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千鎮一麵”, 古鎮才能吸引更多遊客
作者:江德斌
統一的小橋流水、青磚白牆綠瓦、紅燈籠;無論哪個(ge) 古鎮都有賣絲(si) 綢的、賣鑰匙扣的、賣手工首飾的;甚至連“特色小吃”都變得千篇一律,臭豆腐、烤腸、甑糕……不知何時起,古鎮漸漸“長”得越來越像,古鎮裏的商鋪和特色小吃也越來越像,相似性漸漸地取代了每個(ge) 古鎮的獨特性,全國各地古鎮的“查重率”甚至高達99%。
古鎮承載著歲月的洗禮,曆史文化、民間習(xi) 俗各不相同,獨特的人文韻味吸引著廣大遊客。但是近年來,伴隨著古鎮商業(ye) 化開發熱潮,許多古鎮的原住民生活元素消失,被商業(ye) 元素取代,出現了相似的商鋪、特色小吃等,導致古鎮之間的獨特性逐漸淡化,呈現出“千鎮一麵”的尷尬。
許多古鎮的特色小吃、商品,原本主要針對本地居民,手工製品供應量有限,風格、風味相對獨特。在成為(wei) 旅遊景點後,住家逐漸變成了商鋪,商家基於(yu) 利益驅動,在銷售方麵迎合遊客需求,雖仍然以紀念品、特色小吃為(wei) 主,但是為(wei) 賺取更多利潤,改為(wei) 批發商供應,特色製品變成了工業(ye) 化、流水線製品,獨特性逐漸消失,對遊客的吸引力也隨之下降。
“千鎮一麵”的根源,在於(yu) 古鎮過度商業(ye) 化開發,管理者缺乏長遠規劃,在開發設計時急於(yu) 求成,熱衷模仿、照搬商業(ye) 化運營成功的古鎮,同時對商業(ye) 業(ye) 態疏於(yu) 統籌管理,未能有效規製商家,沒有保存古鎮的獨特性。如此一來,遊客體(ti) 驗感下滑,吐槽不斷,購買(mai) 欲望和重遊率降低,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勸退的帖子。可見,如果此種情況再延續下去,古鎮旅遊將遭遇生存危機。
因此,旅遊管理部門在開發古鎮時,需要高瞻遠矚,在保護古鎮曆史文化和商業(ye) 運營之間取得平衡,避免重複建設和惡性商業(ye) 競爭(zheng) ,保持古鎮的宜居性和文化環境。通過保護和傳(chuan) 承本地文化,保存古鎮本地特色的習(xi) 俗,使古鎮保持獨特的文化特色和曆史記憶,增加遊客的文化體(ti) 驗。
同時,有關(guan) 部門要實施嚴(yan) 格的商業(ye) 管理製度,鼓勵商家提供更具有本地特色的商品和服務,鼓勵具有獨特性、個(ge) 性化的商業(ye) 創意。除了銷售紀念品、特色小吃之外,商家還可以提供其他形式的旅遊產(chan) 品和服務,例如,古鎮研學、文化體(ti) 驗、手工製作等。這樣,可以真正增加遊客對於(yu) 古鎮的興(xing) 趣和認識,吸引不同類型的遊客,提高遊覽時長和消費水平,有利於(yu) 古鎮的可持續發展。(江德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