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保險營銷不可竭澤而漁

發布時間:2023-03-07 10:25:00來源: 經濟日報

  隨著各上市險企1月份保費數據相繼出爐,今年保險業(ye) “開門紅”營銷進入尾聲。數據顯示,多家險企今年首月保費較去年同期出現下滑,顯然,“開門紅”營銷未能扭轉人身險保費增長的疲勢。

  長期以來,“開門紅”都是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衝(chong) 刺保費的重要時期。但從(cong) 近幾年開門不紅的成績單看,“開門紅”業(ye) 績占全年業(ye) 績的比重越來越低。曾經依靠“開門紅”便能達成半年保費收入任務的熱鬧景象幾乎成了行業(ye) 的遙遠記憶。

  “開門紅”為(wei) 何風光不再?一方麵,疫情影響造成的業(ye) 務停頓打斷了原有的營銷節奏,甚至一些投保人因遭遇財務困境,為(wei) 緩解資金壓力而選擇退保。另一方麵,保險代理人規模大幅收縮,近3年來,全行業(ye) 由此前的900餘(yu) 萬(wan) 人銳減至500餘(yu) 萬(wan) 人,使得銷售目標的達成愈加困難。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近幾年壽險公司的產(chan) 品開發遭遇瓶頸,難以有效滿足保險消費者的需求。

  不僅(jin) 如此,由於(yu) “開門紅”過度強調短期經營目標,往往出現為(wei) 衝(chong) 業(ye) 績而不惜犧牲市場秩序和行業(ye) 形象的行為(wei) ,滋生出誤導消費、虛列費用等行業(ye) 亂(luan) 象。這樣掠奪式開發不僅(jin) 不符合壽險公司經營規律,更不利於(yu) 行業(ye) 可持續發展。在此背景下,銀保監會(hui) 於(yu) 去年年底製定《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險產(chan) 品信息披露規則》,首次提出要求保險公司披露分紅實現率指標,並要求明示交費方式、退保損失等產(chan) 品關(guan) 鍵內(nei) 容,以便消費者更全麵、清楚地了解保險產(chan) 品的功能和作用;同時,取消高、中、低三檔演示利率表述,調低演示利率水平,合理引導保險消費者預期,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實際上,對於(yu) 這種竭澤而漁式的營銷模式,保險行業(ye) 也進行過反思。過去幾年,在監管趨嚴(yan) 和保險回歸保障本源的環境下,已有不少保險公司有意淡化“開門紅”,並嚐試通過銷售渠道轉型謀求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但在去年業(ye) 績承壓的局勢下,“開門紅”又成了一些保險公司的救急方式。而另外一些保險公司出於(yu) 無奈的零和博弈——除非所有機構都放棄這一模式,否則不打“開門紅”就等於(yu) 將份額和客戶讓給競爭(zheng) 對手,也加入了“開門紅”的行列。

  事實上,相比用“開門紅”的短視增長法,保險公司更應該把功夫下在平時,抓住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風險管理需求,從(cong) 供給端產(chan) 品研發發力掌握真正的市場主動權,而不是從(cong) 銷售端僅(jin) 靠增員力度與(yu) 營銷套路去過度消費客戶資源。畢竟,在人口老齡化、銀行理財淨值化及市場低利率的背景下,保險作為(wei) 長周期配置的金融產(chan) 品,有其自己的市場機遇和潛力。因此,壽險業(ye) 有待擺脫“短平快”的浮躁思維,隻有專(zhuan) 注於(yu) 體(ti) 現核心競爭(zheng) 力的長期產(chan) 品,才能抓住保險市場機遇,在競爭(zheng) 中勝出。(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 然)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