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消費是驅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
【光明時評】
作者:周密(南開大學中國城市與(yu) 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隨著疫情逐漸散去,各地夜經濟、城經濟、網經濟等開始恢複,鄉(xiang) 、景、人相結合的賞花經濟、遊客經濟逐漸熱絡起來。
消費是最終需求,既是經濟增長的起點,也是經濟增長的最終動力。有效供給與(yu) 有效需求是生產(chan) 可持續發展的條件。有效需求主要包括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和出口需求,這也常常被視為(wei) 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當前,很多產(chan) 業(ye) 處於(yu) 深度轉型期:產(chan) 業(ye) 投資回報率較低,盲目擴大投資可能引發進一步產(chan) 能過剩,出口需求受多種外部因素製約、波動較為(wei) 明顯……在這種背景下,消費就成為(wei) 驅動經濟增長的關(guan) 鍵引擎。2020年以來,促進消費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諸多文件將擴大內(nei) 需的著力點明確落在消費上,將促進消費擴容提質作為(wei) 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的重要內(nei) 容。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也強調,要“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這必將推動釋放我國消費潛力,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更大市場空間。
消費帶動經濟恢複的方式多種多樣。首先,要激活潛在消費。這需要明確“滿足誰的消費?”“怎麽(me) 把握、滿足潛在消費?”等問題。比如彰顯現代時尚和曆史人文的標誌性商圈,就是激活消費的標配。隨著休閑、娛樂(le) 、美食、表演等吃喝遊購娛一體(ti) 的購物業(ye) 態、體(ti) 驗業(ye) 態加快發展,更多新地標、新場景、新品牌出現,不斷滿足著消費者對美好生活國際化、高品質、時尚性、舒適性的向往。其次,要釋放預防性消費。疫情時期,出於(yu) 有備無患的心理,居民更傾(qing) 向於(yu) 增加預防性儲(chu) 蓄,減少消費支出。因此,釋放消費就需要找到居民預防性需求的突破口。例如,中國家庭儲(chu) 蓄一般都會(hui) 考慮未來的醫療、養(yang) 老需求,因此,擴大高水平醫療健康服務供給,建設高水平多層次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設計更為(wei) 精準的康養(yang) 消費產(chan) 品等方式,可成為(wei) 釋放預防性儲(chu) 蓄,拉動消費的有力抓手。最後,要給受束縛的消費鬆綁。很多消費在特定的背景下需要加以管控,但隨著經濟環境和市場條件的變化,就需要進行動態調整,有區分性地加以適度鬆綁,比如隨著二孩三孩開放政策的推出,部分家庭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可以適度激活。再次,要加強外部消費的引入。在全國層麵,通過自貿區自貿港建設推動國外需求的引入;在城市層麵,引入其他區域的需求,如通過文旅商體(ti) 一體(ti) 化的運作方式加快消費群體(ti) 在不同城市和區域間流動。此時,如何留住消費就成了各地企業(ye) 和政府的重要功課。通過在消費前聚攏人群,提高品牌、人氣、熱度的影響力;在消費中營造場景,描繪消費路徑、標注消費環節點、打通銜接堵點;在消費後注重口碑評價(jia) 和反饋機製——鏈條式的運營管理逐漸成為(wei) 市場化推進消費的底層邏輯。
人們(men) 的消費習(xi) 慣在變,消費場景也會(hui) 變。當前,以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為(wei) 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迅猛發展,正在全麵重構經濟社會(hui) 發展模式,也在重構人們(men) 的消費方式。特別是在新冠疫情之下,數字經濟拓寬了居民消費渠道,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居民的消費模式與(yu) 消費習(xi) 慣,展現出強大生機活力。通過整合數字化“新基建、新場景、新生態”等關(guan) 鍵要素,很多新鮮有趣的數字消費正在刷新人們(men) 對消費的認知,成為(wei) 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
當然,政府對消費的引導與(yu) 管理還須格外關(guan) 注。以往主要是管企業(ye) 、管產(chan) 業(ye) ,管理對象明確而具體(ti) 。而今,麵對消費群體(ti) 廣泛、靈活性高、不可控性大的特征,傳(chuan) 統方式很難進行有效管理;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力量的壯大,特別是伴隨著口碑消費、團購消費等消費新勢力的崛起,根據消費指針來引導企業(ye) 和產(chan) 業(ye) 的發展尤為(wei) 關(guan) 鍵,對消費鏈和消費圖譜的清晰刻畫也成了跟描繪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業(ye) 圖譜一樣重要的任務。
很多人笑談,當前的消費是報複性的,然而,無論日益增長的消費是複蘇性的,還是報複性的,消費需求的提升就是經濟向好的風向標,說明人們(men) 開始對未來充滿期待。有了期待就有信心,有了信心就有力量,這份力量將轉化為(wei) 經濟發展的強大內(nei) 驅力,讓未來經濟大發展指日可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