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小學辦起28支隊的超級聯賽:從這些細節看校園足球的希望
新華社武漢3月30日電(記者趙建通、廖君、熊琦)說起足球超級聯賽,大多數球迷能夠想起的估計是“英超”“葡超”或者“中超”,然而在上周日,武漢的一所小學辦起了一個(ge) 有28支隊伍參與(yu) 的“萬(wan) 超”聯賽,十輪賽事每周進行,將一直持續到學期末。
萬(wan) 鬆園路小學發展校園足球的曆史悠久,曾培養(yang) 出塗勝橋、蒿俊閔和姚翰林等運動員。在2022年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中,“萬(wan) 小”參加了武漢賽區6個(ge) 組別的比賽,在4個(ge) 組別拿到冠、亞(ya) 軍(jun) 。新華社記者在參加新學期“萬(wan) 超”聯賽開幕式、觀摩多場比賽後發現一些獨特細節,或許從(cong) 中可管窺該校在校園足球上的諸多成功經驗。
61頁的秩序冊(ce)
聯賽開幕儀(yi) 式後,比賽開始。從(cong) 儀(yi) 式場地到足球賽場的迅速轉換,從(cong) 賽前教練帶領學生熱身到學生裁判員熟練執裁,從(cong) 場邊預備著的救護車和醫護人員到中場學生表演的古箏彈奏,職業(ye) 範兒(er) 十足的“萬(wan) 超”聯賽有條不紊、秩序井然的組織執行讓人印象深刻。
當翻起包含14大項共61頁的“萬(wan) 超”聯賽秩序冊(ce) 時,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其中的規程、賽程等條文,對活動分工、比賽流程、獎項評選細則有著極為(wei) 詳細的規定,專(zhuan) 業(ye) 程度幾乎能媲美職業(ye) 賽事。
“萬(wan) 超”聯賽還有一些特別的設置。比如,學生文化成績必須為(wei) 優(you) 才能參賽,中場休息要穿插才藝展示,根據年齡和陣型進行場上、場下評分,以及細致到要求教練員了解世界足壇先進技戰術的行為(wei) 規範。
校長熊麗(li) 萍介紹,“萬(wan) 超”今年從(cong) 校園足球賽事升級到了江漢區的群眾(zhong) 體(ti) 育複合型賽事,有6支幼小銜接組的隊伍和4支成年球隊被邀請加入聯賽。
在4支成年球隊中,有3支是醫院、銀行職工以及附近居民組成的隊,還有一支是學校的教練隊。在賽製上,“萬(wan) 小”五六年級的隊伍被編入了成年組,將與(yu) 四支成年隊進行切磋。此外,這種“以小打大”的安排,也隱含了教練團隊對青少年足球更深層的思考。
教練鄧世俊說,如此賽製其實是為(wei) 了給小球員提供高強度比賽環境。“足球不僅(jin) 僅(jin) 是技戰術問題,還涉及心理和社交層麵。剛才比賽有個(ge) 孩子,他在遇到強大對抗下,心理就失衡了。我想這也是很多孩子需要提升的地方。”
紮根小學的職業(ye) 級教練
51歲的鄧世俊在武漢有“草根足球之父”之稱,是全國唯一取得亞(ya) 足聯講師、亞(ya) 足聯職業(ye) 級足球教練員資格的小學教師,也是籌備組織“萬(wan) 超”聯賽的教練團隊負責人。
根據中國足協的數據,目前國內(nei) 僅(jin) 一百餘(yu) 人持有職業(ye) 級教練證。盡管具備執教頂級職業(ye) 俱樂(le) 部的資格,鄧世俊毅然選擇紮根校園足球,躬身育人已將近三十載。
亞(ya) 足聯講師、亞(ya) 足聯職業(ye) 級足球教練員鄧世俊(右三)。圖片由學校提供
“每周末打完比賽,所有比賽資料全部會(hui) 被教練拷貝回去進行分析,周一進行教練員集體(ti) 分析會(hui) ,指導這一周的訓練內(nei) 容。”
“其實就在於(yu) 認真不認真,”鄧教練如此總結“萬(wan) 小”搞足球的獨到之處。“我一直說要靜待花開,隻有付出很多,才能調出精品。把基層做紮實,10年、20年,像愚公移山一樣,慢慢來。”
“萬(wan) 小”教練團隊目前有10位專(zhuan) 職教練員。這些教練大部分有職業(ye) 運動員經曆,且全部持有亞(ya) 足聯C級及以上的教練資格證。鄧教練介紹,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的方式,學校引入專(zhuan) 職教練員,即解決(jue) 了退役球員的工作待遇問題,又能很好提升校園足球的專(zhuan) 業(ye) 水準。
一天轉換三次的場地
每周日從(cong) 早到晚,28支隊,分幼兒(er) 組、高低年級組、成年組,在“萬(wan) 超”聯賽期間,學校把一塊八人製場地用到了極致。在一場高年級與(yu) 成人隊的比賽後,教練們(men) 迅速用圍欄把整個(ge) 場地切分成三塊,參加五人製比賽的六支隊隨即開始上場熱身。根據一位教練介紹,場地還會(hui) 被劃為(wei) 六塊進行後續幼兒(er) 三人製的比賽。
而場地上的圍欄其實是公路上常見的“水馬”。經過多年探索,教練們(men) 發現這種捆綁起來的“水馬”比普通的移動式足球圍網更好用——方便搬運,不會(hui) 撞翻或被風吹倒,還能將球反彈以保持比賽節奏的連續。
依靠分組輪轉的上課形式以及高效的場地利用,“萬(wan) 小”在一塊八人製場地上滿足了每周全校一千多學生上一次足球課,十餘(yu) 支隊伍進行“四練一賽”的使用需求。
“我們(men) 這個(ge) 場地將會(hui) 在今年七八月份進行維修,還要把場地擴寬。”鄧世俊說,場地升級以後希望能把“萬(wan) 超”聯賽繼續做大做強。
圍牆內(nei) 外的家長
在“萬(wan) 超”聯賽揭幕戰開始前,球場臨(lin) 街一側(ce) 圍牆外早已站滿了觀看比賽的家長們(men) ,百餘(yu) 米的步道上人頭攢動。
圍牆內(nei) 的場地邊,其實人群中也有不少家長。張智輝是五年級學生張慕朗的父親(qin) ,他和幾位隊友的家長在聯賽現場做誌願者。這些家長誌願者分為(wei) 不同的角色,有的擔任攝影師給孩子們(men) 拍照、錄視頻,有的充當助教幫教練帶隊比賽,還有的在場邊做一些擺器材、遞水的保障工作。
教學主任王玲潔說:“家長現在已經和學校形成了默契,他們(men) 知道怎麽(me) 去幫教練、老師補位。這也是一個(ge) 很好的家長參與(yu) 孩子成長的過程。”
鄧世俊說,在區政府等社會(hui) 各界的支持下,學生們(men) 在“萬(wan) 小”訓練、比賽都不用付費,還能領取免費的足球裝備,因此家長們(men) 的負擔減輕不少。
據教練們(men) 介紹,隨著“萬(wan) 超”聯賽的舉(ju) 辦,曾經周末帶孩子去校外培訓機構踢球的家長們(men) ,如今大都讓孩子回到了學校踢比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