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八成消費者反對過度包裝 公平交易權等成關注熱點
過度包裝問題調查|八成消費者反對過度包裝 公平交易權等成關(guan) 注熱點
3月28日,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商品過度包裝問題研究和消費者感知調查報告》。報告顯示,80.7%的消費者反對過度包裝;在遇到過度包裝商品而維權的消費者中,69.5%的消費者表示對維權結果滿意;51.4%的消費者感知商品過度包裝問題比較多;消費者對於(yu) 商品過度包裝的認知存在諸多盲點,隻有34.0%的消費者了解過度包裝正確定義(yi) ,僅(jin) 有7.8%的消費者熟悉商品過度包裝的判別標準;消費者自行判別過度包裝商品難度大且容易誤判。
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於(yu) 2022年下半年開展了商品過度包裝問題研究和消費者感知調查。調查中,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通過線下走訪和主流電商網站搜索方式分析了6160個(ge) 商品的包裝;向消費維權誌願者等公眾(zhong) 征集了238個(ge) 疑似過度包裝商品線索共474張照片;在線完成了7443份有效調查問卷。為(wei) 深入分析歸納過度包裝對消費者權益的影響、存在的原因,明確治理過度包裝的工作重點,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分析了近半年全網媒體(ti) 發布的商品過度包裝熱點話題和查處糾正案例;組織了由過度包裝標準製定部門、行業(ye) 協會(hui) 代表和高校專(zhuan) 家參加的研討會(hui) ,邀請消費者代表進行了深度訪談;同時,調查采用比較研究方法,收集分析了國內(nei) 外有關(guan) 商品過度包裝的法律法規、政策、標準等。
調查顯示,在商品過度包裝問題現狀方麵,51.4%的消費者感知過度包裝問題比較多,34.3%的消費者認為(wei) 買(mai) 到過疑似過度包裝商品,在認為(wei) 買(mai) 到過疑似過度包裝商品的消費者中,有71.3%感覺受到欺騙,說明過度包裝存在欺騙性,誤導消費行為(wei) ,嚴(yan) 重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有43.5%表示“知道是過度包裝,但沒有選擇餘(yu) 地仍然選擇購買(mai) ”,說明過度包裝讓消費者被迫支付了不必要的包裝成本,一定意義(yi) 上侵害了消費者的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在消費者印象中,疑似過度包裝問題商品更多集中在大型商超和品牌電商等渠道,奢侈品、月餅、保健品、包裝茶和化妝品疑似過度包裝問題比例更高。數據顯示,雖然消費者對於(yu) 欺騙式過度包裝維權意識強,但實際維權行動弱,買(mai) 到疑似過度包裝商品的消費者中隻有14.7%的消費者進行了投訴維權,在投訴維權的消費者中有69.5%表示對維權過程和結果滿意。
在消費者對過度包裝相關(guan) 認知盲點方麵,雖然82.6%的消費者聽說過商品過度包裝,但66.0%的消費者不知道商品過度包裝的正確定義(yi) ,92.2%的消費者不熟悉商品過度包裝的判別標準;消費者判別商品是否屬於(yu) 過度包裝主要靠個(ge) 人感覺,看是否是“欺騙式包裝”、“豪華的包裝”是使用率最高的方法;國家標準中計算包裝空隙率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專(zhuan) 業(ye) 度過高,普及有難度,消費者自行判別過度包裝難度大且容易誤判。
在消費者對商品過度包裝的態度及原因方麵,調查發現80.7%的消費者對商品過度包裝持“多數情況反對”的態度,消費者對於(yu) 商品過度包裝比較反感,認為(wei) 會(hui) “助長奢華之風、不良消費風氣,造成環境汙染、資源浪費等危害”;有64.1%的消費者認為(wei) 在特定情況下可以接受商品過度包裝,如部分消費者對於(yu) “有實用價(jia) 值的過度包裝”、“奢侈品、確實需要加強保護的商品”、“部分送禮場合”出現過度包裝情況可以接受;消費者關(guan) 注對食品、茶葉、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產(chan) 品、玩具等產(chan) 品過度包裝的治理;對於(yu) 包裝的設計,消費者認為(wei) 對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等包裝開“天窗”(有透明顯示功能)或者擴大“天窗”的範圍,更有利於(yu) 消費者直觀的判斷選擇。
在商品過度包裝治理感知效果方麵,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對於(yu) 國家層麵出手治理過度包裝的認可和期盼程度高。隨著《限製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對月餅包裝要求從(cong) 2022年8月15日實施後,54.9%的消費者認為(wei) 2022年中秋節的月餅“價(jia) 格合理”,41.0%的消費者認為(wei) 2022年中秋節的月餅“沒有過度包裝”;對於(yu) 其他食品和化妝品的過度包裝治理,需要在2023年9月1日實施後才可以明顯看到效果,目前消費者對過度包裝治理效果的整體(ti) 評價(jia) 還不太高。
依據此次調研結果,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就進一步治理商品過度包裝提出了八條建議:一是根據消費者對商品過度包裝的認知盲點和自行判別過度包裝的難點,有的放矢加大消費者教育引導和宣傳(chuan) ;二是消費者準確判別商品過度包裝有難度容易誤判,建議商品包裝標注包裝空隙率等指標讓消費者知情;三是建議參考消費者判別主觀標準和已實施新標準,分階段限製商品包裝層數、包裝空隙率和包裝成本比例;四是向製定標準的有關(guan) 部門傳(chuan) 遞消費者對不同商品品類包裝功能的合理訴求;五是引導企業(ye) 順應消費者包裝偏好,結合商品特點進行包裝優(you) 化;六是借鑒國外包裝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思路,引導企業(ye) 主動采用綠色包裝;七是推動包裝創新,倡導綠色包裝,提升包裝使用體(ti) 驗,拓展包裝功能用途;八是提升消費者對商品過度包裝治理效果感知,暢通維權渠道,查處案例宣傳(chuan) 應更接地氣。
據了解,此次商品過度包裝問題研究和消費者感知調查是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繼打靶式監督月餅過度包裝調查之後,為(wei) 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商品過度包裝治理的通知》(國辦發〔2022〕29號),進一步了解商品過度包裝問題現狀、消費者對過度包裝相關(guan) 認知盲點、消費者對過度包裝的態度、包裝消費觀念和合理訴求、境外治理過度包裝經驗和現階段治理過度包裝效果所開展的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