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文具 鉚足幹勁抓研發
走進位於(yu) 青島萊西市夏格莊鎮的青島點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點石文具”)生產(chan) 車間,一條條機械手臂在流水線上運行自如,180餘(yu) 台自動化注塑機緊張有序運行著。點石文具項目總監李大林介紹,目前公司4條自動生產(chan) 線正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chan) ,每月生產(chan) 各類文具用筆達3000萬(wan) 支。
“即使按照這個(ge) 生產(chan) 能力,公司的產(chan) 品依然供不應求,國內(nei) 外客戶訂單量已經排到今年9月份。”李大林告訴記者,自開年以來,國內(nei) 外訂單就絡繹不絕。公司全力以赴抓生產(chan) ,員工加班加點趕訂單,確保如期交付產(chan) 品。預計公司2023年產(chan) 值可增長50%以上。
創新能力是企業(ye) 的最大底氣。“一支筆看著不起眼,但技術含量一點也不低。像這支熒光筆就是由20多個(ge) 組件構成的。”在點石文具的展廳內(nei) ,李大林對各式各樣的文具逐一介紹。
“這款雙珠彈簧直液式走珠筆的筆頭采用雙珠式,導墨方式由滑動變成滾動,提升了導墨的穩定性,以及書(shu) 寫(xie) 的順滑度。”李大林說,研發這種筆頭結構,從(cong) 前期市場調研到反複論證再到產(chan) 品定型正式生產(chan) ,突破了材料、墨水等多個(ge) 技術難關(guan) ,整個(ge) 周期用時一年。
談到具體(ti) 產(chan) 品的研發細節,李大林頗為(wei) 感慨:“看似隻是零點幾毫米的筆頭,實際上大有名堂,涉及密封、引墨、結構多個(ge) 係統的銜接,出不得絲(si) 毫差錯。”
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的背後是點石文具對研發的持續投入。“加強科技攻關(guan) ,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是企業(ye) 發展之基。”李大林介紹,點石文具每年用於(yu) 創新的投入占全年銷售收入的5%至6%。公司重視創新創意人才引進和培養(yang) ,組建了百餘(yu) 人的專(zhuan) 業(ye) 研發團隊。依托紮實的研發實力及豐(feng) 富的行業(ye) 經驗,點石文具已取得國家專(zhuan) 利181項,其中發明專(zhuan) 利22項、實用新型專(zhuan) 利26項。
在互聯網新零售和消費升級的推動下,文具消費市場呈現出品牌化、創意化、個(ge) 性化和高端化的趨勢。點石文具意識到,做好創意文具僅(jin) 有好的技術還不夠,必須將好的創意與(yu) 技術研發相結合。“以前我們(men) 隻追求筆的書(shu) 寫(xie) 功能,現在會(hui) 反複推敲每一款產(chan) 品的定位、外觀造型、配色設計、包裝展示等細節,致力於(yu) 把文具用品做成創意產(chan) 品、時尚產(chan) 品、文化產(chan) 品。”李大林介紹。
針對不同客戶需求,點石文具打造不同產(chan) 品。例如:小學生處於(yu) 書(shu) 寫(xie) 習(xi) 慣的養(yang) 成階段,書(shu) 寫(xie) 易汙損紙張,就開發出即寫(xie) 即幹的速幹墨水和握筆舒適的文具筆;上班族注重文件簽名的保存,就開發出耐水耐光的墨水;為(wei) 了契合安靜的書(shu) 寫(xie) 環境,將按動式文具筆設計成靜音式產(chan) 品……一個(ge) 個(ge) 創新產(chan) 品的突破,增強了點石文具拓展市場的底氣。
“點石文具從(cong) 初創時的小型企業(ye) ,成長為(wei)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示範企業(ye) ,秘訣在於(yu) 關(guan) 注客戶需求,充分調研市場,專(zhuan) 注於(yu) 產(chan) 品核心技術提升,以及較高的產(chan) 品更新迭代效率。”李大林介紹,針對墨水、筆頭的匹配度和客戶群體(ti) 需求不同,點石文具已開發出中性筆、走珠筆和美術用筆等多品類產(chan) 品。
在不斷創新的基礎上,點石文具還進行了智能化改造,逐步實現注塑、組裝、包裝等全流程自動化生產(chan) 。點石文具生產(chan) 車間負責人寧義(yi) 寶介紹,點石文具注塑車間的自動化率已近90%,組裝車間的自動化率也已達70%,直液式用筆已實現100%自動化生產(chan) 。自動化生產(chan) 線的建成,大幅提升了生產(chan) 效率,豐(feng) 富了產(chan) 品種類。2022年企業(ye) 銷售額達4億(yi) 元。
談及接下來的打算,李大林說:“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鉚足勁兒(er) 研發新產(chan) 品。點石文具將繼續以市場需求為(wei) 導向,不斷加大創新研發投入,以技術和質量為(wei) 核心,提升產(chan) 品研發設計能力。”(經濟日報記者 劉 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