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創新智慧交通新業態新模式

發布時間:2023-03-31 14:29:00來源: 經濟日報

  “公交即將抵達,請您做好上車準備。”打開手機APP,輸入出行的起點終點,不到10秒,係統就完成智能調度,形成實時線路並持續進行智能順路匹配。幾分鍾內(nei) 專(zhuan) 屬順路公交抵達接駁點,乘客將開始一段不換乘、一人一座、一車一線路的交通體(ti) 驗……在雄安新區,這種未來感十足的“彈性公交”已成為(wei) 現實,智慧交通為(wei) 當地居民提供了高質量綠色出行服務。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建設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是新時代交通發展的曆史重任。在新一輪科技和產(chan) 業(ye) 革命下,智慧交通不僅(jin) 關(guan) 乎百姓的出行體(ti) 驗,也對產(chan) 業(ye) 、創新、綠色等要素集聚具有重要意義(yi) 。作為(wei) 交通強國建設的開路先鋒,我國智慧交通建設已經步入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創新成果加速落地

  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交通運輸體(ti) 係,包括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最大的高速公路網和世界級港口群。截至2022年底,我國綜合交通網絡總裏程已超過600萬(wan) 公裏,交通運輸綜合實力大幅提升,成功解決(jue) 了“走得了”的問題。

  “強勁的社會(hui) 經濟發展和14億(yi) 多人口的出行需求對交通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日前舉(ju) 行的雄安智慧交通國際論壇上,中國公路學會(hui) 理事長翁孟勇認為(wei) ,在各類運輸網絡蓬勃發展的同時,長久困擾交通領域的安全問題依然存在,城市交通建設與(yu) 土地、環境等資源之間的矛盾尚待化解。如何在“走得了”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走得好、走得安全、走得高效”,智慧交通是一個(ge) 重要手段。

  智慧交通是將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yu) 交通行業(ye) 深度融合,提供實時交通數據下的交通運行與(yu) 管理的控製係統,與(yu) 傳(chuan) 統運輸方式相比,更加智能、高效、綠色、安全。隨著我國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智慧交通的創新成果加速落地。

  以雄安新區為(wei) 例,作為(wei) 全國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雄安新區打造形成了城市交通大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車路協同、智慧出行服務係統等一大批智能交通技術示範應用成果和創新項目。四縱三橫對外高速公路骨幹路網已經全麵形成,四縱兩(liang) 橫高速鐵路網絡正在加快推進,內(nei) 部城市骨幹路網體(ti) 係基本建立,城市框架全麵拉開。

  其他地方也紛紛在智慧交通建設上展開相關(guan) 探索。如湖北襄陽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車聯網與(yu) 智慧交管深度融合,基於(yu) 路側(ce) 感知設備打造數字孿生全息路口,指導信號燈配時優(you) 化,讓路口通行更暢通、更高效;在重慶兩(liang) 江協同創新區,“碳中和”智能網聯示範區建設加速,針對隧道、山坡、大型立交橋等山城特有地段的精準導航讓出行的安全係數大大提高。

  合力破除製約因素

  隨著智慧交通建設的加速推進,一些製約其發展的因素值得關(guan) 注。翁孟勇表示,一方麵,支撐智慧交通發展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依然需要不斷攻關(guan) ;另一方麵,在推動智慧交通成果更好更快地落地轉化上仍大有空間。

  具體(ti) 來看,現階段智慧交通建設成果仍以開放性為(wei) 主,在大規模落地應用上缺乏規範與(yu) 標準。與(yu) 此同時,智慧交通在產(chan) 業(ye) 協同方麵的潛力並未得到完全釋放。

  如何讓實驗室的科研成果迅速轉化成實踐應用?百度智能交通首席科學家聶小建認為(wei) ,推動智慧交通建設成果加速落地,有賴於(yu) 對應用場景的不斷創新。“如果建立了一個(ge) 強大的數據底座,但隻是將其用於(yu) 數據匯集或進行通用型處理,缺乏對應用場景的考慮,那就沒有達到轉化的目的。”聶小建指出,數據的價(jia) 值在於(yu) 流動,需要與(yu) 應用場景產(chan) 生深層聯係。

  目前,我國智慧交通在高速公路路況信息、緊急布防、信號燈等方麵應用較多,還需向更加廣泛的創新場景推廣。以城市交通為(wei) 例,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居民的進出城銜接並不順暢,出行時往往要在區間交通上花費較長時間。對此,中交雄安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嶽平表示,可以從(cong) 保證交通運營的彈性、打通地上地下兩(liang) 大空間、打造窄路密網等理念入手,打造相關(guan) 場景,將靜態交通與(yu) 動態交通相銜接,從(cong) 而實現“繁華不堵”。

  此外,良好的產(chan) 業(ye) 生態對智慧交通建設尤為(wei) 重要。中國科學技術協會(hui) 黨(dang) 組成員、書(shu) 記處書(shu) 記張桂華認為(wei) ,智慧交通細分領域眾(zhong) 多,智能傳(chuan) 感、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交叉融合,產(chan) 學研一體(ti) 化是智慧交通產(chan) 業(ye) 發展的必然選擇。一方麵要把人才作為(wei) 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為(wei) 智慧交通領域源源不斷輸送創新人才;另一方麵要著力推動科技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融合深度發展,促進人才、技術等創新資源下沉一線,以新模式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的培育,推動智慧交通高質量發展。

  “智慧交通發展的動力在應用,活力在市場。”翁孟勇表示,如今智慧交通已成為(wei) 複合產(chan) 業(ye) ,涉及不同學科與(yu) 產(chan) 業(ye) 之間的合作,下一步要加大協同效應,將智慧交通的生命力充分顯現出來。

  向更高水平迭代升級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hui) 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高質量發展與(yu) 交通強國建設,創新發展與(yu) 數字中國建設以及綠色發展與(yu) 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麵,均對智慧交通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並逐步推動智慧交通向更高水平迭代升級。”中國工程院院士黃衛說。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與(yu) 跨界融合,具有重大產(chan) 業(ye) 變革前景的顛覆性技術正在出現,打造集網聯化、智能化、係統化為(wei) 一體(ti) 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係統已經成為(wei) 各個(ge) 國家競相爭(zheng) 奪的前沿技術製高點。

  “數字融合正在成為(wei) 智慧交通發展的主線,它不再是以往簡單地用數字科技去賦能交通運輸,而是數字科技與(yu) 交通運輸深度融合,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一體(ti) 化的發展。”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智慧交通與(yu) 出行總裁鍾翔平表示,未來交通是以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wei) 牽引,以數據為(wei) 關(guan) 鍵要素和核心驅動,推進物理空間和虛擬世界的融會(hui) 貫通,通過數字孿生等數字新科技打造未來交通生命體(ti) 。連接交通參與(yu) 者、載運工具、基礎設施和運行環境,實現全天候、全周期、全感知。

  交通強國建設的最終目標,應該是以人為(wei) 中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智慧交通的迭代升級,應著重為(wei) 公眾(zhong) 帶來更加高效安全愉悅的出行體(ti) 驗。“我們(men) 為(wei) 雄安新區量身打造了極致的公交服務,也就是彈性公交。”王嶽平表示,中交雄安投資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區創新提出了“交通海綿”,打造彈性公交。一方麵,通過彈性化的供給,讓群眾(zhong) 享受高標準的全天候出行服務。另一方麵,通過精準的信號實時控製和車路協同等技術,讓“車看燈”變為(wei) “燈看車”,提高整體(ti) 交通運行效率。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必須實現由依靠傳(chuan) 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的轉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戴東(dong) 昌表示,要堅持創新驅動,攻克關(guan) 鍵核心技術,大力推進智慧交通建設。要堅持生態優(you) 先,智慧綠色融合發展,形成交通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麵。要加快產(chan) 業(ye) 培育,營造開放市場環境,形成智慧交通、新業(ye) 態、新模式,新產(chan) 品、新服務支持,鼓勵企業(ye) 自主創新開展試點,並發揮輻射和示範作用,為(wei)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貢獻力量。記者 齊慧 紀文慧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