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2022年GDP百強城市榜:江蘇13市均超4000億,十強有變化

發布時間:2023-03-17 10:26:00來源: 第一財經

  導讀:2022年百強城市中,GDP超過5000億(yi) 的有56個(ge) ,比上一年多3個(ge) ;十強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

  2022年GDP百強城市名單已經出爐。在全國330多個(ge) 地級以上城市中,這些城市如何成為(wei) 佼佼者?

  第一財經根據各地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和公開報道梳理發現,2022年GDP百強城市經濟總量達到85.1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比重70.3%。從(cong) 名次變化看,鄂爾多斯、榆林、包頭、寧德、曲靖、宿遷等城市上升較快。同時,在十強中,重慶超越廣州上升至第四,武漢反超杭州升至第八。從(cong) 省域分布看,江蘇13市全入圍,且均超過4000億(yi) 元。

  十強有何變化

  2022年百強城市中,GDP超過5000億(yi) 的有56個(ge) ,比上一年多3個(ge) ;位居第100的上饒,GDP達3309.7億(yi) 元;十強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

  與(yu) 上一年相比,十強城市排名發生了兩(liang) 處變化:一是,重慶超越廣州,上升到第四位,廣州退至第五位。這並不是重慶首次超越廣州。按照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修訂後的GDP最終核實數,2018年重慶GDP已超出廣州586.56億(yi) 元;2019年,廣州以超出22.83億(yi) 元的微弱優(you) 勢重回第四位。

  廣東(dong) 省體(ti) 改研究會(hui) 執行會(hui) 會(hui) 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重慶的麵積和人口總量都比廣州大很多,GDP總量超過廣州也很正常。同時,從(cong) 產(chan) 業(ye) 結構看,廣州三產(chan) 比重較高,去年受疫情影響明顯。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you) 化,今年廣州的第三產(chan) 業(ye) 會(hui) 有比較明顯的恢複。當然,目前廣州還需要在新興(xing) 製造業(ye) 發力,在技術、產(chan) 業(ye) 鏈等方麵有所提升。

  另一個(ge) 變化是,武漢三年來首次超過杭州,升至第八位,杭州退居第九位。從(cong) 產(chan) 業(ye) 結構看,去年武漢第二產(chan) 業(ye) 增加值6716.65億(yi) 元,增長7.3%,占GDP比重為(wei) 35.6%。同期,杭州第二產(chan) 業(ye) 增加值5620億(yi) 元。由此可見,武漢反超杭州主要依靠二產(chan) 。

  福建有兩(liang) 個(ge) 城市躋身20強,其中,福州、泉州和西安排名上升兩(liang) 位。從(cong) 第18名的福州到第21名的合肥,經濟總量差距較小。因此,這幾個(ge) 城市排名變動較為(wei) 頻繁;從(cong) 第22名的西安到第24名的東(dong) 莞,也存在類似情況。

  目前GDP萬(wan) 億(yi) 城市有24個(ge) 。展望2023年,“萬(wan) 億(yi) 城市俱樂(le) 部”有望迎來新成員。2022年,常州和煙台這兩(liang) 個(ge) 地級市的GDP均已超過9500億(yi) 元,今年均有望突破萬(wan) 億(yi) 大關(guan) 。今年常州市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是衝(chong) 刺“GDP萬(wan) 億(yi) 之城”的決(jue) 勝之年。

  常州正在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2015年之前,常州動力電池產(chan) 業(ye) 並不強。隨著中創新航、時代新能源、蜂巢能源等項目落地達產(chan) ,常州動力電池產(chan) 業(ye) 鏈完整度目前已達97%,居全國首位。目前常州動力電池產(chan) 銷量占全國1/5,江蘇全省1/2。動力電池又帶動了整車集聚。隨著理想、比亞(ya) 迪等企業(ye) 到來,常州新能源汽車2022年實現整車產(chan) 銷超34萬(wan) 輛,占江蘇全省的一半,在傳(chuan) 統造車強市、能源大市中突圍。

  江蘇13市均超4000億(yi)

  從(cong) 具體(ti) 省份看,除四大直轄市之外,其餘(yu) 96個(ge) 城市分布在23個(ge) 省份;江蘇、山東(dong) 、廣東(dong) 位居前三;第二經濟大省江蘇13個(ge) 城市全部入圍百強榜。其中,蘇州、南京、無錫、南通、常州、徐州等6個(ge) 城市居30強。

  隨著宿遷和連雲(yun) 港突破4000億(yi) 元大關(guan) ,江蘇13市GDP全部超過4000億(yi) 元。2022年,江蘇13個(ge) 設區市中,GDP在5000億(yi) 元以下的是淮安、宿遷和連雲(yun) 港。其中,在江蘇位居第13名的連雲(yun) 港,全國排名第74位。盡管江蘇區域發展存在蘇南、蘇中、蘇北的差異,但各地經濟總量差異度相對較小。在人口方麵,七普數據顯示,江蘇13市,有12市常住人口超過450萬(wan) 人,人口數量最少的鎮江也超過300萬(wan) 人。

  同樣是平原占比較高的第三經濟大省山東(dong) 有11市進入百強榜;相比之下,廣東(dong) 雖然多達21個(ge) 地市入圍,但受地形地貌和區位等諸多因素影響,粵東(dong) 西北與(yu) 珠三角一直存在明顯差距。廣東(dong) 平原麵積隻占23.7%,珠三角是廣東(dong) 最大平原。廣東(dong) 進入百強的城市中,有8個(ge) 位於(yu) 珠三角地區,其中深圳、廣州穩居前五;第四經濟大省浙江有8個(ge) 城市進入城市百強;戶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人口大省河北和東(dong) 南沿海省份福建各有6個(ge) 城市進入百強;中部的湖南、江西兩(liang) 地各有5個(ge) 城市進入百強。

  哪些城市排名上升快

  從(cong) GDP絕對值排名看,不少城市排名大幅上升。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百強城市中,有12個(ge) 城市的排名上升名次達到或超過3個(ge) ,分別是廈門、榆林、襄陽、漳州、鄂爾多斯、贛州、宿遷、曲靖、包頭、綿陽、寧德、上饒。其中,隻有廈門是副省級城市、二線城市;其他城市均為(wei) 傳(chuan) 統的三四線城市。

  2022年廈門GDP達到7802.7億(yi) 元,增長4.4%,連超長春、昆明和沈陽三個(ge) 省會(hui) 城市,排名升至第31位。未來廈門有望進入30強城市行列。

  相比30強城市,百強榜中下遊的城市排名變化幅度更大。這是因為(wei) ,這些城市相互之間的差距更小,在基數即經濟總量較小的情況下,一些地級市憑借能源價(jia) 格上漲或者一些重大項目拉動,排名也實現較大提升。

  從(cong) 排名上升較多的城市看,榆林、鄂爾多斯、包頭屬於(yu) 能源價(jia) 格上漲排名上升的典型。2022年,陝西榆林的經濟總量超過了長期位居中西部非省會(hui) 城市之首的河南洛陽,成為(wei) 中西部非省會(hui) 城市GDP總量新的領跑者。榆林能源工業(ye) 產(chan) 值占全市規上工業(ye) 產(chan) 值超過80%;在能源工業(ye) 中,煤炭工業(ye) 又是主力。2022年鄂爾多斯市煤炭銷量預計達8.36億(yi) 噸,占全國五分之一,同比增加1.16億(yi) 噸,增幅達15%。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分析稱,能源發展突出的城市當前經濟增速很快,勢頭很好,但也要及早進行轉型布局。等到產(chan) 業(ye) 供應鏈得到修複,能源價(jia) 格也會(hui) 下行。因此,這些地區要趁現在加快轉型,加快產(chan) 業(ye) 多元化,增加後續抵抗風險的能力。

  當前,榆林、鄂爾多斯等能源大市也在加快能源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新能源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非能源產(chan) 業(ye) 。而能源城市之外,其他一些排名上升較快的地級市,依托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重大工業(ye) 項目等的帶動,經濟實現快速發展。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