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建議提案辦理水平不斷提高
光明日報記者 張亞(ya) 雄
2月28日,國新辦舉(ju) 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介紹2022年國務院部門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工作有關(guan) 情況。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言人邢慧娜介紹,2022年國務院部門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8721件,政協委員提案5865件,分別占建議、提案總數的94.8%和95%,均已按時辦結。共采納代表、委員所提意見建議4100餘(yu) 條,出台相關(guan) 政策措施近2100項。過去五年,累計采納代表委員所提意見建議1.8萬(wan) 餘(yu) 條,出台相關(guan) 政策措施7800餘(yu) 項,推動解決(jue) 了一大批關(guan) 係改革發展和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的問題。各部門認真總結經驗,創新方式方法,夯實工作基礎,建議提案辦理工作的水平不斷提高。
推動成果轉化為(wei) 實實在在的舉(ju) 措
邢慧娜指出,2022年各部門與(yu) 代表委員溝通近2.9萬(wan) 人次,不斷提升辦理實效,研究解決(jue) 深層次症結,推動成果轉化為(wei) 實實在在的舉(ju) 措,以點帶麵促進實際工作,有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綠色發展等各項工作。
科技部黨(dang) 組成員、秘書(shu) 長林新認為(wei)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科技創新給予高度關(guan) 注。近五年,科技部收到的建議提案年均增長20%以上,內(nei) 容涵蓋基礎研究、前沿科技、企業(ye) 科技創新、科技人才、科技體(ti) 製改革、民生科技等各個(ge) 方麵。
“三農(nong) ”問題一直受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高度關(guan) 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總經濟師、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魏百剛介紹,我國大豆油料自給率長期偏低,雖然食用大豆完全可以自給,但滿足榨油和飼用豆粕需求主要靠進口。
“這是我們(men)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麵臨(lin) 的最突出的結構性問題,對此社會(hui) 各界廣泛關(guan) 注,每屆代表委員們(men) 也都非常關(guan) 注。特別是去年,從(cong) 高油高產(chan) 大豆品種培育,到單產(chan) 提升,到政策支持、加工收儲(chu) 等方方麵麵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措施建議,對此我們(men) 都逐一研究吸收采納。”魏百剛說,2022年,國家啟動了大豆和油料產(chan) 能提升工程,多管齊下,多油並舉(ju) ,采取超常規措施,推動大豆油料擴種,取得了可考核的明顯成效。基本實現“玉米不減產(chan) 、增產(chan) 一季大豆”的目標,同時,全國油料作物總產(chan) 量達3653萬(wan) 噸,食用植物油自給率也提高了1.6個(ge) 百分點。
“2022年,我國外貿實現了平穩增長,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42.1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首次突破40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增長7.7%,連續6年穩居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海關(guan) 總署黨(dang) 委委員、辦公廳主任趙增連說,“我們(men) 將繼續積極向代表委員問需問計問策,把辦理建議提案作為(wei) 改進海關(guan) 工作、提升海關(guan) 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的重要契機和抓手,守護國門安全,優(you) 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海關(guan) 新的貢獻。”
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田世宏表示,2022年,代表委員從(cong) 不同角度對市場監管工作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民生領域的價(jia) 格監管、涉企違規收費整治等工作,持續部署專(zhuan) 項行動,積極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不斷完善相關(guan) 政策法規,持續加大價(jia) 格問題監督檢查力度,把整治價(jia) 格亂(luan) 象與(yu) 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優(you) 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緊密結合起來,多措並舉(ju) ,提振市場預期,鞏固經濟增長企穩回升的勢頭。”
推動科技改革向縱深化、體(ti) 係化推進
林新介紹,科技體(ti) 製改革一直是代表委員關(guan) 注的重點議題。2022年,科技部收到的建議提案涉及科技體(ti) 製改革的有100多件,代表委員關(guan) 注的重點改革任務取得了積極進展。
“改革是激發創新活力的關(guan) 鍵之舉(ju) ,科技部堅持以改革驅動創新,以創新驅動發展,聯合有關(guan) 方麵,全麵完成黨(dang) 中央部署的《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實施方案》143項任務。”林新說,“在此基礎上,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開展科技體(ti) 製改革三年攻堅,推動科技改革向縱深化、體(ti) 係化推進。”
在優(you) 化科技資源配置方麵,科技部聚焦國家重大需求,組織實施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探索使命目標導向的有組織科研。麵對新冠疫情防控的重大需求,啟動實施一批應急攻關(guan) 項目。在科技計劃項目實施中,實行“揭榜掛帥”“賽馬製”等新型組織方式,布局和加大對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拓展多元化投入渠道,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
在健全科技人才發展機製方麵,出台關(guan) 於(yu) 完善科技激勵機製的意見,強化使命激勵、貢獻激勵。持續開展了3輪科技人員減負行動,讓科研人員從(cong) 非科研事務中解脫出來。開展科技人才評價(jia) 和成果評價(jia) 改革試點,在政府和大學科研機構兩(liang) 個(ge) 層麵推動“破四唯”和“立新標”並舉(ju) ,強化質量、效益、貢獻為(wei) 核心的評價(jia) 導向。
在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方麵,聚焦激發企業(ye) 創新動力、提升企業(ye) 創新能力,製定實施支持政策。落實企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高新技術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政策,新出台企業(ye) 投入基礎研究稅收抵扣政策,引導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進行科技前瞻布局。
在加強科技創新治理方麵,全麵實施《科學技術進步法》,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構建全方位覆蓋的科研誠信製度體(ti) 係。從(cong) 無到有建立科技倫(lun) 理治理體(ti) 係。加強科學普及,培育創新文化,積極營造有利於(yu) 創新的社會(hui) 環境。
“我們(men) 將按照黨(dang) 的二十大部署,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斷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努力營造有利於(yu) 創新主體(ti) 活力迸發、創新成果加速湧現的良好創新生態。”
為(wei) 青年科技人員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環境
“青年科技人才是最具活力和潛力的科技力量,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jun) ,也應當成為(wei) 主力軍(jun) 。”林新介紹,2022年,科技部收到與(yu) 科技人才相關(guan) 的建議提案60餘(yu) 件,其中大部分都談到青年科技人才。具體(ti) 建議包括改革評價(jia) 機製、支持青年人才當主角、培養(yang) 拔尖人才、保障青年人才安身安心安業(ye) 等內(nei) 容。
林新表示,科技部把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yang) 作為(wei) 重點工作,聯合相關(guan) 部門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zhuan) 項行動,部署挑大梁、增機會(hui) 、減考核、保時間、強身心等實的措施,從(cong) 實踐鍛煉和環境營造兩(liang) 個(ge) 方麵,為(wei) 青年科技人員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環境。
在實踐鍛煉方麵,依托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平台,鍛煉培養(yang) 青年科技人才。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zhuan) 門設立了青年科學家項目,支持青年科研人員承擔參與(yu) 重大科技任務。相關(guan) 機構的科研基金和專(zhuan) 項也對青年人才擔任負責人比例提出了明確要求。在科技創新基地的評估評價(jia) 中,把優(you) 秀青年人員作為(wei) 骨幹承擔任務的情況納入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強化科研單位培養(yang) 鍛煉青年科技人才的主體(ti) 責任。
在完善政策方麵,保障青年人員潛心研究。加大基本科研業(ye) 務費對青年人才的穩定支持力度,推動科研單位麵向新入職的科研人員開展科研職業(ye) 生涯啟蒙培訓。在對青年人才的評價(jia) 中,堅決(jue) 破除“四唯”。同時,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引導青年科技人員潛心研究、矢誌報國。
“我們(men) 將繼續把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yang) 使用作為(wei) 工作重點,研究總結科技人才的成長規律,了解青年科研人員職業(ye) 發展中的難點堵點和特殊需求,認真研究代表委員的意見建議,製定有針對性的支持措施,努力營造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林新說。
(光明日報北京2月28日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