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建好自然資源資產“底賬”

發布時間:2023-03-14 10:25:00來源: 經濟日報

  日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江蘇大豐(feng) 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東(dong) 昆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ge) 自然保護地,作為(wei) 首批重點區域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實現登簿。這標誌著我國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打通了“最後一公裏”,是國家公園體(ti) 製改革領域的“裏程碑”。

  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是加強生態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基礎性製度,是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八項任務之首。沒有健全的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自然資源資產(chan) 所有者不到位、權責不清晰、權益不落實,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資源就難以實現一體(ti) 化保護、係統修複和綜合治理,就難以得到綜合、高效和可持續開發利用。

  在我國,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是巨大的生物資源資產(chan) 寶庫,囊括全國90%的植被係統和陸地生態係統、85%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然而,自然保護地一度是我國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的薄弱領域,管理權難以統一行使、權責關(guan) 係不對等、權益衝(chong) 突時有發生、生態保護與(yu) 經濟發展矛盾突出。

  據此前調查,全國65.15%的林業(ye) 係統自然保護區內(nei) 有集體(ti) 林分布,集體(ti) 林比重達到38.69%。就納入自然保護區的集體(ti) 林管理,通常基於(yu) “委托代管協議”,由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與(yu) 當地集體(ti) 社區簽署,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提供生態公益林補償(chang) ,由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行使管理權。不少自然保護區處於(yu) 經濟欠發達地區,當地群眾(zhong) 具有較強的發展訴求,卻又麵臨(lin) 部分集體(ti) 林納入自然保護區的資源利用限製。合理平衡經濟發展與(yu) 自然資源保護之間的關(guan) 係尤為(wei) 重要。

  重點區域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有利於(yu) 加快破解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存在的問題,在促進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高質量發展上邁出堅實一步。通過自然資源資產(chan) 登記,建立自然保護地的“底賬”,不僅(jin) 包括“誰所有”“誰管理”,還包括“有什麽(me) ”“怎麽(me) 樣”,為(wei) 下一步推進所有權和管理權行使、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加速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促進保護與(yu) 發展協同模式等奠定基礎。

  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改革是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與(yu) 國家公園體(ti) 製等改革具有較強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過去5年和新時代10年,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開展了大量管理、理論和實踐探索,管理體(ti) 製機製日益完善、方法體(ti) 係日益健全、技術手段日益先進。

  自然保護地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確認登記,是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改革的成果。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改革也為(wei) 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的日益完善、國家公園體(ti) 製的改革提供了大動能。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上,一個(ge) 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和國家公園體(ti) 製定然會(hui) 對“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邁向生態文明”貢獻更多中國智慧。(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謝 屹)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