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推動中西部地區數字經濟加快發展

發布時間:2023-03-21 10:2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新聞隨筆】

  作者:張再傑(貴州財經大學西部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ti) 布局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ti) 化推進格局”的數字中國建設目標,明確在“2522”整體(ti) 框架布局下基礎設施、數據要素、平台經濟、數字技術等方麵的重點工作任務。

  中西部地區具有土地、綠電資源豐(feng) 富,氣溫較東(dong) 部低,數據與(yu) 算力中心成本較低等優(you) 勢,應在數字經濟“新賽道”上搶抓新機、加快發展。但總體(ti) 來看,中西部地區數字產(chan) 業(ye) 基礎還相對薄弱,產(chan) 業(ye) 鏈條尚未真正形成,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小;同時,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數字技術應用和創新水平相對滯後,發展要素支撐能力不足特別是高層次數字人才嚴(yan) 重缺乏。這些問題嚴(yan) 重製約了中西部地區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jue) 。

  加快夯實數字基礎設施。中西部地區要緊緊抓住數據這個(ge) 核心生產(chan) 要素和算力這個(ge) 核心生產(chan) 力,以“東(dong) 數西算”為(wei) 牽引,適度超前布局數據中心、算力網、5G等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打造麵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麵向東(dong) 部地區開展跨區域算力輸出,協同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等區域開展算力資源聯動,探索開展“西部算力網絡樞紐+東(dong) 部算力資源需求”數字經濟發展合作模式。做好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規劃,避免無效投資、產(chan) 能過剩等不良現象。根據數字基建不同領域實施不同發展策略,由政府主導5G基站、軌道交通、能源互聯網等非競爭(zheng) 性、非排他性的數字基建,對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新能源充電樁以及部分大數據中心等涉及高新技術和專(zhuan) 門領域的數字基建,則要充分激發市場主體(ti) 的積極性,推動專(zhuan) 業(ye) 化發展。

  推動數字賦能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西部地區要把推動數字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目標,大力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圍繞核心關(guan) 鍵技術龍頭企業(ye) 來形成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上下遊,加速數字技術的應用推廣,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同時,把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作為(wei) 重點,以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產(chan) 業(ye) 化為(wei) 主線,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改造,挖掘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與(yu) 數字技術融合的巨大潛力,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此外,還應在推動公共服務數字化轉型上突破,推進學校、醫院、養(yang) 老院等公共服務機構資源數字化,加大開放共享和應用力度。

  加快推動數字經濟製度創新。一是利用好數據資源,著力完善數據資源匯聚、共享、開放、交易等相關(guan) 規範和標準,在數據開放共享、數據安全保護等領域實現突破;二是利用好數據平台,以數據製度創新引領規則創新,在國家數據基礎製度上先行先試,在數據產(chan) 權製度、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製度、數據要素收益分配製度、數據要素治理製度等方麵創新機製、路徑、模式;三是利用好數字經濟政策,積極開展數字經濟創新政策試點,建立公開、包容、透明的數字經濟政策製定落實機製,為(wei) 數字經濟規範有序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加大人才培養(yang) 和引進力度。基於(yu) 中西部地區數字人才缺乏這一基本現實,培育並舉(ju) ,著力形成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實施數字人才集聚行動,聚焦國內(nei) 外重點院校、麵向數字經濟發展重點產(chan) 業(ye) 鏈,探索實施“揭榜掛帥”等引進形式,大力引進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產(chan) 業(ye) 化、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發展等領域的高層次人才。

  《光明日報》( 2023年03月20日 10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