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通知要求——全麵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推動城鄉(xiang) 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了五個(ge) 方麵15條具體(ti) 措施。
如何鞏固住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怎樣推動城鄉(xiang) 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更大進展?3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疾控中心等部門圍繞相關(guan) 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平穩進入“乙類乙管”防控階段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司長劉德春介紹,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總體(ti) 向好,平穩進入“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控階段。然而,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還在不斷變異,我國城鄉(xiang) 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對此,《通知》明確,抓緊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城鄉(xiang) 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更大進展,加快建設健康中國和美麗(li) 中國。
劉德春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紮實推進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地。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將全麵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動城鄉(xiang) 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上下聯動、左右協同。
“我們(men) 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加強投資、價(jia) 格、金融、稅收等政策協同,形成工作合力,積極支持各地公共衛生設施、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將符合條件的補短板、強弱項重點項目優(you) 先納入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支持範圍。”劉德春說。
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建設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yu) 信息化司副司長吳翔天介紹,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不斷健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不斷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
“我們(men) 將繼續推動優(you) 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吳翔天說,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建設。繼續協調有關(guan) 部門加大中央投資力度,安排更多資金支持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地方也加大投入,優(you) 化資源布局,建強以公立醫療機構為(wei) 主體(ti) 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
吳翔天表示,要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一方麵,發揮國家重大傳(chuan) 染病防治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完善地市級傳(chuan) 染病救治網絡,加快推進醫療救援隊伍建設;另一方麵,加強應急醫藥儲(chu) 備管理,建立儲(chu) 備長效機製。推進建立遍及城鄉(xiang) 的現代醫藥流通網絡,完善人員、物資統籌調配機製,保障醫療服務平穩有序。
“構建更加科學有序的就醫秩序。”吳翔天說,科學統籌區域醫療資源,加強城市醫療集團網格化布局管理,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建設,明確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在相關(guan) 疾病診療中的職責分工、轉診標準和轉診程序,優(you) 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連續性、係統性。
做好傳(chuan) 染病監測預警工作
“春夏季是流感、諾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傳(chuan) 染病的高發季節,新冠疫情流行風險依然存在。同時,登革熱、瘧疾等傳(chuan) 染病輸入風險不斷增大。”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常昭瑞說,傳(chuan) 染病防控始終是社會(hui) 普遍關(guan) 注的熱點問題,防控成效直接關(guan) 係到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國家安全穩定。
常昭瑞介紹,在健全疫情監測體(ti) 係和信息報告製度方麵,我國現已初步形成兼顧常態與(yu) 應急、入境與(yu) 本土、城市與(yu) 農(nong) 村、一般人群和重點人群的多渠道傳(chuan) 染病監測體(ti) 係,及時有效地掌握疫情走勢。
“我們(men) 將繼續優(you) 化完善多渠道監測體(ti) 係,做好新冠、流感等傳(chuan) 染病監測預警工作,強化疫情形勢分析和趨勢研判。”常昭瑞說,加強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群常態化監測,完善多學科專(zhuan) 家隊伍,針對病毒變異株和疫情異常信號快速開展風險評估,提高應對的時效性。
常昭瑞表示,繼續發揮傳(chuan) 染病網絡直報係統在疫情防控中的基礎作用,落實醫療衛生機構報告主體(ti) 責任和執行首診負責製,督促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依法依規、及時準確、完整規範報告疫情信息。完善傳(chuan) 染病網絡直報功能,充實相關(guan) 監測數據報告模塊,提高數據收集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全麵改善城鄉(xiang) 環境衛生
《通知》提出,全麵改善城鄉(xiang) 環境衛生。各地要根據季節特點和傳(chuan) 染病防控形勢,及時深入開展城鄉(xiang) 環境衛生整治,築牢疫情防控的環境基礎。
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楊宏毅表示,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將進一步提高城鄉(xiang) 環境衛生作業(ye) 質量,做好公共區域清掃保潔,提高機械化清掃率,加強公廁保潔作業(ye) 。持續抓好城市背街小巷、老舊小區、城鄉(xiang) 結合部等重點區域環境衛生治理,努力提升薄弱環節環境衛生麵貌。進一步做好農(nong) 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工作。
“開展垃圾分類,不僅(jin) 是為(wei) 了改善環境、節約資源,更是為(wei) 了培養(yang) 和提升全社會(hui) 的文明素質。”楊宏毅說,目前,46個(ge) 重點城市基本建成了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ti) 係;地級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居民小區覆蓋率達82.5%。同時,垃圾處理結構不斷優(you) 化。
保障疫情防控生態環境安全
生態環境部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虢清偉(wei) 表示,新冠疫情期間,生態環境部指導督促各地嚴(yan) 格落實“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和服務100%全覆蓋,醫療廢物、醫療汙水及時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100%全落實”工作要求,取得了顯著成效。
虢清偉(wei) 介紹,各地積極主動作為(wei) ,積累了一批好的經驗做法。比如,上海建立了排汙許可證、醫療機構執業(ye) 許可證、排水許可證“三證”信息共享機製,河南、浙江、湖南等省份明確了排查整治技術要求和工作流程,寧夏製定了醫療汙水智能化監管方案,山東(dong) 、河南製修訂了地方醫療機構汙染物排放控製標準等,有效提高了醫療汙水排查、治理效率,提升了規範化、信息化水平。
虢清偉(wei) 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後,針對醫療汙水汙染控製,生態環境部將堅持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監管模式。常態化防控時,通過強化汙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維監管,確保醫療汙水有效收集、處理和達標排放;疫情流行時,通過啟動應急措施,強化汙水消毒處理,防止病毒通過汙水傳(chuan) 播擴散,切實保障疫情防控生態環境安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