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40歲後觀眾逐漸消失在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3-03-14 10:11:00來源: 解放日報

  在貓眼App上查到動畫電影《灌籃高手》定檔上映消息,42歲的市民楊旭激動地點了“想看”,然而他尷尬地發現:作為(wei) 國內(nei) 電影營銷專(zhuan) 業(ye) App,其年齡分類從(cong) 20歲至40歲,每5歲分為(wei) 一檔,“40歲以上”則直接分為(wei) 一類。更“紮心”的可能來自業(ye) 內(nei) 數據統計:40歲左右的電影觀眾(zhong) 占比降至1%以下,而“40歲以上”年齡跨度雖遠超20歲至40歲,但在電影觀眾(zhong) 中整體(ti) 占比仍不高。40歲之後,真的就和電影院漸行漸遠了嗎?

  “40+”觀眾(zhong) 僅(jin) 占14.7%

  日前,記者在保利國際影城上海世博店連續兩(liang) 晚走訪發現,前來觀影的觀眾(zhong) 大多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除此之外,有一位母親(qin) 表示“陪女兒(er) 來”,還有一對“70後”夫妻則是“孩子上學去了”。在新天地的UME影城、SFC上影影城美羅城店等電影院同樣以年輕觀眾(zhong) 為(wei) 主。

  來自貓眼2022年購票用戶數據顯示,20歲至24歲觀眾(zhong) 占比24.2%,25歲至29歲觀眾(zhong) 占比22.2%,是電影市場兩(liang) 大主力年齡區間,而30歲至34歲、35歲至39歲則分別占據18.3%和13.9%。20歲以下觀眾(zhong) 沒有延續過去兩(liang) 年上升之勢,由2021年的8.5%降至6.7%,不過“00後”觀眾(zhong) 仍在持續提升、“05後”觀眾(zhong) 逐漸走進電影院,正成為(wei) 市場新力量。相比之下,“40歲以上”人群雖年齡跨度大、人口總數多,但作為(wei) 電影觀眾(zhong) 僅(jin) 占14.7%。

  貓眼研究院分析師劉振飛介紹,從(cong) 目前的觀眾(zhong) 年齡數據統計情況來看,17歲至18歲觀眾(zhong) 占比迅速提升,22歲至23歲達到觀影占比峰值,27歲至30歲左右則開始快速下降,40歲左右的單一年齡占比已降至1%以下。“從(cong) 趨勢來看,30歲前後生活重心轉向家庭是觀眾(zhong) 文娛消費習(xi) 慣改變的核心原因,不過2023年《熊出沒·伴我“熊芯”》票房突破14億(yi) 元,成為(wei) 中國電影市場首部票房破十億(yi) 的親(qin) 子電影,反映出親(qin) 子市場的強大潛力。40歲開始,觀眾(zhong) 文化消費漸漸轉向其他市場。”

  “40+”觀眾(zhong) 為(wei) 啥不去影院

  “我實在是沒時間去電影院。”今年45歲的教育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武先生有兩(liang) 個(ge) 兒(er) 子,“這個(ge) 年紀在企業(ye) 是‘夾心層’,本來事就多;業(ye) 餘(yu) 要輔導孩子功課、參加興(xing) 趣培養(yang) ,每周末還要安排全家親(qin) 子活動,首選是在戶外,時間排得很滿。”武先生印象裏,上一次看電影還是《我和我的祖國》。

  去年至今,41歲的劉嘯看了兩(liang) 場電影,“一場是很多朋友都說不錯的,我和太太找了一天晚上等孩子休息了去看,結果我倆(lia) 都在電影院裏睡著了”;最近的一場則是帶孩子去看《熊出沒》,“結果我又睡著了”。他從(cong) 事外貿行業(ye) ,“這幾年壓力比較大,時常熬夜,精力確實不如當年”。

  電影院裏的光影刺激和震耳欲聾的聲效,則是部分觀眾(zhong) 不再進入電影院的原因。“現在的電影屏幕很大,有些視覺效果故意有刺激性,還有聲音效果,一下一下都像敲打在我心髒上。”今年54歲的劉女士已多年不進電影院,盡管孩子常常鼓勵她去感受,但她仍覺得封閉的環境“讓人不舒服”。此外,還有部分40歲以上的觀眾(zhong) 認為(wei) ,如今流行的一些電影題材對他們(men) 不再有吸引力。

  吸引“40+”觀眾(zhong) 要靠題材

  40歲以上的觀眾(zhong) 真的不願再走進電影院了嗎?但從(cong) 貓眼多部電影的觀眾(zhong) 畫像分析來看並非如此。

  據統計,中國影史上票房突破10億(yi) 元的電影中,《長津湖》係列、《我和我的祖國》《芳華》《懸崖之上》等電影,40歲以上的觀眾(zhong) 則是主力觀影人群之一。《我和我的祖國》的用戶畫像中,40歲以上人群達21.2%,僅(jin) 次於(yu) 25歲至29歲群體(ti) ;票房57.75億(yi) 元的《長津湖》,這一比例達22.1%;《懸崖之上》《芳華》中這部分觀眾(zhong) 更是占到24.5%和30%以上,成為(wei) 觀眾(zhong) 最多的年齡段。在劉振飛看來,隻要有喜歡的題材,40歲以上觀眾(zhong) 仍會(hui) 走進電影院。

  40歲以上的觀眾(zhong) 愛看什麽(me) 題材,或許可以從(cong) 今年春節檔的三部電影一窺特點。以曆史為(wei) 背景的《滿江紅》吸引了17.4%的40歲以上觀眾(zhong) ,國產(chan) 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這一數字則下降到15.7%,動畫電影《深海》隻有12.5%。把時間線延伸至2022年,以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為(wei) 背景的《狙擊手》,用戶畫像中40歲以上觀眾(zhong) 占33.7%,遠超其他年齡段。曆史、戰爭(zheng) 、現實題材及經典IP仍受到40歲以上觀眾(zhong) 的喜歡。

  期盼更多元文化增值服務

  “千萬(wan) 不要小看中年人的消費能力和熱情。”最近,楊旭一直向周圍人推薦電影《灌籃高手》,“情懷拉滿,品質上乘,票房肯定要爆”。然而當同事推薦給他一套《灌籃高手》手辦時,卻被他嫌棄。

  “從(cong) 收益角度,項目首選還是對準35歲以下人群。”從(cong) 事影視製作的吳先生說,無論從(cong) 電影票房、衍生品開發到IP延續,影視產(chan) 品開發還是針對年輕人,“數據不會(hui) 騙人。比如《流浪地球2》眾(zhong) 籌的衍生品中,有多少是40歲以上的人購買(mai) 的?”

  40歲之後,楊旭的文化消費重心已轉向舞台劇、音樂(le) 會(hui) 等。“雖然單價(jia) 高很多,但一方麵可以現場感受作品魅力,另一方麵還有文化活動可以參與(yu) ,比如有的舞台劇結束後可以跟主創交流,有的展覽會(hui) 配套專(zhuan) 家講座等,文化消費有延續性。”在他看來,電影是最大眾(zhong) 化的文化產(chan) 品,可又是離大眾(zhong) 最遠的,“路演可能是唯一可以和創作者交流的渠道,但普通觀眾(zhong) 根本買(mai) 不到票”。不少觀眾(zhong) 表示,希望除了看電影本身,還能有更多增值服務。鍾菡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