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天津創業 奔向星辰大海
【一線講述】
紮根天津創業(ye) 奔向星辰大海
講述者:雲(yun) 遙宇航董事長 李峰輝
今年1月,雲(yun) 遙宇航衛星的GNSS掩星數據通過中國氣象局及行業(ye) 專(zhuan) 家評估,數據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是國內(nei) 首個(ge) 商業(ye) 掩星數據通過該評估,星座的氣象數據將在近期開始服務於(yu) 我國的氣象預報事業(ye) 。這標誌著我們(men) 離建立全球氣象服務網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GNSS掩星氣象探測載荷是一種新型星載遙感綜合探測設備,具有高時空分辨率,可以同時探測全球多個(ge) 區域的掩星數據,實現從(cong) 大氣層到電離層的連續探測。雲(yun) 遙宇航的目標是建成在軌運行80顆衛星的全球組網星座,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建立中國自己的全球氣象服務網,為(wei) 產(chan) 業(ye) 、企業(ye) 提供實時性優(you) 於(yu) 20min的氣象預報信息及地震短臨(lin) 預報信息。
讀書(shu) 時,我了解到我國的氣象數據國產(chan) 化低,很容易受製於(yu) 人。2019年,我還在天津大學讀博士時,就創辦了雲(yun) 遙宇航。這是一家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集空、天氣象探測載荷研發與(yu) 數據反演和應用於(yu) 一體(ti) 的高新技術企業(ye) 。做高新技術企業(ye) 要耐得住寂寞,幸好天津大學有完善的創業(ye) 創新生態,有學校的優(you) 勢學科做技術支撐,有一支專(zhuan) 業(ye) 的投資基金,還有很多企業(ye) 家校友當創業(ye) 導師,這讓我們(men) 的創業(ye) 路好走了很多。資金、研發、產(chan) 業(ye) 、政策等一係列創業(ye) 元素能在這裏順利“鏈接”。企業(ye) 成立不到一年,就獲得了首屆天津大學“北洋海棠杯”校友創新創業(ye) 大賽特等獎,並獲得了由天大校友基金——北洋海棠基金領投,多家基金跟投的千萬(wan) 級人民幣天使輪融資。就這樣,雲(yun) 遙宇航紮根天津,開始了星辰大海的征程。
千萬(wan) 元的天使投資聽起來很多,但對於(yu) 造衛星來說就是杯水車薪了。小型化、低成本化與(yu) 數據采集應用高效性正是雲(yun) 遙宇航的技術特點。學校和天津市濱海新區政府給予了我們(men) 這些創業(ye) 者極大的支持與(yu) 扶持,鼓勵我們(men) 大膽探索。經過艱苦的研發,2021年12月7日,雲(yun) 遙宇航成功發射了“天津大學一號”衛星。我們(men) 的衛星從(cong) 成本到產(chan) 能都優(you) 於(yu) 美國同類衛星。公開數據顯示,我們(men) 對標的美國某公司的衛星成本100多萬(wan) 美元,一天能探測的氣象數據是110多條,而我們(men) 的“天津大學一號”衛星一天產(chan) 能1500多條,成本是幾百萬(wan) 元人民幣。
“天津大學一號”發射後,“雲(yun) 遙星座計劃”正式全麵啟動。我們(men) 深耕天津這塊創業(ye) 熱土,發射了“天津濱海一號”等氣象探測衛星。截至2023年2月,雲(yun) 遙宇航有12顆GNSS掩星探測業(ye) 務衛星、2顆GNSS反射業(ye) 務載荷在軌運行。到2023年底,預計將有18顆GNSS掩星業(ye) 務星在軌運行。目前由在軌衛星組成的大氣探測星座是國內(nei) 最大的商業(ye) GNSS掩星探測星座。未來我們(men) 計劃在天津建立一個(ge) 氣象中心,用我們(men) 自己的衛星數據和共享數據,為(wei) 全世界用戶提供定製化服務。
紮根天津創業(ye) ,奔向星辰大海,是我在津創業(ye) 的故事。但我並不孤獨,在我們(men) 創業(ye) 起步的天大科技園,共有入駐企業(ye) 114家,其中9家企業(ye) 獲得股權投資,總金額1.745億(yi) 元。未來五年,這裏還將吸引500家科技創業(ye) 企業(ye) 入駐,匯聚1萬(wan) 名以上的優(you) 秀大學畢業(ye) 生留津幹事創業(ye) ,未來可期。
(光明日報記者劉茜、陳建強 光明日報通訊員趙暉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