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古老技藝 描繪幸福生活
前不久,文化和旅遊部、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公布了66個(ge) 2022年“非遺工坊典型案例”,甘肅慶陽香包繡製非遺工坊、裕固族服飾非遺工坊、臨(lin) 夏磚雕非遺工坊的案例入選。在推動非遺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道路上,這3名“優(you) 秀生”充分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在非遺保護、帶動就業(ye) 增收、促進鄉(xiang) 風文明等方麵不斷釋放甘肅文化力量。
“小香包”裏“大文章”
慶陽香包造型豐(feng) 富、圖案精美,千姿百態的“荷包”“絀絀”祈求福壽平安,充滿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yu) 向往。如今,慶陽香包不僅(jin) 是獨具魅力的藝術品,更是有著可觀經濟效益的旅遊商品。
2019年12月,慶陽岐黃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依托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慶陽香包繡製,設立慶陽香包繡製非遺工坊,成為(wei) 帶領群眾(zhong) 脫貧致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產(chan) 品研發、市場銷售、行業(ye) 引領等方麵發揮著骨幹帶動作用。
近年來,非遺工坊將傳(chuan) 統慶陽香包繡製與(yu) 當代文化相結合,設計推出不同類型的非遺文創產(chan) 品,從(cong) 個(ge) 人佩戴走向廣闊市場,從(cong) 個(ge) 體(ti) 製作走向規模生產(chan) ,香包也逐漸變成慶陽連接外部世界的一張“名片”。
據了解,非遺工坊積極與(yu) 市場對接,形成“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電商+博物館”的商業(ye) 模式,覆蓋了慶陽香包傳(chuan) 承、設計、展示、銷售各個(ge) 環節。非遺工坊緊抓機遇,先後在省內(nei) 外,並遠赴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積極開展慶陽香包繡製非遺項目的宣傳(chuan) 、推介、展銷。
經過多年苦心經營,非遺工坊產(chan) 品銷售取得了不俗的業(ye) 績。同時,非遺工坊積極拓展產(chan) 業(ye) 鏈,投身於(yu) 鄉(xiang) 村文旅融合,實現年產(chan) 值600多萬(wan) 元,解決(jue) 了近百名農(nong) 村貧困戶、殘疾人和200名大學生的就業(ye) 問題,輻射帶動農(nong) 戶就業(ye) 4000多家,累計培訓8000人次。
非遺工坊還投資建成了“義(yi) 渠村”非遺田園綜合體(ti) ,著力打造內(nei) 涵豐(feng) 富、生態環境優(you) 美、文化和旅遊相結合的非遺示範基地。在此基礎上,連續舉(ju) 辦7屆“義(yi) 渠村——菊尚之約”文化旅遊活動,不僅(jin) 豐(feng) 富了人民群眾(zhong) 的文化生活,也帶動村民增收,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其間,非遺工坊帶動鄰近3個(ge) 村近百名村民參與(yu) 勞作,舉(ju) 辦大型活動6場,共接待遊客5萬(wan) 人次。
非遺工坊負責人劉蘭(lan) 芳介紹,未來,非遺工坊還將持續對群眾(zhong) 進行產(chan) 業(ye) 和技術培訓,將文化創意、鄉(xiang) 村旅遊和非遺技藝深度結合,促進慶陽香包繡製項目的傳(chuan) 承發展,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取得成效。
裕固族服飾展現美
今年春節期間,在“非遺過大年·年貨集市”非遺工坊展銷上,裕固族服飾非遺工坊展示了裕固族長袍、裙子、頭飾、項鏈等50餘(yu) 種300多件商品,十分搶眼。“通過講解裕固族的服飾特點、民俗民風,讓受眾(zhong) 接觸並了解裕固族服飾的工藝和傳(chuan) 承,是我們(men) 的初衷。”非遺工坊負責人妥麗(li) 娜說。
2019年12月,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薩爾瑪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依托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裕固族服飾,設立裕固族服飾非遺工坊。近年來,非遺工坊深挖曆史文化資源,並結合市場需求,在打造形成完整的裕固族傳(chuan) 統服飾、頭飾、佩飾等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服飾文化產(chan) 業(ye) 鏈條,將裕固族服飾文化元素運用到室內(nei) 高端民族裝飾品、工藝品和動漫創作等方麵,不斷提升裕固族服飾文化產(chan) 業(ye) 的經濟價(jia) 值。
“我們(men) 也從(cong) 敦煌莫高窟等遺存的古回鶻文獻、壁畫等文物中找靈感,打造出具有裕固族祖先回鶻印記的商業(ye) 產(chan) 品。”妥麗(li) 娜介紹,非遺工坊還開發了薩爾瑪七彩福魚、薩爾瑪錢袋、薩爾瑪繡包、回鶻披風、古回鶻裝等產(chan) 品。
此外,非遺工坊還在絲(si) 綢文化中汲取養(yang) 分,研發出薩爾瑪蠍子包、薩爾瑪十二生肖零錢包、裕固刺繡生肖DIY等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產(chan) 品。
“我們(men) 在張掖絲(si) 綢之路文化藝術中心、肅南縣康樂(le) 鄉(xiang) 中華裕固風情走廊等多地打造了有關(guan) 裕固族民族文化介紹和服飾產(chan) 品展示的基地,在吸引遊客參觀的同時,還會(hui) 聆聽他們(men) 的意見建議,進行梳理和研究,使工坊產(chan) 品更符合市場需求。”妥麗(li) 娜說。
除了深入挖掘傳(chuan) 統文化底蘊,強化創新設計外,非遺工坊還以服飾為(wei) 載體(ti) ,積極推動裕固族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傳(chuan) 播。現今,非遺工坊擁有外觀專(zhuan) 利50項、商標7項、著作權1項,聘任7位裕固族老人擔任非遺傳(chuan) 承發展業(ye) 務指導,在肅南縣各鄉(xiang) 鎮開辦裕固族服飾及刺繡班十多期,培訓學員1000多人次,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磚上刻出致富路
在臨(lin) 夏州,隨處可見的磚雕作品,讓人能時時處處領略到這門傳(chuan) 統藝術的獨特魅力。2006年,臨(lin) 夏磚雕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迎來了全新發展階段。臨(lin) 夏青韻磚雕有限公司依托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臨(lin) 夏磚雕,設立臨(lin) 夏磚雕非遺工坊,現有員工86人,含中高級工藝美術師12人。
2021年,非遺工坊被確定為(wei) 甘肅省返鄉(xiang) 創業(ye) 示範基地,並先後榮獲全省推動非公有製經濟跨越發展先進集體(ti) 等50多項榮譽。
與(yu) 很多家庭貧困的鄉(xiang) 親(qin) 一樣,張海林被工坊吸納就業(ye) ,係統性學習(xi) 磚雕技藝,迄今已將近9年。“以前,我長年外出打零工,有活一天能掙個(ge) 三五十元,沒活就隻好閑在家裏,工作都不太穩定。”張海林說,如今,他憑著自己嫻熟的技藝,每月可以拿到五六千元工資。“工作多年,提升的不僅(jin) 是自己製作磚雕的技能水平,還有自己的生活質量。”現今,非遺工坊的工人月均收入4500元以上。
臨(lin) 夏青韻磚雕有限公司總經理範祥軍(jun) 介紹,非遺工坊掛牌成立以來,結合臨(lin) 夏磚雕特色,積極探索“公司+”模式,形成了產(chan) 學研創新協同、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的模式,並突出就業(ye) 工坊實踐性,努力建設成“磚雕藝術傳(chuan) 承基地”“古建材料供應基地”和“文化旅遊體(ti) 驗基地”。兩(liang) 年來,累計培訓學員200多人。
非遺工坊還充分利用臨(lin) 夏青韻磚雕有限公司良好的生產(chan) 加工設施、研發設計團隊和工作環境,開展文創產(chan) 品研發和銷售,推出了臨(lin) 夏磚雕文創產(chan) 品35件。設立了臨(lin) 夏青韻博物館,搭建磚雕藝術研學體(ti) 驗平台,開展各類研學活動,與(yu) 十餘(yu) 家旅遊研學及教育機構設立研學教育基地。累計接待蘭(lan) 州、白銀等地中小學生研學團隊150多場次,接待研學人數5萬(wan) 多人次。
如今,臨(lin) 夏州有3000多人從(cong) 事磚雕行業(ye) 。臨(lin) 夏磚雕已成為(wei) 臨(lin) 夏州重點文旅產(chan) 業(ye) 和重要文化名片。在臨(lin) 夏磚雕非遺工坊裏,越來越多像張海林一樣的磚雕師傅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在一塊塊方磚上雕刻出幸福花。(羅贇鵬 張隴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