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提升中國量子算力
【一線講述】
作為(wei) 一名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這輩子,我隻想做一件事:為(wei) 製造中國自己的量子計算機而不懈奮鬥。
1998年,我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名大二學生。一次偶然機會(hui) ,在聽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講授量子科技之後,我毅然轉係,進入中科大量子信息課題組。
量子科技主要有3個(ge) 方向: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測量。如果把量子科技比喻為(wei) 一架“飛機”,量子計算像是“飛機發動機”、量子通信像是“飛機通信係統”、量子測量像是“飛機雷達”。
經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xi) 和研究,我感覺到量子計算作為(wei) 新型的算力方案,將成為(wei) 未來科技發展的關(guan) 鍵焦點。中國,一定要有屬於(yu) 中國人自己的量子算力!
2003年,我和其他5位科技工作者一起,在中科大一間閑置教室裏成立了中國第一個(ge) 量子計算研究小組。
2011年,我和同事一起在中國率先提出“固態量子芯片”研究,被列入國家“超級973”科技專(zhuan) 項,邁出中國量子芯片研發第一步……
2021年,中國第一家量子計算公司——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向中國用戶交付使用一台量子計算機,使中國成為(wei) 世界上第三個(ge) 具備量子計算機整機交付能力的國家。
2022年,中國第一條量子芯片生產(chan) 線完成1500多批次量子芯片生產(chan) ,發布了國內(nei) 首個(ge) 量子芯片設計工業(ye) 軟件“Q-EDA”本源坤元,自研出量子芯片無損探針台、量子芯片激光退火儀(yi) 等多套量子芯片工業(ye) 母機型自主設備,在量子芯片時代有力提升中國“反卡脖子”能力。
同時,本源量子開發出中國第一套量子計算機測控和操作係統、上線中國第一個(ge) 搭載量子計算機真機的量子計算雲(yun) 平台、組建中國第一個(ge) 量子計算教育聯盟和產(chan) 業(ye) 聯盟……從(cong) 硬件、軟件、人才和產(chan) 業(ye) 方麵“全棧式”建立中國量子計算“反卡脖子”能力。
“以企業(ye) 為(wei) 創新主體(ti) ”,這一點我在基層科技一線的長期實踐中感受非常深刻。現在,本源量子的量子計算專(zhuan) 利已居全國第一、全球第六。繼2021年向中國用戶交付中國造量子計算機之後,今年將繼續向中國用戶交付中國造量子計算機。本源量子集聚了300多名中國量子計算高端人才,在金融、通信、化學、醫藥、電力等方麵正在和中國企業(ye) 展開多項實際應用合作,中國量子計算的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正在深度融合之中。
但是,我們(men) 必須清醒看到,中國的量子計算研發和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徹底解決(jue) “卡脖子”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men) 將為(wei) 此付出更多努力。
(光明日報記者常河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