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雙碳”目標下推動長江中遊城市群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

發布時間:2023-03-31 14:27:00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作者:嚴(yan) 飛(湖北經濟學院碳排放權交易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教授);金榮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長江中遊城市群承東(dong) 啟西、連南接北,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區域發展和推進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在“雙碳”目標下長江中遊城市群聚焦綠色低碳技術,完善綠色低碳政策,積極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與(yu) 城市高質量發展。新發展階段,為(wei) 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在“雙碳”目標下長江中遊城市群通過協同治理、技術創新、產(chan) 業(ye) 轉型、市場建設、低碳生活及資金支持等重要舉(ju) 措,探索長江中遊城市群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路徑,以助推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實現。

  協同治理路徑:區域協調發展、構建協同治理共同體(ti)

  長江中遊城市群在“雙碳”目標下推動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需加強區域協調和協同治理。

  加快研究編製“雙碳”目標下長江中遊城市群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共同研究確定一批國家級、區域級的碳達峰碳中和合作示範區和示範園地、近零碳排放示範區。

  推動跨區域的重點規劃和重大項目統一編製、聯合報批、共同實施,加快形成減汙降碳激勵約束機製,強化政策法規、市場機製、財稅金融、生態碳匯、標準建設等支撐體(ti) 係,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模式。

  長江中遊城市群在推動城鎮化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協同治理,關(guan) 鍵是探索統一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建立跨區域生態環境防控合作機製,共建長江中遊城市群生態環境標準、環境監測監控體(ti) 係、環境監管執法“三統一”製度,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及應急響應聯動機製,以及探索碳達峰協同機製等生態治理新機製。

  技術創新路徑:科技創新賦能城鎮化高質量發展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以及我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長江中遊城市群以創新驅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已成為(wei) 必然。

  要發揮科技創新第一動力作用,構建低碳技術創新體(ti) 係,提高能源效率。可以組建長江中遊城市群綠色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平台,協同實施重大綠色技術研發與(yu) 示範工程,創建一批國家級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實驗室、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要持續優(you) 化能源結構,構建以清潔能源為(wei) 主體(ti) 的新型電力係統。在繼續發展壯大清潔能源的基礎上以及保障正常生活生產(chan) 的前提下有計劃地加速推動高碳行業(ye) 有序退出,削減煤炭產(chan) 能和減少煤炭消費。重點推動電力行業(ye) 低碳化,減少燃煤電廠的新建數量並逐步淘汰老舊燃煤電廠。在優(you) 化能源消費結構的同時,強化基礎研究並前瞻性地布局前沿技術,加速現有技術落地,加快先進適用性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推動能源高效利用。

  產(chan) 業(ye) 轉型路徑:加快建設城市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

  “雙碳”目標下長江中遊城市群城鎮化的高質量發展需加快建設城市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優(you) 化低碳循環經濟布局,構建產(chan) 業(ye) 發展共同體(ti) 。促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就要淘汰高能耗、高汙染的落後企業(ye) 和過剩產(chan) 能,大力發展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提高勞動生產(chan) 效率,構建以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為(wei) 主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

  “雙碳”目標下,長江中遊城市群推動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應利用以數字化為(wei) 代表的現代技術來改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通過發展數字經濟加速低碳經濟轉型升級,深化信息與(yu) 工業(ye) 一體(ti) 化,提高工業(ye) 數字化程度;加強對工業(ye) 、建築、交通等終端用能部門的節能提效,提高電氣化水平,用電力和氫能替代化石能源的直接燃燒。

  此外,長江中遊城市群還應積極開展國家綠色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建設,聯合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發揮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引領作用,推動建立區域一體(ti) 的碳交易體(ti) 係。發揮好湖北全國碳排放權注冊(ce) 登記係統“大數據中樞”作用,探索推進長江中遊城市群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探索水權、排汙權等初始分配和跨省交易製度。

  市場建設路徑: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ti) 係

  落實高質量發展,需要深化運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手段,構建智慧能源體(ti) 係,建設“源網荷儲(chu) ”協調發展、集成互補的能源互聯網。可以創建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推動長江中遊城市群共建世界級清潔能源基地。

  為(wei) 此,要建立城市群能源協同合作機製,推動域內(nei) 碳源在長江中遊城市群就地優(you) 先消納,全麵提升城市群電網優(you) 化配置資源和安全運行能力。建立區域煤炭產(chan) 供銷信息共享、區域外煤調入和運輸溝通協調、煤炭產(chan) 供儲(chu) 監測機製,推動能源消費綠色低碳轉型。

  從(cong) 城市群和流域的角度,減碳、降汙、節能、節省資源是綠色發展的實施路徑,長江中遊城市群在“雙碳”目標下推動城鎮化高質量發展要以“行業(ye) +區域+流域+城市群”的模式,立足於(yu) 生態環境保護基礎,依托產(chan) 業(ye) 特色、基礎和優(you) 勢,製定碳達峰和碳中和實現路線圖,並重點加強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與(yu) 技術革新。

  此外,長江中遊城市群各城市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發展均存在一定差異,要加強基礎構建,強化科技共創、金融互助和政策互通,有效破除區域差異障礙,推動構建公平暢通的市場環境。

  低碳生活路徑:培育和構建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長江中遊城市群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應構建低碳消費激勵約束機製和保障體(ti) 係,出台生活方式綠色化相關(guan) 引導政策和激勵機製,利用各類環境規製工具引導城市居民養(yang) 成節水護水、節能減排、綠色出行等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聚焦消費、居住和出行等重點領域,采取“保規模、轉理念、調結構、優(you) 技術”的策略,加快轉變消費理念、消費模式、生活用能結構和方式,推動居民成為(wei) 清潔能源“產(chan) 消者”,實現居民生活全麵低碳轉型。打造低碳交通、低碳建築、低碳商場、低碳社區等多元應用場景示範,建設一批低碳綠色城市和示範單位。長江中遊城市群在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應積極開展綠色社區、綠色家庭創建,提升電網供電綠色化和居民生活電氣化水平,完善新能源汽車服務設施網絡建設,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車的出行半徑和使用效率,推動城鎮新建建築全部執行綠建標準,依托城市更新實施建築低碳化改造。同時,還要全麵加大節水力度,控製高耗水產(chan) 業(ye) ,大力提倡節水減排,減輕長江流域的生態壓力。

  資金支持路徑: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政策體(ti) 係

  “雙碳”目標下長江中遊城市群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需要龐大的資金需求,要求政府、金融機構以及企業(ye) 合力支持,改進政策措施、豐(feng) 富相關(guan) 金融工具。

  第一,推動建立“雙碳”投融資政策體(ti) 係並形成政策合力。在應對“雙碳”目標與(yu) 城鎮化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協同增效,推動綠色低碳政策與(yu) 產(chan) 業(ye) 、財政、金融、能源、投資、技術等領域的政策形成合力。同時,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一致性,提供長期穩定的政策預期,降低清潔能源技術推廣應用的風險,進而撬動更多民間資本。

  第二,調整財政政策,為(wei) “雙碳”目標下長江中遊城市群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提供具有較高可持續性的財政保障。以“雙碳”為(wei) 引領目標,出台與(yu) 完善相關(guan) 稅收和預算激勵措施,加快形成具有合理約束力的碳價(jia) 機製;發揮政府采購和公共支出的作用,助力經濟低碳轉型。

  第三,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ti) 係,同時開發更多綠色低碳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激發市場主體(ti) 投資活力,鼓勵和引導更多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推動低碳轉型。打造碳金融先行示範區,為(wei) “雙碳”目標提供便利金融服務。

  (本文係湖北省深度學習(xi) —研究闡釋二十大精神專(zhuan) 項課題“‘雙碳’目標下長江中遊城市群城鎮化高質量發展(181)”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