(jue) 。

  前些年,有百姓辦事被要求“證明已去世的親(qin) 人已去世”“證明爹是爹、娘是娘”,其中很多不必要的證明材料被稱為(wei) “奇葩證明”。有關(guan) 方麵出台文件在各領域開展“減證便民”工作,被清理的不必要證明事項數以萬(wan) 計,治理工作深受好評。如今,“證明困境”又出現,難免讓人產(chan) 生“奇葩證明”有所抬頭的感覺。

  事實上,以往“逢事必證明”,往往是有關(guan) 方麵為(wei) 了規避風險或轉嫁責任,或者因信息數據相對封閉獨立、某些規定政策不合理所致。在集中清理後,剩下的一些看似“奇葩”的證明要求,有一定的存在必要性。比如,涉及遺產(chan) 繼承、動用親(qin) 屬銀行賬戶及金融產(chan) 品、親(qin) 屬間享受某些福利政策等,提供必要的親(qin) 屬證明可以更好地保障當事人的財產(chan) 安全,確保政策不被人鑽空子。

  然而,現實中,百姓辦理必要的證明材料遭遇麻煩和困境,主要在於(yu) :一者,資料依據不足。各部門信息壁壘、數據割裂問題仍然存在,甚至有的資料因年限久遠而滅失。二者,政策依據不足。不同地方和部門的政策並不統一,導致諸如甲地要乙地出證明而乙地早已取消了相關(guan) 證明事項等現象,讓辦事百姓兩(liang) 頭為(wei) 難。此外,個(ge) 別地方存在“放管服”改革未能深入、細化的問題,導致索要“奇葩證明”的現象仍未根絕。而有些部門工作方式僵化、服務意識不足,也是一個(ge) 不可忽視的原因。

  不論什麽(me) 原因,遇到類似“證明困境”,相關(guan) 部門不能用“曆史原因”“客觀原因”打發群眾(zhong) 、讓辦事者陷入證明的“死循環”,不能總是“不曝光不解決(jue) ”或“特事特辦”,而理應多探索一些可行的辦法。比如,采納間接證明,或是其他親(qin) 屬、社會(hui) 關(guan) 係、街坊鄰居或居委會(hui) 的“旁證”,或是辦事群眾(zhong) 其他檔案資料信息、電子轉賬及聊天記錄等“佐證”。說到底,相關(guan) 部門的服務意識和工作方式方法需要針對特定情形和問題,做出相應調整。

  這也是“放管服”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yi) ——政策也好、改革也罷,越到基層越容易遇到複雜的具體(ti) 問題,而現實顯然沒有“一招鮮”的解決(jue) 辦法。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盡最大努力幫助百姓排憂解難,這樣的服務意識應當成為(wei) 職能部門的共識與(yu) 追求。

  比如,最近火上熱搜的“母親(qin) 去世31年,民警幫他‘修複’思念”的暖新聞,帶給我們(men) 很多啟發。浙江建德一名派出所民警在幫助辦事群眾(zhong) 辦理其母親(qin) 的死亡證明時,發現係統無法查詢到幾十年前的資料,幾經周折調取戶籍庫紙質檔案才找到相關(guan) 資料。民警同時翻拍了檔案上的模糊照片並找人連夜修複,給這位辦事群眾(zhong) 找回母親(qin) “唯一的照片”——這或許不是民警的分內(nei) 事,但它足以寬慰一個(ge) 兒(er) 子對母親(qin) 幾十年的思親(qin) 之苦。此事令無數人動容。

  在諸多民生領域,如跨區域的醫保結算、公積金使用、社保銜接,以及親(qin) 屬投靠落戶等,難免存在一些棘手問題,或許也沒有現成的標準答案,但隻要本著為(wei) 百姓服務的宗旨,勇於(yu) 探索、敢於(yu) 創新,辦法總比困難多。

  從(cong) 減少、取消部分證明事項,到以“告知承諾”代替各項證明等創新模式,再到“數字多跑路,群眾(zhong) 少跑腿”以及“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企業(ye) 和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繁等問題正在得到有效緩解,這無疑都體(ti) 現著服務的本質和溫度——真正解決(jue) 百姓急難愁盼,一份證明、一張照片,事兒(er) 或許不大,但一枝一葉總關(guan) 情。

  在更好地為(wei) 百姓服務的問題上,我們(men) 永遠在路上。

  工人日報-中工網評論員 吳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