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以協同創新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發布時間:2023-03-07 10:5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統籌基教、職教、高教和繼續教育

  以協同創新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作者:石偉(wei) 平(華東(dong) 師範大學終身教授、職業(ye) 教育與(yu) 成人教育研究所名譽所長)

  【沿著黨(dang) 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筆談】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大力發展職業(ye) 教育,推進高等教育。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其中,教育是國家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時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對教育的協調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國家出台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明確提出,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xi) 的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推進基礎教育、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協調發展。同年10月,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指出,完善職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調發展機製。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再次明確提出“統籌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反映出黨(dang) 中央希望通過統籌“三教”協同創新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助推科教興(xing) 國戰略的魄力與(yu) 決(jue) 心。

  1.協同創新的本質在於(yu)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綜合是一種改革的方法論。注重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是近年來全麵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經驗所在。教育問題的複雜性、教育事業(ye) 的全局性、教育成效的長期性,意味著不能就教育本身談教育,也不能就教育本身發展教育。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同樣受到黨(dang) 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從(cong) 黨(dang) 的十八大報告到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被反複提及。教育綜合改革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涉及各級各類教育的協同改革,各個(ge) 教育要素之間構成非常複雜的關(guan) 係。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強調全盤觀察、整體(ti) 思考、係統設計,要以綜合性的視野全麵審視教育問題,深刻把握教育發展的內(nei) 外部關(guan) 係規律,把教育內(nei) 部各個(ge) 部分與(yu) 教育事業(ye) 的整體(ti) 發展聯係起來,把教育事業(ye) 的發展與(yu) 經濟社會(hui) 的變革聯係起來。

  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方麵,三者具有天然的聯係。一方麵,作為(wei) 教育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自發揮著獨特的功能,並擁有各自的運行規則。但無論何種教育,其最終的指向均為(wei) 育人。就育人而言,雖然學習(xi) 者會(hui)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接受不同的教育,但不可以教育類型為(wei) 邊界將個(ge) 體(ti) 的學習(xi) 經驗割裂開來。以統籌協同創新的策略,消除教育內(nei) 部隔閡、促進教育融通銜接,進而實現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等不同教育類型的創新人才培養(yang) 與(yu) 儲(chu) 備優(you) 勢整合,是一項必要且及時的頂層設計。另一方麵,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是教育領域鏈接就業(ye) 的樞紐組合,是提高國民素質、開發人力資源的關(guan) 鍵環節。統籌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有利於(yu) 推進教育鏈、人才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有機銜接,並為(wei) 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的進步與(yu) 學習(xi) 型社會(hui) 的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2.以協同創新破解教育體(ti) 係割裂化難題

  教育體(ti) 係長期存在的條塊分割、層次壁壘、各自為(wei) 營等結構性問題,導致高等教育與(yu) 職業(ye) 教育、職前學校教育與(yu) 職後繼續教育之間的梗阻明顯,教育體(ti) 係中的各個(ge) 組成部分之間缺乏必要的開放、交流與(yu) 互通,嚴(yan) 重製約了教育係統作為(wei) 整體(ti) 在國家人力資源開發與(yu) 配置中的價(jia) 值實現。從(cong) 教育綜合改革的角度來看,統籌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的價(jia) 值主要在於(yu) ,破解我國教育體(ti) 係內(nei) 部改革與(yu) 發展長期存在的割裂化難題,從(cong) 而為(wei) 更多人提供多渠道接受優(you) 質教育的機會(hui) 。

  一是破解職業(ye) 教育與(yu) 高等教育的割裂化。一方麵,職業(ye) 教育長期以來處於(yu) 專(zhuan) 科層次,被看作低於(yu) 高等教育的一種教育層次,本科層次的職業(ye) 教育尚未得到社會(hui) 各界充分認可,職業(ye) 高等教育的合法性時常受到質疑;另一方麵,在單一的學術導向下,高等教育內(nei) 部被劃分為(wei) 不同的層次,即便是地方本科院校也出現“學術漂移”現象,從(cong) 而無法有效融入職業(ye) 導向的培養(yang) 內(nei) 容,導致人才培養(yang) 與(yu) 人才資源市場脫節。

  二是破解職業(ye) 教育與(yu) 繼續教育的割裂化。一方麵,不少職業(ye) 院校長期局限於(yu) 培養(yang) 適齡學生,無法滿足新生代農(nong) 民工、轉崗再就業(ye) 農(nong) 民工、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殘疾人、退役軍(jun) 人等特殊社會(hui) 人群的繼續教育需求,也無法提供其所需要的優(you) 質職業(ye) 教育服務;另一方麵,不少企業(ye) 對員工的職業(ye) 繼續教育重視不夠,未能根據員工的技能學習(xi) 需求,設計針對性的培訓方案,導致企業(ye) 員工的職業(ye) 能力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更新。

  三是破解高等教育與(yu) 繼續教育的割裂化。一方麵,作為(wei) 一種非全日製學曆教育形式,高等繼續教育在不少高等院校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缺乏整體(ti) 規劃,未能站在終身教育體(ti) 係建設的高度完善該種類型教育,普遍存在教育質量不佳的現象;另一方麵,高等院校與(yu) 社會(hui) 脫節問題突出,其對社會(hui) 的開放程度仍十分有限,擁有繼續教育需求的社會(hui) 人群很難享受到高等院校優(you) 質的教育資源,也很難與(yu) 高等院校師生展開深入而密切的交流。

  3.以教育機製優(you) 化為(wei) 抓手統籌協同創新

  在新時代新形勢下,統籌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麵臨(lin) 著艱巨挑戰,需要立足現實基礎,探索針對性的教育機製優(you) 化路徑。

  一是優(you) 化招生考試機製。招生考試機製創新的核心在於(yu) 為(wei) 更多學習(xi) 者提供學習(xi) 選擇權與(yu) 自主權,比如,通過創新“知識+技能”的考試方式讓更多職業(ye) 教育軌道的學生獲得接受本科層次高等教育的機會(hui) ;通過麵向特定人群的招生考試讓更多有技能學習(xi) 需求的社會(hui) 人士獲得接受職業(ye) 繼續教育的機會(hui) ;通過重點考察社會(hui) 實踐經驗的方式為(wei) 更多社會(hui) 人士提供接受高等繼續教育的機會(hui) 。

  二是優(you) 化學分互認機製。學分互認實現的前提在於(yu) 構建國家資格框架,建立係統的學分銀行製度,允許學習(xi) 者通過自學、在線學習(xi) 與(yu) 課堂學習(xi) 等方式獲得學分。學分互認意味著,在個(ge) 人學習(xi) 賬號與(yu) 學分累計製度下,學習(xi) 者在正規教育體(ti) 係中獲得的學分與(yu) 在非正規或非正式教育中積累的學習(xi) 成果可以互認,進而幫助學習(xi) 者兌(dui) 換學分,並以此為(wei) 基礎靈活轉換教育軌道。

  三是優(you) 化課程銜接機製。課程銜接機製的建立,有利於(yu) 幫助學習(xi) 者在不同類型教育之間實現教育轉換,從(cong) 而避免教育轉換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適應問題。建議開發體(ti) 現能力本位的模塊課程,根據從(cong) 簡單到複雜、從(cong) 單一到綜合的能力序列設計模塊化課程體(ti) 係,學習(xi) 者可以根據學習(xi) 的需要自由選擇所需要的課程模塊,從(cong) 而有效打破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之間長期存在的物理邊界,實現課程層麵的有效銜接。

  四是優(you) 化彈性學習(xi) 機製。彈性學習(xi) 機製有利於(yu) 幫助學習(xi) 者超越特定學習(xi) 時間與(yu) 場所的限製,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xi) 。在彈性學習(xi) 機製之下,職業(ye) 教育與(yu) 高等教育聯合的人才培養(yang) 將成為(wei) 可能,步入社會(hui) 的學習(xi) 者也能有機會(hui) 回到職業(ye) 教育或者高等教育體(ti) 係中接受繼續教育。還可進一步推動各類學習(xi) 型組織建設,優(you) 化全民終身學習(xi) 製度環境,並在一定範圍內(nei) 試點彈性學籍,打通社會(hui) 人員回歸學校教育體(ti) 係接受職業(ye) 繼續教育的渠道。

  五是優(you) 化資源共享機製。由於(yu) 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體(ti) 係中不同類型學校發展基礎的不同,其所擁有的資源稟賦也往往存在較大差異。在傳(chuan) 統的封閉機製下,不同類型教育之間的資源共享存在較大障礙。為(wei) 了突破這種障礙,需要推動不同類型院校主動打開大門,實現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交流與(yu) 互通,進而實現不同類型教育的優(you) 勢互補與(yu) 合作共贏。職業(ye) 教育與(yu) 高等教育可以在師資、培訓、教學場所、實習(xi) 場所等多個(ge) 方麵實現資源共享,二者也要主動融入終身教育體(ti) 係的構建,為(wei) 學習(xi) 者提供可以共享的學習(xi) 資源。

  六是優(you) 化產(chan) 教融合機製。無論是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還是繼續教育,其最終指向的都是就業(ye) ,即培養(yang) 滿足人力資源市場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其關(guan) 鍵在於(yu) 深化產(chan) 教融合力度,聯合高校科研院所、職業(ye) 院校、企業(ye) 等共建協同創新平台,共同致力於(yu) 攻克現代化生產(chan) 中的理論難題、技術瓶頸、工藝缺陷,研發戰略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的基礎科學理論、關(guan) 鍵工程技術、核心生產(chan) 工藝等。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