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開放的小眾博物館,藏著驚喜

發布時間:2023-03-06 10:18:00來源: 解放日報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號,逛博物館已成為(wei) 不少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一些小眾(zhong) 的博物館,雖然館藏和名氣不及“大IP”博物館,但有著各自的精致和看點。最近一年全國新開的博物館中,有的展示“國禮”之尊,有的呈現城牆之厚重,有的複原朝代之風雅。這些各具特色的博物館,如何徐徐展開中華文明的燦爛之圖?

  “國禮”見證國之往來

  中國人常說“禮尚往來”,從(cong) 國家層麵來看,國禮作為(wei) 國與(yu) 國之間文化交流的使者,濃縮了藝術的精華,闡釋著文明的意義(yi) 。在北京新開放的“中央禮品文物管理中心”,就藏著600多件“國禮”,見證了國之往來。

  在這裏,參觀者可以大飽眼福。所展出的國禮包括瓷器、玻璃器皿、金屬工藝品、樂(le) 器等,造型精美、工藝精湛。1990年,阿聯酋總統訪華,送給中國一尊鑲滿名貴寶石的黃金孔雀,我們(men) 回贈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蘇繡”。美國總統尼克鬆1972年訪華時贈送了一對瓷塑天鵝,一隻靜臥,一隻展翅,象征和平友善的祈盼,堪稱塑、雕、色完美結合的藝術佳作。2001年6月,第一個(ge) 在中國誕生的多邊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納紮爾巴耶夫贈送了一件銀鍍金鑲的寶石駝形來通杯。來通杯是飲酒或祭酒的容器,是一種流行於(yu) 亞(ya) 歐大陸上的古老飲酒器,如今多用在重要的禮儀(yi) 場合。

  法國贈送的“亞(ya) 馬遜河”掛毯、緬甸贈送的象牙雕獅……每一件國禮都生動見證了我國同建交國家之間的深厚友誼和文明交流。

  通過各國的國禮,我們(men) 可以了解世界不同文明和地域的特色。而我國贈出的國禮,大多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統文化等相關(guan) 物件,展現中華文明的璀璨恢宏。比如,2018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hui) 對外贈禮景泰藍“和合共生”對瓶。景泰藍是中國明清宮廷技藝的代表,也是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以獅子為(wei) 印紐、玉琮為(wei) 基座設計製作的“各國政要肖像印章”,2016年被選為(wei) G20杭州峰會(hui) 國禮,贈予與(yu) 會(hui) 各國嘉賓。雞血石雕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2017年5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對外贈禮是鏨刻銅胎雕漆“絲(si) 路綻放”賞盤,材質與(yu) 造型的搭配都令人讚歎。

  藝術瑰寶身姿重現

  位於(yu) 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上的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館,是2022年最熱門的博物館之一。在這裏,可以來一場大國重器和國韻文化的美好邂逅。

  場館的建築設計比較新穎,將地上建築最高的兩(liang) 層向外挑出6米,形成淩空的造型,就像傳(chuan) 統工藝美術精品多寶格方匣。窗戶圖案借鑒中國古典建築中的花窗和中式家具博古架的多寶格構圖,窗外陽光灑進來,鏤空的形式呈現了生動的光影變化。

  這裏收藏的工藝美術品門類十分齊全,主要有玉雕、石雕、竹、木雕、牙角骨雕、織染繡、陶瓷、漆器漆藝等,其中的4件大型翡翠藝術珍品《岱嶽奇觀》《含香聚瑞》《群芳攬勝》《四海騰歡》堪稱國寶級的稀世珍寶。《群芳攬勝》還是中國玉器藝術史上最大的花卉作品。

  館內(nei) 特設了一座傳(chuan) 統戲台,展示中國傳(chuan) 統木結構的營造技藝,承擔非遺項目的演出任務。

  曾有“京西小故宮”之譽的北京藝術博物館(館址萬(wan) 壽寺),在曆經5年修繕後,於(yu) 去年9月再度對公眾(zhong) 開放。萬(wan) 壽寺有450多年曆史,乾隆曾3次在這裏為(wei) 母親(qin) 祝壽,慈禧僅(jin) 4年間就來了50多次。寺廟入口——萬(wan) 壽寺的“門麵”山門,之前是售票室和值班室,如今拆除後,頭頂原來被遮擋的壁畫完整顯露。藍天彩雲(yun) 間,72隻金線描畫的紅色蝙蝠穿梭其中。這是古人的諧音梗,表達洪福齊天的美好寓意。

  北京藝術博物館現收藏各類古代藝術品近5萬(wan) 件,從(cong) 原始社會(hui) 到明清朝代,藏品門類廣泛,主要包括曆代書(shu) 法、繪畫、碑帖及名人書(shu) 劄,還有宮廷織繡、宮室瓷器、古代家具、曆代錢幣及璽印等。這裏收藏的外國藝術品中,以日本繪畫為(wei) 主,也包括部分器物。藏品多為(wei) 日本明治、江戶時期的文物。

  古墓城牆皆展品

  在新開放的小眾(zhong) 博物館中,還有一些不常見的主題,如古墓、城牆等,增加了博物館的千姿百態。

  在河南洛陽,有一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博物館,可以探訪隱藏地下千年的秘密。2022年9月,洛陽古墓博物館(原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經過整體(ti) 提升改造全新開館。這裏是全國最大的古墓集中地,匯集了從(cong) 周代至清代各時期各種類型的古代墓葬,出土了無數珍貴的藝術遺產(chan) 。

  洛陽古墓博物館保存了極其珍貴的古墓壁畫,壁畫形象清晰、細膩,題材內(nei) 容廣泛,涵蓋天文、地理、人事、神靈,內(nei) 容多為(wei) 神話故事、曆史故事、天象圖和墓主人生活場麵,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用圖像寫(xie) 就的中國曆史。20多個(ge) 墓葬陳列的文物近600件,有兩(liang) 漢、魏晉、北魏的陶俑、生活器皿和唐三彩,還有西晉、北魏和唐宋的墓誌,後者更是研究書(shu) 法和補史證史的珍貴資料。

  在開放一年多的南京城牆博物館,城牆就是最大的展品。在這裏,我們(men) 可以了解600多年前是如何修築城牆的。

  南京明城牆始建於(yu) 1366年,是現存世界最長、規模最大、真實性最好的磚石構造城市城牆。青灰色是南京城牆的象征色,也是南京城牆博物館內(nei) 部建築的主體(ti) 色。

  讓不少參觀者印象深刻的是,展廳中有大型的明代南京城全景數字沙盤,配上影片觀看,明代南京城的風貌和四季美景盡收眼底。博物館內(nei) 有2000多件文物,有最大的明代磚窯、700多塊牆磚、各時期的古代文獻等,泥塑的場景複原讓參觀者了解明城牆的建造過程。

  朝代文化一覽無餘(yu)

  去年新開的博物館中,還有展示隋唐大運河文化和南宋文化的新館,對朝代史感興(xing) 趣的文博愛好者可以逛館一睹其風采。

  一座博物館講述的是半部洛陽史。2022年5月,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開館,收藏了大運河相關(guan) 文物近400件。隋唐大運河始建於(yu) 公元605年。洛陽作為(wei) 隋唐大運河的中心和樞紐城市,至今還保存著通濟渠(洛陽段)、含嘉倉(cang) 、回洛倉(cang) 等大量珍貴的運河遺產(chan) 。博物館展出的精品中,包括隋代石獅子,唐三彩天王俑,洛陽運河一號、二號古沉船等。在館內(nei) ,抬頭也能看見驚喜。位於(yu) 博物館內(nei) 頂部的作品《雲(yun) 帆》,由近13萬(wan) 個(ge) 陶瓷片組成,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吊頂藝術作品。雲(yun) 帆的寓意恰好契合了運河的主題。

  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於(yu) 去年11月在杭州建成開館,它是展示南宋曆史文化和文物遺產(chan) 的遺址專(zhuan) 題博物館。

  南宋時期,除了修建皇宮,還曾在杭州修建了供太上皇居住的德壽宮。宋高宗和宋孝宗都以太上皇的身份居住在此。德壽宮在當時既是重要的政治中心,也是一座皇家園林,於(yu) 南宋晚期逐漸衰落,其遺址掩埋在2.5米至4米深的地下。在這座博物館,參觀者可以欣賞複原展示的宋韻風格的宮殿建築組群,領略南宋宮廷生活場景,在相關(guan) 展覽中係統了解南宋文化。彭 薇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